從陜西省發改委網站獲息,6月13日陜西省發改委發布《關于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重點項目建設的通知》(陜發改經體〔2014〕688號),經省政府同意,決定在基礎設施等領域推出39個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建設營運的示范項目。
2014年先行選擇交通、水利、信息基礎設施和天然氣開發、新能源開發、文化產業6個領域39個項目,向社會資本尤其是民間資本放開,總投資約2700億元。39個項目中包括7個新能源開發項目,涉及光伏發電、風能發電和生物質發電。其中光伏發電項目有3個,即榆林市榆陽區小壕兔20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西安市40兆瓦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和榆林市40兆瓦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按照投資主體多元化、融資方式多樣化的基本思路,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以合資、獨資、特許經營、公私合作等方式參與項目的建設營運。
詳細通知如下:
陜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重點項目建設的通知
陜發改經體〔2014〕688號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國土資源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文化廳、省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各設區市發展改革委、楊凌示范區發展改革局、韓城市經濟發展局、西咸新區管委會經濟發展局,陜西燃氣集團有限公司、陜西煤業化工集團有限公司、陜西文化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家關于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有關部署,進一步拓展社會資本投資的渠道和領域,促進我省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經省政府同意,決定在基礎設施等領域推出39個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建設營運的示范項目。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堅持增量優先、盤活存量、示范先行、分類推進的原則。2014年先行選擇交通、水利、信息基礎設施和天然氣開發、新能源開發、文化產業6個領域39個項目,向社會資本尤其是民間資本放開,總投資約2700億元。主要有鐵路、城際鐵路、高速公路等9個交通基礎設施項目,2個信息基礎設施項目,3個天然氣開發項目,7個新能源開發項目,4個水利基礎設施項目和14個文化項目。按照投資主體多元化、融資方式多樣化的基本思路,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以合資、獨資、特許經營、公私合作等方式參與項目的建設營運。
二、對于向社會資本放開的項目,由推進主體和行政主管單位根據項目特性和建設情況,探索創新吸引社會資本的模式,提出具體合作方式。39個項目中,對于已開工建設和基本明確投資者的項目,應該加快建設營運進程,盡快形成示范效應。對于尚未確定投資者的項目,應進一步落實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建設及營運,有條件的項目可以向社會公開招標,并按照有關規定和程序辦理。各項目業主要強化市場主體責任意識,依法依規建設營運,努力建成社會資本參與建設重點項目的樣板工程。對于符合規劃布局要求、有利于轉型升級的基礎設施等領域的其他項目,也要加快向社會資本尤其是民間資本放開。
三、在基礎設施等領域實施鼓勵社會資本投資的示范項目,有利于進一步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優化投資結構,加快經濟轉型升級;有利于激發社會資本活力,提高項目運營效率,增強我省發展的內在動力。各設區市政府、有關部門和單位要高度重視,共同做好39個項目向社會資本開放的組織實施、宣傳引導、服務咨詢,進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創新管理方式,簡化審批程序,加強政府監管,規范市場行為,營造公平環境,深入推動相關領域擴大向社會資本開放,確保社會資本愿進來、進得來、留得住、可流動。各市區發展改革委要密切跟蹤,協調推進示范項目建設營運,并將實施進展情況及時總結報送我委。
附件:
陜西省首批基礎設施等領域鼓勵社會投資項目表.doc
陜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14年6月13日
2014年先行選擇交通、水利、信息基礎設施和天然氣開發、新能源開發、文化產業6個領域39個項目,向社會資本尤其是民間資本放開,總投資約2700億元。39個項目中包括7個新能源開發項目,涉及光伏發電、風能發電和生物質發電。其中光伏發電項目有3個,即榆林市榆陽區小壕兔20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西安市40兆瓦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和榆林市40兆瓦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按照投資主體多元化、融資方式多樣化的基本思路,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以合資、獨資、特許經營、公私合作等方式參與項目的建設營運。
詳細通知如下:
陜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重點項目建設的通知
陜發改經體〔2014〕688號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國土資源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文化廳、省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各設區市發展改革委、楊凌示范區發展改革局、韓城市經濟發展局、西咸新區管委會經濟發展局,陜西燃氣集團有限公司、陜西煤業化工集團有限公司、陜西文化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家關于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有關部署,進一步拓展社會資本投資的渠道和領域,促進我省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經省政府同意,決定在基礎設施等領域推出39個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建設營運的示范項目。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堅持增量優先、盤活存量、示范先行、分類推進的原則。2014年先行選擇交通、水利、信息基礎設施和天然氣開發、新能源開發、文化產業6個領域39個項目,向社會資本尤其是民間資本放開,總投資約2700億元。主要有鐵路、城際鐵路、高速公路等9個交通基礎設施項目,2個信息基礎設施項目,3個天然氣開發項目,7個新能源開發項目,4個水利基礎設施項目和14個文化項目。按照投資主體多元化、融資方式多樣化的基本思路,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以合資、獨資、特許經營、公私合作等方式參與項目的建設營運。
二、對于向社會資本放開的項目,由推進主體和行政主管單位根據項目特性和建設情況,探索創新吸引社會資本的模式,提出具體合作方式。39個項目中,對于已開工建設和基本明確投資者的項目,應該加快建設營運進程,盡快形成示范效應。對于尚未確定投資者的項目,應進一步落實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建設及營運,有條件的項目可以向社會公開招標,并按照有關規定和程序辦理。各項目業主要強化市場主體責任意識,依法依規建設營運,努力建成社會資本參與建設重點項目的樣板工程。對于符合規劃布局要求、有利于轉型升級的基礎設施等領域的其他項目,也要加快向社會資本尤其是民間資本放開。
三、在基礎設施等領域實施鼓勵社會資本投資的示范項目,有利于進一步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優化投資結構,加快經濟轉型升級;有利于激發社會資本活力,提高項目運營效率,增強我省發展的內在動力。各設區市政府、有關部門和單位要高度重視,共同做好39個項目向社會資本開放的組織實施、宣傳引導、服務咨詢,進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創新管理方式,簡化審批程序,加強政府監管,規范市場行為,營造公平環境,深入推動相關領域擴大向社會資本開放,確保社會資本愿進來、進得來、留得住、可流動。各市區發展改革委要密切跟蹤,協調推進示范項目建設營運,并將實施進展情況及時總結報送我委。
附件:

陜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14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