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江蘇常州市政府公開關于對常州市政協十五屆四次會議提案第0202號的答復。
根據答復文件,常州市農業農村局表示,常州市已建成漁光互補項目9個,總裝機容量為44.64萬千瓦,在建漁光互補(一體)項目3個,分別是溧陽市別橋鎮鎮東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溧陽市別橋鎮道成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和武進區前黃鎮漁光一體項目,裝機容量共計92萬千瓦。
下一步,常州市堅持“漁”字當頭?!皾O光一體”“漁”在“光”先。嚴格落實規劃管控和項目選址,避免出現“重光輕漁”甚至“有光無漁”的局面,確?!皾O”字當頭、以“漁”為主。突出漁業產業地位,加強與相關部門銜接,推動“漁光一體”項目優先選址在未利用地、低效用地及符合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的灘涂區域,限制選址在養殖區、限養區和其他漁業水域。強化項目建設指導,指導光伏設施布設在塘基、池埂、綠地和尾水處理池等不影響漁業生產的區域,不過度占用養殖水面,光伏板覆蓋率不超過40%。
詳情如下:
關于對常州市政協十五屆四次會議提案第0202號的答復
常農發〔2025〕31號
茹正偉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開展“光伏+科技”零碳水產養殖模式,推動常州農業生產高質量發展和水生態環境提升,擦亮常州“新能源之都”名片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近年來,隨著我國光伏發電產業迅速發展,多地積極鼓勵“漁光一體”融合發展,在養殖池塘、近海和灘涂等漁業水域中布設光伏發電項目,對提高土地的綜合利用率,推動綠色新能源發展的確具有一定意義。但是,從發展特點來看,光伏漁業并非新型漁業養殖模式,不是漁業部門主導的出于服務漁業生產為目的的產業模式,而是受政策驅動、投資驅動的光伏產業的一種落地形式。農業農村部、省農業農村廳在關于漁業發展支持政策的相關文件中指出,“對在養殖池塘的主養水面開展光伏等影響生產的建設活動不予支持。”
一、當前情況
我市已建成漁光互補項目9個,總裝機容量為44.64萬千瓦,在建漁光互補(一體)項目3個,分別是溧陽市別橋鎮鎮東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溧陽市別橋鎮道成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和武進區前黃鎮漁光一體項目,裝機容量共計92萬千瓦。以上項目的建設,為我市擦亮“新能源之都”名片,占領新能源產業高地起到了積極作用。
二、下一步打算
一是堅持“漁”字當頭?!皾O光一體”“漁”在“光”先。嚴格落實規劃管控和項目選址,避免出現“重光輕漁”甚至“有光無漁”的局面,確保“漁”字當頭、以“漁”為主。突出漁業產業地位,加強與相關部門銜接,推動“漁光一體”項目優先選址在未利用地、低效用地及符合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的灘涂區域,限制選址在養殖區、限養區和其他漁業水域。強化項目建設指導,指導光伏設施布設在塘基、池埂、綠地和尾水處理池等不影響漁業生產的區域,不過度占用養殖水面,光伏板覆蓋率不超過40%。
二是加強科技創新。加大“漁光一體”技術創新,積極與相關科研院所合作,引進、示范、推廣適合該模式下的新技術、新品種。探索“光伏+科技”零碳水產養殖新模式,加大陸基圓桶養殖技術和光伏技術耦合研究,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最大化。加大協同創新力度,推動“漁光一體”模式增產增效的同時,同步落實水產品穩產保供、健康安全和生態環保要求,一體抓好水產品質量安全和養殖尾水治理。
三是合理引導支持。支持企業開展科技創新,對漁業生產有突破的“漁光一體”企業,在申報市級以上相關農業科技項目時給予政策傾斜。鼓勵企業利用好市級“龍城英才計劃”等各類扶持政策,引進培育更多光伏+水產復合型人才,為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效智力支持。重點加強對漁業產業良好的“漁光一體”融合發展項目的支持,以農業農村、能源、科技相關補助資金項目及金融信貸等方式予以扶持。探索建立將部分發電收益反哺養殖基礎設施提升和漁業資源保障機制,推進“漁光一體”真正實現融合發展、互促互進。
簽發人:馮旭江
經辦人:盛志堅
聯系電話:81668006
常州市農業農村局
2025年4月18日
(此件公開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