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爆發后,中國能源市場的需求在2月降至冰點,目前似乎出現恢復態勢。除新能源汽車銷量外,彭博新能源財經追蹤的其他主要指標4月均出現同比正增長。今年下半年市場前景仍取決于國內刺激政策和第二波疫情防控措施的有效性,以及中國出口市場的恢復程度。
今年一季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經濟顯著收縮、用電量和石油需求均有、可再生能源項目建設延遲,新能源汽車銷量跳水。一季度只有兩個領域的需求呈現出韌性:隨著居民和化工用氣需求的增長,天然氣消費量較去年增長1.9%;光伏和風電發電量增加,兩者發電量占比首次突破10%。
疫情沖擊之下,企業紛紛制定新戰略。石油和天然氣價格走低,因此中國私營石油公司增加LNG進口量,獨立煉廠提高開工率。用電需求降低導致可再生能源棄電率提高,地方監管機構提倡部署儲能。人們上下班仍避免使用擁擠的公共交通工具,共享單車和打車服務需求隨之增加。
迄今為止,中國對刺激措施的規模和范圍保持謹慎態度,將5G 基建、特高壓輸電、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七大領域定為“新基建”重點領域,優先投資建設,有針對性地重振經濟。原定于今年取消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實施期限延長至2022年底,估計能夠提振市場需求,特別是對于共享出行服務領域。
工業部門恢復生產后,5月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4.6%。服務業恢復遲緩。截至4月,全國只有IT行業實現同比正增長。
今年第一季度用氣需求增長超出預期。供應增量主要來自國內生產,而第一季度管道進口量幾乎沒有增長,部分中國買家宣布LNG合同遭遇不可抗力。
經濟活動逐漸恢復、旅行需求日益增長,中國的石油需求也開始回升。中國4月汽油和柴油消費量恢復至疫情爆發前的80%以上。盡管石油行業普遍削減支出,但下游項目仍持續推進。
風電、光伏行業在3月出現復蘇跡象,補貼期限臨近的壓力之下,開發商為按時完工加緊建設,促進了行業的恢復。全球需求疲軟,光伏市場供過于求的局面可能加劇,進一步壓低組件價格。
可再生能源+儲能項目大力推動了儲能行業的發展,目前已有9省份優先考慮配置儲能的項目。在輔助服務市場中,隨著新進入者蠶食調頻收入,調峰服務顯得更有利可圖。
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同比下降58%,此后需求緩慢回升。即使政府推出購車激勵、投資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也不太可能扭轉疫情前就出現的需求下降趨勢。
疫情為自動駕駛汽車(如送貨機器人)提供了獨特的“試驗場”。我們預計2020年下半年將中國將部署更多Robotaxi。4月,中國制定了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旨在到 2025 年自動駕駛技術實現全球領先水平。
一組數據
2.4%
單波沖擊情景中對2020年中國用電量增長的預期
11%
2020年1月至4月,風電、光伏在中國發電結構中的占比
-58%
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同比變化
今年一季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經濟顯著收縮、用電量和石油需求均有、可再生能源項目建設延遲,新能源汽車銷量跳水。一季度只有兩個領域的需求呈現出韌性:隨著居民和化工用氣需求的增長,天然氣消費量較去年增長1.9%;光伏和風電發電量增加,兩者發電量占比首次突破10%。
疫情沖擊之下,企業紛紛制定新戰略。石油和天然氣價格走低,因此中國私營石油公司增加LNG進口量,獨立煉廠提高開工率。用電需求降低導致可再生能源棄電率提高,地方監管機構提倡部署儲能。人們上下班仍避免使用擁擠的公共交通工具,共享單車和打車服務需求隨之增加。
迄今為止,中國對刺激措施的規模和范圍保持謹慎態度,將5G 基建、特高壓輸電、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七大領域定為“新基建”重點領域,優先投資建設,有針對性地重振經濟。原定于今年取消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實施期限延長至2022年底,估計能夠提振市場需求,特別是對于共享出行服務領域。
工業部門恢復生產后,5月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4.6%。服務業恢復遲緩。截至4月,全國只有IT行業實現同比正增長。
今年第一季度用氣需求增長超出預期。供應增量主要來自國內生產,而第一季度管道進口量幾乎沒有增長,部分中國買家宣布LNG合同遭遇不可抗力。
經濟活動逐漸恢復、旅行需求日益增長,中國的石油需求也開始回升。中國4月汽油和柴油消費量恢復至疫情爆發前的80%以上。盡管石油行業普遍削減支出,但下游項目仍持續推進。
風電、光伏行業在3月出現復蘇跡象,補貼期限臨近的壓力之下,開發商為按時完工加緊建設,促進了行業的恢復。全球需求疲軟,光伏市場供過于求的局面可能加劇,進一步壓低組件價格。
可再生能源+儲能項目大力推動了儲能行業的發展,目前已有9省份優先考慮配置儲能的項目。在輔助服務市場中,隨著新進入者蠶食調頻收入,調峰服務顯得更有利可圖。
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同比下降58%,此后需求緩慢回升。即使政府推出購車激勵、投資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也不太可能扭轉疫情前就出現的需求下降趨勢。
疫情為自動駕駛汽車(如送貨機器人)提供了獨特的“試驗場”。我們預計2020年下半年將中國將部署更多Robotaxi。4月,中國制定了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旨在到 2025 年自動駕駛技術實現全球領先水平。
一組數據
2.4%
單波沖擊情景中對2020年中國用電量增長的預期
11%
2020年1月至4月,風電、光伏在中國發電結構中的占比
-58%
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同比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