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位于昌都市八宿縣邦達鎮的全球最高海拔風電項目——西藏八宿10萬千瓦保障性并網風電項目實現全容量并網。如今,項目已穩定運行半年,在平均海拔5050米、最高海拔5200米極端氣候頻發的“世界屋脊”上,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車株洲所”)研制的風電機組以卓越的可靠性與高效發電能力,為高海拔清潔能源開發提供了創新范本,也為全球能源轉型注入了強勁動能。
TOP 01
高海拔技術攻克極限,穩定發電賦能雪域高原
西藏八宿項目地處“生命禁區”,空氣密度不足平原地區的70%,疊加超低氣壓、40℃+晝夜溫差、強紫外線輻射及高雷暴頻次等極端條件,對風電機組的設計與制造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中車株洲所依托軌道交通領域積累的高海拔技術基因,通過氣動優化、環境適應性升級和智能控制技術的深度融合,成功破解了超高海拔地區的技術瓶頸。
項目采用的5MWD195雙饋型風電機組,通過定制化葉片氣動外形與渦流發生器組件的創新設計,在超低空氣密度下最大化捕獲風能,同時結合智能控制算法動態調節槳距角與轉速,有效避免失速風險。針對超高海拔極端環境,機組還優化了結構材質、潤滑冷卻、除濕加熱、電氣絕緣等設計,強化防雷擊路徑設計、涂覆系統等,確保在-40℃至+50℃的極限高原環境下穩定運行。
TOP 02
智能運維體系破解“無人區”挑戰
面對高海拔地區人力短缺、交通閉塞及低氧環境等運維難題,中車株洲所構建了完整的智能化解決方案。結合大數據建模與深度學習算法,系統可提前7天精準預測92%的潛在故障風險,將非計劃停機時間壓縮至行業最低水平。在巡檢環節,配備紅外熱成像與工業級高清相機的無人機編隊,以全自動飛行模式對葉片、塔筒等關鍵部位進行毫米級損傷檢測,檢測效率較傳統人工巡檢提升400%。針對復雜故障處置,遠程專家診斷系統依托混合現實(MR)技術,將現場設備的三維建模數據實時傳輸至后方技術團隊,專家通過虛擬影像“身臨其境”指導現場作業,形成“云端會診-現場處置”的閉環管理模式,大幅提升運維響應速度與安全性。
“西藏八宿項目的成功不僅是技術實力的體現,更是智能化運維模式在高海拔極端環境下的里程碑式實踐。”中車株洲所風電事業部技術負責人表示。
TOP 03
前瞻布局:從雪域之巔走向深遠藍海
登高謀遠,中車株洲所正加速推進技術研發與創新,加快超高海拔與深遠海風電的產業化發展。在高海拔領域,企業主導編制的《高海拔型風力發電機組》國家標準為行業提供了明確的技術規范和指導方向,推動了高海拔風電產業的規范化和標準化發展;在深遠海方向,全球最大漂浮式海上風電機組——“啟航號”研發已完成測試吊裝并穩定運行,預計2025年實現首個市場項目應用,為深海風資源規模化開發提供全新的中車解決方案。
西藏八宿項目的半年穩健運營,不僅驗證了中車株洲所在極端環境裝備制造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更彰顯了中國企業在綠色能源技術創新中的擔當與遠見。隨著智能技術與清潔能源的深度融合,中車株洲所正以“更高、更遠、更智能”的姿態,推動風電產業邁向可持續發展的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