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集團的資本“野心”盡顯。
3月16日-18日,三峽集團全資子公司——長江生態環保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江環保”)及其一致行動人三峽資本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三峽資本”)增持興蓉環境2979.16萬股,增持比例1%。變動后,長江環保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興蓉環境股份2.21億股,占總股本的7.39%。
這只是三峽集團進擊資本市場的冰山一角。圍繞清潔能源和長江生態環保“兩翼齊飛”的戰略布局,三峽集團新一輪資本運作大幕正徐徐拉開。
自2019年以來,三峽集團通過“資本+”模式,以股權合資、企業并購等方式,還與北控水務、啟迪環境、納川股份、武漢控股和國禎環保等企業在長江大保護方面展開合作。
不僅如此,三峽集團全資子公司中國三峽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峽新能源”)正在沖刺IPO,擬登陸A股主板。2月28日,從中國證監會官網了解到,中信證券對三峽新能源的第二期輔導工作已經完成。
對于上述資本動作,3月19日,三峽集團表示,現在屬于靜默期暫不回應。
頻現并購擴張
三峽集團是全球最大的水電開發運營企業。截至2019年三季度,其資產總額近8174億元。
目前,發展清潔能源和長江生態環保,是三峽集團的“兩翼齊飛”戰略。其中,圍繞“長江生態環保”,三峽集團的資本運作頻頻提速。
2016年以來,國家要求“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在此背景下,三峽集團于2018年12月成立了長江環保。此外,三峽集團還參與搭建了中國長江綠色發展投資基金、生態環保產業聯盟、生態環保專項資金和生態環保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等平臺。
從2019年以來,三峽集團通過股權合資、企業并購等方式,密集在水務圈織網布陣,標的企業涉及北控水務、武漢控股、啟迪環境、洪城水業、旺能環境、國禎環保、興蓉環境和納川股份等。
值得一提的是,三峽集團與北控水務在共抓長江大保護方面關系密切。2019年1月,三峽集團旗下控股上市公司長江電力向三峽集團轉讓北控水務4.71億股;同年11月,北控水務和長江環保聯合成立三峽北控南京水務有限公司和北控南京水務投資有限公司。此外,三峽集團、北控水務集團旗下三峽資本、北控金服(北京)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還聯合發起成立長江綠色發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2019年6月,長江環保以7.56億元受讓武漢水務集團持有的武漢控股1.06億股股份,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15%;7月,三峽集團通過定增方式入股后,持有國禎環保11.6%股份;同年12月,長江環保及其一致行動人三峽資本以13.52億元的價格摘牌受讓啟迪環境旗下子公司——雄安浦華水務科技有限公司40%的股權。
進入2020年,“三峽系”并未放緩進擊資本市場的步伐。
據興蓉環境公告,2020年2月19日,長江環保增持興蓉環境股份173.39萬股,占后者總股本的0.06%。變動后,長江環保及其一致行動人三峽資本累計持有興蓉環境5%股份,構成舉牌。
隨后,長江環保及其一致行動人于2020年2月25日至3月13日、16日和18日再次增持,權益變動后合計持有興蓉環境股份2.21億股,占總股本比例7.39%。
在舉牌興蓉環境的同時,長江環保、三峽資本還于2月24日受讓納川股份1.0336億股股份。變動后,長江環保及三峽資本合計持有納川股份約1.0906億股,占后者總股本的10.57%。
值得注意的是,三峽集團參股或投資合作的企業中,有不少為全國及長江經濟帶地方水務龍頭、專業技術企業。2019年底,三峽集團對接長江上游和下游15家地方水務平臺,確定8個平臺股權合作方案。該集團已選定20個股權投資項目,總投資額154億元。
對此,三峽集團表示,集團探索形成“資本+”模式,通過股權合資、企業并購等方式,投入增量資金接手相關城市污水處理廠、管網等水務平臺存量資產,縮短獲得城鎮污水治理項目的時間,不僅不增加地方政府債務規模,而且給地方政府帶來大量資金用于污水治理。
“(長江大保護污水處理)投資建設的核心主體是三峽集團。”光大證券認為,民企加杠桿意愿有限,地方加杠桿空間有限的現狀下,為了保障宏觀經濟穩定發展,短中期央/國企仍將是“加杠桿”和逆周期調節的中流砥柱。國資將是未來3年生態基建的投資主力,而民資需發揮專業性優勢做好自身定位,充分合作。
據了解,三峽集團以城鎮污水治理為切入點,快速向長江經濟帶沿江城市鋪開。到2019年底,對接長江沿線7省(市)103個市縣,合計開工新建投資項目95個,總投資額435億元。到2020年,三峽集團規劃投入長江大保護項目投資總金額累計將達到1000億元。
三峽集團上海勘測設計研究院副總工郭亞麗博士認為,長江大保護工作還面臨諸多挑戰,包括行業整合統領和政府管理能力、廠網河湖岸一體和流(區)域綜合治理模式與機制創新,以及嚴重的污水處理基礎設施欠賬和巨大資金投入的挑戰等。
千億新能源野心
在生態環保領域頻繁布局的同時,三峽集團的新能源業務也在向資本市場發起沖刺。
2010年,三峽集團立足水電,正式開啟戰略轉型。同年7月,三峽集團全資子公司中國水利投資集團公司正式更名為中國三峽新能源公司(股改前名稱)。
彼時,三峽集團第三代“掌門人”曹廣晶透露,集團明確提出積極開發風電等新能源,并將風電培育成集團公司第二支柱產業。三峽新能源公司將力爭用3-5年時間實現整體上市。
三峽集團對風電似乎“情有獨鐘”。資料顯示,早在1999年,三峽新能源便以股權投資的方式進入了風機主要零部件制造領域,并成為了當時金風科技的最大權益股東。2005年起,三峽新能源進軍風電場開發、投資和運營。近兩年,海上風電又成為三峽新能源第二主業的戰略核心。
相比之下,光伏業務涉足略晚且項目開展不算多。據《格爾木日報》報道,三峽新能源首個5.5MW(一期)光伏項目2012年在格爾木并網發電。不過筆者也注意到,公司近兩年拿下了不少代表性項目,包括陜西渭南和銅川領跑示范項目、內蒙古達拉特領跑示范項目及獎勵激勵項目等。
截至2019年底,三峽新能源業務已覆蓋全國30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已并網風電、光伏以及中小水電裝機規模超1000萬千瓦,資產總額近1000億元。
或許,轉型新能源是三峽集團最好選擇。據了解,早在“十一五”期間,由于環保、移民和競爭對手跑馬圈地等因素影響,水電項目開發難度便逐漸加大。2017年,時任三峽集團副總經理的畢亞雄表示,三峽的第一主業是水電,但預計水電到2050年基本開發完畢,“一方面公司要找一個截止日,另一方面就是要找一個新的方向,那就是新能源,長期增長空間最大。”
筆者注意到,三峽新能源2016年年中工作會上,時任三峽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盧純強調,千方百計把三峽新能源公司做強做優做大,最終實現“風光三峽”戰略目標。他還要求,加快三峽新能源公司整體上市步伐,實現早日上市,打造千億市值和千萬千瓦裝機規模的一流新能源上市公司。
而“引戰—股改—上市”三步走發展戰略就是三峽新能源為實現該目標而制定的計劃。
筆者從中國產權協會官網獲悉,2017年底,三峽新能源公司通過北交所增資擴股,引入8家投資者,募集資金總額117.4628億元,8家投資者合計持股30%。隨后,2019年6月,三峽新能源完成股份制改造,這意味著公司上市之路正式進入沖刺階段。
中信證券官網顯示,中信證券受聘擔任三峽新能源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的輔導機構。2019年10月,中信證券與三峽新能源簽署了輔導協議。
2月28日,筆者從中國證監會官網獲悉,中信證券對三峽新能源的輔導已經完成第二期,輔導內容包括向公司高管介紹證監會關于募集資金項目的要求,協助公司制定可行的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等四個方面。并且,后續輔助將包括輔助完善招股說明書及申報文件和督促履行上市內外部決策程序。
“上市今年是一定要完成的。”一位三峽集團的內部人士向筆者如是表示。
3月19日,三峽新能源方面向筆者證實,目前公司正在接受上市輔導,今年實現上市是(公司)內部目標。
3月16日-18日,三峽集團全資子公司——長江生態環保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江環保”)及其一致行動人三峽資本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三峽資本”)增持興蓉環境2979.16萬股,增持比例1%。變動后,長江環保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興蓉環境股份2.21億股,占總股本的7.39%。
這只是三峽集團進擊資本市場的冰山一角。圍繞清潔能源和長江生態環保“兩翼齊飛”的戰略布局,三峽集團新一輪資本運作大幕正徐徐拉開。
自2019年以來,三峽集團通過“資本+”模式,以股權合資、企業并購等方式,還與北控水務、啟迪環境、納川股份、武漢控股和國禎環保等企業在長江大保護方面展開合作。
不僅如此,三峽集團全資子公司中國三峽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峽新能源”)正在沖刺IPO,擬登陸A股主板。2月28日,從中國證監會官網了解到,中信證券對三峽新能源的第二期輔導工作已經完成。
對于上述資本動作,3月19日,三峽集團表示,現在屬于靜默期暫不回應。
頻現并購擴張
三峽集團是全球最大的水電開發運營企業。截至2019年三季度,其資產總額近8174億元。
目前,發展清潔能源和長江生態環保,是三峽集團的“兩翼齊飛”戰略。其中,圍繞“長江生態環保”,三峽集團的資本運作頻頻提速。
2016年以來,國家要求“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在此背景下,三峽集團于2018年12月成立了長江環保。此外,三峽集團還參與搭建了中國長江綠色發展投資基金、生態環保產業聯盟、生態環保專項資金和生態環保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等平臺。
從2019年以來,三峽集團通過股權合資、企業并購等方式,密集在水務圈織網布陣,標的企業涉及北控水務、武漢控股、啟迪環境、洪城水業、旺能環境、國禎環保、興蓉環境和納川股份等。
值得一提的是,三峽集團與北控水務在共抓長江大保護方面關系密切。2019年1月,三峽集團旗下控股上市公司長江電力向三峽集團轉讓北控水務4.71億股;同年11月,北控水務和長江環保聯合成立三峽北控南京水務有限公司和北控南京水務投資有限公司。此外,三峽集團、北控水務集團旗下三峽資本、北控金服(北京)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還聯合發起成立長江綠色發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2019年6月,長江環保以7.56億元受讓武漢水務集團持有的武漢控股1.06億股股份,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15%;7月,三峽集團通過定增方式入股后,持有國禎環保11.6%股份;同年12月,長江環保及其一致行動人三峽資本以13.52億元的價格摘牌受讓啟迪環境旗下子公司——雄安浦華水務科技有限公司40%的股權。
進入2020年,“三峽系”并未放緩進擊資本市場的步伐。
據興蓉環境公告,2020年2月19日,長江環保增持興蓉環境股份173.39萬股,占后者總股本的0.06%。變動后,長江環保及其一致行動人三峽資本累計持有興蓉環境5%股份,構成舉牌。
隨后,長江環保及其一致行動人于2020年2月25日至3月13日、16日和18日再次增持,權益變動后合計持有興蓉環境股份2.21億股,占總股本比例7.39%。
在舉牌興蓉環境的同時,長江環保、三峽資本還于2月24日受讓納川股份1.0336億股股份。變動后,長江環保及三峽資本合計持有納川股份約1.0906億股,占后者總股本的10.57%。
值得注意的是,三峽集團參股或投資合作的企業中,有不少為全國及長江經濟帶地方水務龍頭、專業技術企業。2019年底,三峽集團對接長江上游和下游15家地方水務平臺,確定8個平臺股權合作方案。該集團已選定20個股權投資項目,總投資額154億元。
對此,三峽集團表示,集團探索形成“資本+”模式,通過股權合資、企業并購等方式,投入增量資金接手相關城市污水處理廠、管網等水務平臺存量資產,縮短獲得城鎮污水治理項目的時間,不僅不增加地方政府債務規模,而且給地方政府帶來大量資金用于污水治理。
“(長江大保護污水處理)投資建設的核心主體是三峽集團。”光大證券認為,民企加杠桿意愿有限,地方加杠桿空間有限的現狀下,為了保障宏觀經濟穩定發展,短中期央/國企仍將是“加杠桿”和逆周期調節的中流砥柱。國資將是未來3年生態基建的投資主力,而民資需發揮專業性優勢做好自身定位,充分合作。
據了解,三峽集團以城鎮污水治理為切入點,快速向長江經濟帶沿江城市鋪開。到2019年底,對接長江沿線7省(市)103個市縣,合計開工新建投資項目95個,總投資額435億元。到2020年,三峽集團規劃投入長江大保護項目投資總金額累計將達到1000億元。
三峽集團上海勘測設計研究院副總工郭亞麗博士認為,長江大保護工作還面臨諸多挑戰,包括行業整合統領和政府管理能力、廠網河湖岸一體和流(區)域綜合治理模式與機制創新,以及嚴重的污水處理基礎設施欠賬和巨大資金投入的挑戰等。
千億新能源野心
在生態環保領域頻繁布局的同時,三峽集團的新能源業務也在向資本市場發起沖刺。
2010年,三峽集團立足水電,正式開啟戰略轉型。同年7月,三峽集團全資子公司中國水利投資集團公司正式更名為中國三峽新能源公司(股改前名稱)。
彼時,三峽集團第三代“掌門人”曹廣晶透露,集團明確提出積極開發風電等新能源,并將風電培育成集團公司第二支柱產業。三峽新能源公司將力爭用3-5年時間實現整體上市。
三峽集團對風電似乎“情有獨鐘”。資料顯示,早在1999年,三峽新能源便以股權投資的方式進入了風機主要零部件制造領域,并成為了當時金風科技的最大權益股東。2005年起,三峽新能源進軍風電場開發、投資和運營。近兩年,海上風電又成為三峽新能源第二主業的戰略核心。
相比之下,光伏業務涉足略晚且項目開展不算多。據《格爾木日報》報道,三峽新能源首個5.5MW(一期)光伏項目2012年在格爾木并網發電。不過筆者也注意到,公司近兩年拿下了不少代表性項目,包括陜西渭南和銅川領跑示范項目、內蒙古達拉特領跑示范項目及獎勵激勵項目等。
截至2019年底,三峽新能源業務已覆蓋全國30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已并網風電、光伏以及中小水電裝機規模超1000萬千瓦,資產總額近1000億元。
或許,轉型新能源是三峽集團最好選擇。據了解,早在“十一五”期間,由于環保、移民和競爭對手跑馬圈地等因素影響,水電項目開發難度便逐漸加大。2017年,時任三峽集團副總經理的畢亞雄表示,三峽的第一主業是水電,但預計水電到2050年基本開發完畢,“一方面公司要找一個截止日,另一方面就是要找一個新的方向,那就是新能源,長期增長空間最大。”
筆者注意到,三峽新能源2016年年中工作會上,時任三峽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盧純強調,千方百計把三峽新能源公司做強做優做大,最終實現“風光三峽”戰略目標。他還要求,加快三峽新能源公司整體上市步伐,實現早日上市,打造千億市值和千萬千瓦裝機規模的一流新能源上市公司。
而“引戰—股改—上市”三步走發展戰略就是三峽新能源為實現該目標而制定的計劃。
筆者從中國產權協會官網獲悉,2017年底,三峽新能源公司通過北交所增資擴股,引入8家投資者,募集資金總額117.4628億元,8家投資者合計持股30%。隨后,2019年6月,三峽新能源完成股份制改造,這意味著公司上市之路正式進入沖刺階段。
中信證券官網顯示,中信證券受聘擔任三峽新能源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的輔導機構。2019年10月,中信證券與三峽新能源簽署了輔導協議。
2月28日,筆者從中國證監會官網獲悉,中信證券對三峽新能源的輔導已經完成第二期,輔導內容包括向公司高管介紹證監會關于募集資金項目的要求,協助公司制定可行的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等四個方面。并且,后續輔助將包括輔助完善招股說明書及申報文件和督促履行上市內外部決策程序。
“上市今年是一定要完成的。”一位三峽集團的內部人士向筆者如是表示。
3月19日,三峽新能源方面向筆者證實,目前公司正在接受上市輔導,今年實現上市是(公司)內部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