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普惠性減稅與結構性減稅并舉,重點降低制造業和小微企業稅收負擔。
報告指出,深化增值稅改革,將制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稅率降至13%,將交通運輸業、建筑業等行業現行10%的稅率降至9%,確保主要行業稅負明顯降低;保持6%一檔的稅率不變。
但通過采取對生產、生活性服務業增加稅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繼續向推進稅率三檔并兩檔、稅制簡化方向邁進。抓好年初出臺的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政策落實。
報告指出,這次減稅,著眼“放水養魚”、增強發展后勁并考慮財政可持續,是減輕企業負擔、激發市場活力的重大舉措,是完善稅制、優化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改革,是宏觀政策支持穩增長、保就業、調結構的重大抉擇。
在能源領域各個細分市場——石油石化,煤炭、電力、新能源等領域的裝備制造業均具備萬億級市場規模。
此次降稅將有利于能源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
以風電為例,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的分析指出,2017年,中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116萬千瓦,累計裝機容量達到279萬千瓦。
該機構預計,2019年中國海上風電裝機量將達到423萬千瓦,未來五年(2019-2023)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26.02%,2023年將達到1067萬千瓦。
近年來,僅僅海上風電的快速發展,有望帶動中國形成萬億元級規模的海洋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集群。
在全球太陽能光伏市場中,中國的光伏制造業水平位列世界第一。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底,中國光伏發電裝機達到1.74億千瓦。其中,集中式電站12384萬千瓦,分布式光伏5061萬千瓦。
機構分析稱,預計2019年中國光伏產業總新增裝機有望在40GW-50GW。
光伏行業屬于重初始投資,輕運營成本行業。
目前,一般大型地面電站項目中,設備費約占整個初始投資的80%;建筑工程服約占總初始投資的13%。
這次減稅政策若實施,光伏裝備制造端成本下降,將推動平價上網早日實現。
報告指出,深化增值稅改革,將制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稅率降至13%,將交通運輸業、建筑業等行業現行10%的稅率降至9%,確保主要行業稅負明顯降低;保持6%一檔的稅率不變。
但通過采取對生產、生活性服務業增加稅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繼續向推進稅率三檔并兩檔、稅制簡化方向邁進。抓好年初出臺的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政策落實。
報告指出,這次減稅,著眼“放水養魚”、增強發展后勁并考慮財政可持續,是減輕企業負擔、激發市場活力的重大舉措,是完善稅制、優化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改革,是宏觀政策支持穩增長、保就業、調結構的重大抉擇。
在能源領域各個細分市場——石油石化,煤炭、電力、新能源等領域的裝備制造業均具備萬億級市場規模。
此次降稅將有利于能源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
以風電為例,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的分析指出,2017年,中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116萬千瓦,累計裝機容量達到279萬千瓦。
該機構預計,2019年中國海上風電裝機量將達到423萬千瓦,未來五年(2019-2023)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26.02%,2023年將達到1067萬千瓦。
近年來,僅僅海上風電的快速發展,有望帶動中國形成萬億元級規模的海洋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集群。
在全球太陽能光伏市場中,中國的光伏制造業水平位列世界第一。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底,中國光伏發電裝機達到1.74億千瓦。其中,集中式電站12384萬千瓦,分布式光伏5061萬千瓦。
機構分析稱,預計2019年中國光伏產業總新增裝機有望在40GW-50GW。
光伏行業屬于重初始投資,輕運營成本行業。
目前,一般大型地面電站項目中,設備費約占整個初始投資的80%;建筑工程服約占總初始投資的13%。
這次減稅政策若實施,光伏裝備制造端成本下降,將推動平價上網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