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4年起,光伏行業一直呈快速增長態勢,即使在最艱難的幾年,行業裝機量增速也超過50%。在《國家能源局關于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實施的指導意見》(國能發新能[2017]31號)中,安排了四年共86.5GW建設指標,也為光伏行業未來發展空間提供了保障。

無論是現有存量管理,還是新增的分布式光伏運維,都是在這樣一個新時代所需要及早正視的話題。
20億運維蛋糕的“配方”:大企業零散持有、跨界項目、本地化企業
以目前101GW光伏總裝機量乘以目前約7分錢每瓦每年的價格,光伏電站運維管理的年市場約70億左右,而若只計算有可能放到市場上進行招標的那30%部分,目前光伏運維每年已經有近20億的活躍市場。已經將自家電站運維業務收入囊中的專業運維企業們,緊盯的就是這塊蛋糕。從目前行業管理與薪資水平來看,光伏運維企業的電站管理規模超過300MWp時,才具備基本成本競爭力。
“國高們”的目標客戶分幾種類型:
1.大型國有企業零散持有。如某企業的電站主要集中在新疆、甘肅地區,在浙江收購一處電站后,需要專業機構對電站進行運維。
2.跨界進入光伏投資領域的企業。該類企業通常沒有電力行業背景,對光伏的了解比較少,需要專業企業提供技術支持。
3.部分本地化企業。該類企業與地方政府關系較好,可以獲取“路條”并建設光伏電站。但大多數時候,這部分信息并不聚攏,獲取有難度。
致敬萬科:通過“溢價”實現價值
當前各家運維企業吸引客戶的賣點都有一些差異,有的主打平臺,也有的重視金融,國高技術則選擇了向傳統行業致敬,向連續7年獲得“中國物業服務百強企業第一名”的萬科物業學習。
“運維的概念經常被人談起,但提起具體運維細節和思路,卻常常難倒很多業內人士,絕大部分業內人士提起運維,想到的也就是“洗板子”。”李韌說,“光伏運維和物業公司非常相像。都是通過管理實現業主的資產保值、增值。”
多數情況下,金融機構和非專業企業不會長期持有光伏電站。短則一兩年、長則三五年后,他們會將這部分資產賣出,促使資金流通。此時,國高技術等運維企業就可以通過遠程監控、定期巡檢、駐廠運維等手段,降低電站衰減率,延長可用壽命,提高發電量預期,幫業主賣個好價錢。
而根據搜房網統計,萬科持有的10年以上商用住宅中,價格高于周邊的占98.5%,低于周邊的只有0.3%,溢價空間平均達到19.9%。


隨著市場日益成熟,如今的電站運維已經不再是簡單“洗刷刷”,而是要從設計建造開始,盡早參與到電站的設計、建設和設備選型中,為業主出謀劃策,同時與業主簽訂合同能源管理協議,如發電量低于一定水平,將承擔賠付責任,而當發電量高于一定水平時,與業主分享增加的收益。
李韌將運維分為兩類,一種是被動維護型:消防員一樣接到“警情”后到處維護電站正常使用;另一種是主動出擊型:不斷優化完善光伏電站發電環境,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預處理,通過設備智能化、流程管控制度化和扎實的現地工作保障化,實現超出同類電站的發電量。為了讓服務更加完善,萬科給自己提出了要求:“項目都有經緯度,設備都有身份證,崗位都有二維碼,員工都有經驗值。”相應的,國高技術也提出了自己的口號:“傾聽客戶切實需求,關注客戶長遠利益,定制專屬電站資產增值方案。”
“在萬科的客戶中,選擇購買萬科房產的主要因素,萬科物業的提及率為80%。”李韌說,“這是一個服務型公司最大的榮耀。”他希望隨著電站資產管理越來越成熟,資本的進入與退出越來越頻繁,國高技術能通過幫助光伏電站保值甚至升值,從幕后走向臺前,成為客戶在電站交易中那個起到決定性作用的砝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