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三則關于印度的消息:一是印度邊防軍在中印邊界錫金段非法越界,侵犯了中國的領土和主權完整;二是印度政府已決定開始對中國光伏進行為期4-6個月的“雙反”調查;三是印度能源部門計劃在2017年實現光伏發電裝機100GW的目標。
擱置地緣政治沖突引發的軍事風險不論,單就印度“雙反”本身而言,就給其光伏產業和經濟發展帶來了很大隱患。
印度光伏市場潛力大
事實上,自從中國超過德國、美國和日本等老牌光伏大國,坐穩全球第一光伏大國位置以來,“金磚四國”之一的印度取美、德、日而代之的呼聲一直很高。
同時,作為中國推進“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跳板,中國樂見印度在此間發揮其戰略緩沖作用。更多“走出去”的中國光伏企業也希望深入開拓印度潛在的巨大市場,頂替美國能源政策轉向傳統化石能源壓縮的市場空間。
印度新能源與再生能源署(MNRE,Ministry of New and Renewable Energy)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印度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已正式超過9GW。
同時,第三方機構預計,印度2017年有望增加至少約10GW的裝機量,并超越日本,成為全球太陽能需求第三大國。
此外,印度準備把到2022年實現100GW的裝機目標提前到2017年兌現,進一步增強了各方看好印度太陽能市場的信心。
印度擬逆龍鱗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卻從來不是簡單的重復。在太陽能發電市場高歌猛進之時,印度的歷史性老毛病又犯了,想挑戰一下中國光伏大國、經濟大國和軍事大國的地位,這不啻于玩火自焚。
時間回溯到55年前,印度在前蘇聯的挑唆下,以全球第三大國的姿態,妄然侵略中國領土。中印自衛反擊戰打響后,解放軍一直打到馬德里外圍才收手,可以說驚天地,泣阿三,中印就此50余年相安無事。
印度或重蹈覆轍根源探究
不過,55年過去了,印度“墻頭草隨風倒”的國際政策路線并沒有變,這也成為其可能再次重蹈1962覆轍之根源。
能源新聞網梳理發現,印度不僅在處理國際關系上有著朝秦暮楚的奴性,譬如說在歷史上曾親英、親蘇,同樣在對外貿易政策上亦尤擅見風使舵。
“親美”政策的產物
2011年,歐美對中國光伏實施“雙反”(反傾銷、反補貼),印度也是跟風者,與歐美一道壓制中國光伏產業發展。后來,歐美“雙反”無疾而終,今年4月Suniva提求特朗普政府啟動“201條款”,印度也跟著蠢蠢欲動。
準確的說,印度擬對中國光伏實施“雙反”并非中印地緣政治爭端的產物,而是印度毫不顧忌本國經濟、能源、太陽能發展的現實,在國際關系上選邊站隊,傾向于“親美”,而做出的短視選擇。
印方罔顧現實
據了解,近年,憑借全球第一人口大國的體量,還有基礎設施建設的拉動,與中國同列“金磚四國”的印度,經濟上取得了快速發展。但全世界都必需承認的一個現實是,印度的基礎設施發展仍很落后,有很多地區還缺電、缺水,當地居民還沒有解決貧困和溫飽問題。
在此情況下,中國光伏企業“走出去”,助推印度新能源事業發展,順應歷史潮流,符合當地人民的利益。
印度有“三不可”
如今,從印度方面的表現來看,卻是逆天道而為之。
1“雙反”損人不利己
首先,印度擬對中國光伏“雙反”,這樣的政策只會加大中印之間的貿易壁壘,提高印度發展太陽能發電的成本,令其本就捉襟見肘的財政雪上加霜。
有消息稱,2016年印度通過的增值稅(GST,Good and Service Tax)案至今仍未公布光伏相關產品的稅率,據印度可再生能源署的評估報告,GST針對光伏相關產品與服務恐課征高達20%稅率,提高廠商的采購成本,預估將導致度電成本(LCOE,Levelized Cost of Energy)提升13~15%,也增加后續光伏建設計劃的財務壓力,沖擊印度光伏市場的后續成長。
從中國光伏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中國光伏企業是“走出去”的先行者之一,早就見慣了各國貿易政策變幻掀起的風浪。同時,中國光伏企業國內+國外雙市場驅動的發展格局,也很容易化解印度政策更迭帶來的風險。
以此來看,印度擬追隨美國“干爹”的腳步對中國光伏實施“雙反”,多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之舉。
2光伏“大躍進”脫離現實
其次,印度光伏“大躍進”缺乏實操性,結合離經叛道的產業政策來說,是滑天下之大稽。
以中國為例,中國現在全球第一光伏大國,硅產量、組件產量、裝機量均穩居全球第一,有著雄厚的產業基礎,穩定的、連續的產業政策作支持。需要說明的是,中國光伏人用了10年的時間,才開辟出今天的新天地,才在2016年底實現了77.42GW的裝機。
反觀,印度截至2016年底裝機為9GW,要在2017年實現100GW裝機的目標,一舉超過日本、美國、德國、日本和中國。憑心而論,這個目標太不靠譜了。就算以10GW的新增裝機來看,在對中國光伏實施“雙反”的情況下,這個目標也不太現實。
一衣帶水,唇齒相依。印度要發展能源,要進行光伏“大躍進”,前提是必需對中國敞開市場,這樣才能借助光伏、能源產業的發展來帶拉動經濟增長,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3軍事挑釁自取其辱
至于第三點,印度與鄰為壑的雙邊政策,用在巴基斯坦身上尚可,跟中國玩還太過稚嫩。放眼古代史和近代史,印度均無挑戰中國權威的實力和資本。印方若從軍事、政治上挑起事端,必將走向萬劫不復之歸路。
總而言之,印軍非法侵入中國邊境充其量是印度甘為特朗普政府馬前卒,為虎作倀,試探中國的“鬼把戲”,不致于引發雙方發生大規模軍事沖突的境地。而印度欲對中國實施光伏“雙反”也不過是其配合Suniva啟動“201條款”的小伎倆而已,掀不起啥大風浪。
答案早已揭曉
無論局勢如何演變。歷史回音壁上回蕩的“敢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民族坐右銘,還有中國光伏企業“我自巋然不動”的精神境界,早已給了印度各種想要的答案。
擱置地緣政治沖突引發的軍事風險不論,單就印度“雙反”本身而言,就給其光伏產業和經濟發展帶來了很大隱患。
印度光伏市場潛力大
事實上,自從中國超過德國、美國和日本等老牌光伏大國,坐穩全球第一光伏大國位置以來,“金磚四國”之一的印度取美、德、日而代之的呼聲一直很高。
同時,作為中國推進“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跳板,中國樂見印度在此間發揮其戰略緩沖作用。更多“走出去”的中國光伏企業也希望深入開拓印度潛在的巨大市場,頂替美國能源政策轉向傳統化石能源壓縮的市場空間。
印度新能源與再生能源署(MNRE,Ministry of New and Renewable Energy)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印度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已正式超過9GW。
同時,第三方機構預計,印度2017年有望增加至少約10GW的裝機量,并超越日本,成為全球太陽能需求第三大國。
此外,印度準備把到2022年實現100GW的裝機目標提前到2017年兌現,進一步增強了各方看好印度太陽能市場的信心。
印度擬逆龍鱗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卻從來不是簡單的重復。在太陽能發電市場高歌猛進之時,印度的歷史性老毛病又犯了,想挑戰一下中國光伏大國、經濟大國和軍事大國的地位,這不啻于玩火自焚。
時間回溯到55年前,印度在前蘇聯的挑唆下,以全球第三大國的姿態,妄然侵略中國領土。中印自衛反擊戰打響后,解放軍一直打到馬德里外圍才收手,可以說驚天地,泣阿三,中印就此50余年相安無事。
印度或重蹈覆轍根源探究
不過,55年過去了,印度“墻頭草隨風倒”的國際政策路線并沒有變,這也成為其可能再次重蹈1962覆轍之根源。
能源新聞網梳理發現,印度不僅在處理國際關系上有著朝秦暮楚的奴性,譬如說在歷史上曾親英、親蘇,同樣在對外貿易政策上亦尤擅見風使舵。
“親美”政策的產物
2011年,歐美對中國光伏實施“雙反”(反傾銷、反補貼),印度也是跟風者,與歐美一道壓制中國光伏產業發展。后來,歐美“雙反”無疾而終,今年4月Suniva提求特朗普政府啟動“201條款”,印度也跟著蠢蠢欲動。
準確的說,印度擬對中國光伏實施“雙反”并非中印地緣政治爭端的產物,而是印度毫不顧忌本國經濟、能源、太陽能發展的現實,在國際關系上選邊站隊,傾向于“親美”,而做出的短視選擇。
印方罔顧現實
據了解,近年,憑借全球第一人口大國的體量,還有基礎設施建設的拉動,與中國同列“金磚四國”的印度,經濟上取得了快速發展。但全世界都必需承認的一個現實是,印度的基礎設施發展仍很落后,有很多地區還缺電、缺水,當地居民還沒有解決貧困和溫飽問題。
在此情況下,中國光伏企業“走出去”,助推印度新能源事業發展,順應歷史潮流,符合當地人民的利益。
印度有“三不可”
如今,從印度方面的表現來看,卻是逆天道而為之。
1“雙反”損人不利己
首先,印度擬對中國光伏“雙反”,這樣的政策只會加大中印之間的貿易壁壘,提高印度發展太陽能發電的成本,令其本就捉襟見肘的財政雪上加霜。
有消息稱,2016年印度通過的增值稅(GST,Good and Service Tax)案至今仍未公布光伏相關產品的稅率,據印度可再生能源署的評估報告,GST針對光伏相關產品與服務恐課征高達20%稅率,提高廠商的采購成本,預估將導致度電成本(LCOE,Levelized Cost of Energy)提升13~15%,也增加后續光伏建設計劃的財務壓力,沖擊印度光伏市場的后續成長。
從中國光伏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中國光伏企業是“走出去”的先行者之一,早就見慣了各國貿易政策變幻掀起的風浪。同時,中國光伏企業國內+國外雙市場驅動的發展格局,也很容易化解印度政策更迭帶來的風險。
以此來看,印度擬追隨美國“干爹”的腳步對中國光伏實施“雙反”,多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之舉。
2光伏“大躍進”脫離現實
其次,印度光伏“大躍進”缺乏實操性,結合離經叛道的產業政策來說,是滑天下之大稽。
以中國為例,中國現在全球第一光伏大國,硅產量、組件產量、裝機量均穩居全球第一,有著雄厚的產業基礎,穩定的、連續的產業政策作支持。需要說明的是,中國光伏人用了10年的時間,才開辟出今天的新天地,才在2016年底實現了77.42GW的裝機。
反觀,印度截至2016年底裝機為9GW,要在2017年實現100GW裝機的目標,一舉超過日本、美國、德國、日本和中國。憑心而論,這個目標太不靠譜了。就算以10GW的新增裝機來看,在對中國光伏實施“雙反”的情況下,這個目標也不太現實。
一衣帶水,唇齒相依。印度要發展能源,要進行光伏“大躍進”,前提是必需對中國敞開市場,這樣才能借助光伏、能源產業的發展來帶拉動經濟增長,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3軍事挑釁自取其辱
至于第三點,印度與鄰為壑的雙邊政策,用在巴基斯坦身上尚可,跟中國玩還太過稚嫩。放眼古代史和近代史,印度均無挑戰中國權威的實力和資本。印方若從軍事、政治上挑起事端,必將走向萬劫不復之歸路。
總而言之,印軍非法侵入中國邊境充其量是印度甘為特朗普政府馬前卒,為虎作倀,試探中國的“鬼把戲”,不致于引發雙方發生大規模軍事沖突的境地。而印度欲對中國實施光伏“雙反”也不過是其配合Suniva啟動“201條款”的小伎倆而已,掀不起啥大風浪。
答案早已揭曉
無論局勢如何演變。歷史回音壁上回蕩的“敢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民族坐右銘,還有中國光伏企業“我自巋然不動”的精神境界,早已給了印度各種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