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春播時節,我市不少村莊的農民忙著耕地、施肥,在田間播種一年的希望,盂縣西潘鄉李家莊村的村民也不例外。4月初,李家莊村所有貧困戶領到了幫扶單位盂縣林業局分發的連翹苗,大家在農業專家的指導下整翻土地、種植幼苗,忙得不亦樂乎。從過去種植玉米、土豆等傳統農作物,到發展連翹、油料牡丹等特色種植,李家莊村在脫貧路上邁出了一大步。
李家莊村是西潘鄉精準扶貧的一個縮影。西潘鄉是典型的農業鄉鎮,全鄉現有貧困戶194戶、貧困人口362人。今年,西潘鄉按照“產業扶貧、精準施策”的原則,認真分析全鄉貧困村致貧原因和資源優勢,決定走“特色養殖+特色種植+光伏發電”的道路,為每個貧困村制定中長期發展計劃,由過去“輸血”式扶貧轉變為“造血”式扶貧。
張皓是市投資促進局一名工作人員,2015年8月被派駐到西潘鄉車谷村任“第一書記”。到任不久,張皓就和村支“兩委”商議并確定了“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脫貧基調,打算通過調整農業生產方式,幫村里補齊農業短板,讓大伙兒脫貧致富。如今,車谷村村民除了種植玉米、紅薯等農作物,還種有核桃、黑棗等經濟林。去年,村里種植的核桃滯銷了,張皓一邊通過微信、網絡等媒體進行銷售,一邊向單位反映此事并與北國商城協調開設專柜展銷核桃。在大家的共同幫扶下,車谷村共銷售核桃2500余公斤,村民收入達5萬元。今年,市投促局提前與商場、超市對接,力爭幫村民解決農產品銷路問題。
同屬西潘鄉的侯莊村,在種植核桃發展林下經濟的同時,還啟動了林下生態養雞示范項目,由有萬合作社牽頭幫扶全村所有貧困戶建設北京油雞養殖基地。不同于普通的肉雞、蛋雞,北京油雞是一種優良的肉蛋兼用型地方雞,有肉質細嫩、肉味鮮美、蛋質佳良等特點,其價格能比普通雞多一倍。去年11月,合作社購進1800只北京油雞進行散養。今年春天,合作社再次購進3500只雞苗,帶動全村貧困戶發展特色養殖,脫貧致富。
離開養殖基地,來到侯莊村村委會,房頂上藍灰色的光伏板格外顯眼。這是2月初村里新近引進的脫貧項目——光伏發電。64歲的村民陳旺只因身體原因,無任何勞動收入,是脫貧幫扶對象之一。受惠于光伏扶貧政策,他感觸頗深:“光伏發電每發1千瓦時電,國家補助0.42元。我有了相對穩定的補貼,生活多了一重保障。”今年,西潘鄉溝掌、李家莊等村,相繼引進光伏發電項目助力脫貧。按照每村每年兩萬元的保底收入,能解決一部分貧困戶的脫貧問題。
依靠“特色養殖+特色種植+光伏發電”的脫貧思路,西潘鄉幫助225戶貧困戶、431個貧困人口脫貧。這讓其他貧困戶看到了脫貧的希望,覺得日子越過越有盼頭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脫貧路上,西潘鄉揮出“三板斧”,不斷增強“造血”和扶智功能,依靠科學技術和國家惠農政策等,激發貧困戶脫貧致富的積極性,逐步引導他們擺脫貧困,“抱團”發展。
李家莊村是西潘鄉精準扶貧的一個縮影。西潘鄉是典型的農業鄉鎮,全鄉現有貧困戶194戶、貧困人口362人。今年,西潘鄉按照“產業扶貧、精準施策”的原則,認真分析全鄉貧困村致貧原因和資源優勢,決定走“特色養殖+特色種植+光伏發電”的道路,為每個貧困村制定中長期發展計劃,由過去“輸血”式扶貧轉變為“造血”式扶貧。
張皓是市投資促進局一名工作人員,2015年8月被派駐到西潘鄉車谷村任“第一書記”。到任不久,張皓就和村支“兩委”商議并確定了“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脫貧基調,打算通過調整農業生產方式,幫村里補齊農業短板,讓大伙兒脫貧致富。如今,車谷村村民除了種植玉米、紅薯等農作物,還種有核桃、黑棗等經濟林。去年,村里種植的核桃滯銷了,張皓一邊通過微信、網絡等媒體進行銷售,一邊向單位反映此事并與北國商城協調開設專柜展銷核桃。在大家的共同幫扶下,車谷村共銷售核桃2500余公斤,村民收入達5萬元。今年,市投促局提前與商場、超市對接,力爭幫村民解決農產品銷路問題。
同屬西潘鄉的侯莊村,在種植核桃發展林下經濟的同時,還啟動了林下生態養雞示范項目,由有萬合作社牽頭幫扶全村所有貧困戶建設北京油雞養殖基地。不同于普通的肉雞、蛋雞,北京油雞是一種優良的肉蛋兼用型地方雞,有肉質細嫩、肉味鮮美、蛋質佳良等特點,其價格能比普通雞多一倍。去年11月,合作社購進1800只北京油雞進行散養。今年春天,合作社再次購進3500只雞苗,帶動全村貧困戶發展特色養殖,脫貧致富。
離開養殖基地,來到侯莊村村委會,房頂上藍灰色的光伏板格外顯眼。這是2月初村里新近引進的脫貧項目——光伏發電。64歲的村民陳旺只因身體原因,無任何勞動收入,是脫貧幫扶對象之一。受惠于光伏扶貧政策,他感觸頗深:“光伏發電每發1千瓦時電,國家補助0.42元。我有了相對穩定的補貼,生活多了一重保障。”今年,西潘鄉溝掌、李家莊等村,相繼引進光伏發電項目助力脫貧。按照每村每年兩萬元的保底收入,能解決一部分貧困戶的脫貧問題。
依靠“特色養殖+特色種植+光伏發電”的脫貧思路,西潘鄉幫助225戶貧困戶、431個貧困人口脫貧。這讓其他貧困戶看到了脫貧的希望,覺得日子越過越有盼頭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脫貧路上,西潘鄉揮出“三板斧”,不斷增強“造血”和扶智功能,依靠科學技術和國家惠農政策等,激發貧困戶脫貧致富的積極性,逐步引導他們擺脫貧困,“抱團”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