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日,大同市政府公開發布關于下發大同市十三五規劃綱要的通知。大同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2016—2020 年)規劃綱要,是根據《中共大同市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編制的,是指導大同未來五年發展的宏偉藍圖。
新能源產業
“十二五”期間,大同市大力發展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產業,列入創建國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名單,圓滿舉辦了國際太陽能十項全能競賽,大同采煤沉陷區國家先進技術光伏示范基地獲得批復,成為我國“十二五”期間光伏產業“領跑者”計劃首個獲批的基地。五年來,大同市風電裝機累計增加 150 萬千瓦、光伏發電裝機累計增加 32 萬千瓦。截止 2015年底,全市新能源電力總裝機達 182 萬千瓦,占全市電力總裝機的 20%。
到 2020 年,全市火電總裝機力爭達到 1200 萬千瓦。推動煤電產業清潔發展,新建機組嚴格執行超低排放標準,使用中的 30 萬千瓦機組限期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強制關停未能完成改造、達不到超低排放標準的燃煤機組。穩步推進電力體制改革,全面落實國家、省深化電價改革、電力交易體制改革、發用電計劃改革和售電側改革等政策措施。加快創新轉換電力輸出模式步伐,增強我市電網外送能力,采用先進交直流特高壓輸電技術,建設面向京津冀地區的特高壓外輸通道,擴建 500 千伏雁同變電站,建設大同北變電站。積極推動電網智能化建設,大幅提高電網輸電能力。
緊緊抓住采煤沉陷區國家先進技術光伏示范基地列入國家專項規劃的有利契機,規模化開發利用風電、光伏發電和生物質發電等新能源,形成風電、光電、水電多輪驅動的新能源供應體系,打造具有全國典型示范意義的“千萬風光”新能源城市和清潔能源供應基地。風力發電“十三五”期間新增裝機 250 萬千瓦,到 2020 年總裝機達到 400 萬千瓦。光伏發電“十三五”期間新增裝機 570 萬千瓦,到 2020 年總裝機達到 600 萬千瓦。推進水電、生物質能發電等清潔能源項目建設,渾源 150 萬千瓦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力爭建成并網。生物質能發電總裝機達到 10 萬千瓦。
新能源汽車
瞄準汽車產業未來發展方向,積極建設新能源汽車基地。汽車制造圍繞新能源專用重卡汽車和電動汽車生產制造,積極推進 LNG 和 CNG 汽車、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等新型能源汽車技術的研發與應用。以市場換項目,抓好電動汽車制造的招商引資工作,引入大企業、大集團,發展電動汽車、3D 打印汽車。引導關鍵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與整車企業統一規劃、同步研發、同步改造,實現整車及配套產業的協調發展。做好電動汽車充電樁的布局和安置工作,為引進和發展電動汽車產業打好基礎。
積極發展網絡經濟
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按照《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以工業新型化、農業現代化、市域城鎮化、城鄉生態化發展的信息化需求為出發點,以大同電子信息產業園為平臺,推動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的應用及其與產業、交通、醫療、教育、環保等有機結合,發展分享經濟和智慧城市,發展物聯網技術和應用,促進互聯網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圍繞城市公共信息平臺、城市公共基礎數據庫、云計算中心配套設施建設等重點項目,促進移動互聯網產業聚集,著力引進一批龍頭型、基地型移動互聯網企業入駐和布局,構筑“硬件+軟件+內容+服務”國家智慧城市和電子商務應用示范基地。大力扶持發展農村和農產品的電子商務業,將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農產品銷售融合發展,形成線上線下互動的互聯網銷售模式。力爭到 2020 年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 200 億元。
新能源產業
“十二五”期間,大同市大力發展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產業,列入創建國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名單,圓滿舉辦了國際太陽能十項全能競賽,大同采煤沉陷區國家先進技術光伏示范基地獲得批復,成為我國“十二五”期間光伏產業“領跑者”計劃首個獲批的基地。五年來,大同市風電裝機累計增加 150 萬千瓦、光伏發電裝機累計增加 32 萬千瓦。截止 2015年底,全市新能源電力總裝機達 182 萬千瓦,占全市電力總裝機的 20%。
到 2020 年,全市火電總裝機力爭達到 1200 萬千瓦。推動煤電產業清潔發展,新建機組嚴格執行超低排放標準,使用中的 30 萬千瓦機組限期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強制關停未能完成改造、達不到超低排放標準的燃煤機組。穩步推進電力體制改革,全面落實國家、省深化電價改革、電力交易體制改革、發用電計劃改革和售電側改革等政策措施。加快創新轉換電力輸出模式步伐,增強我市電網外送能力,采用先進交直流特高壓輸電技術,建設面向京津冀地區的特高壓外輸通道,擴建 500 千伏雁同變電站,建設大同北變電站。積極推動電網智能化建設,大幅提高電網輸電能力。
緊緊抓住采煤沉陷區國家先進技術光伏示范基地列入國家專項規劃的有利契機,規模化開發利用風電、光伏發電和生物質發電等新能源,形成風電、光電、水電多輪驅動的新能源供應體系,打造具有全國典型示范意義的“千萬風光”新能源城市和清潔能源供應基地。風力發電“十三五”期間新增裝機 250 萬千瓦,到 2020 年總裝機達到 400 萬千瓦。光伏發電“十三五”期間新增裝機 570 萬千瓦,到 2020 年總裝機達到 600 萬千瓦。推進水電、生物質能發電等清潔能源項目建設,渾源 150 萬千瓦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力爭建成并網。生物質能發電總裝機達到 10 萬千瓦。
新能源汽車
瞄準汽車產業未來發展方向,積極建設新能源汽車基地。汽車制造圍繞新能源專用重卡汽車和電動汽車生產制造,積極推進 LNG 和 CNG 汽車、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等新型能源汽車技術的研發與應用。以市場換項目,抓好電動汽車制造的招商引資工作,引入大企業、大集團,發展電動汽車、3D 打印汽車。引導關鍵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與整車企業統一規劃、同步研發、同步改造,實現整車及配套產業的協調發展。做好電動汽車充電樁的布局和安置工作,為引進和發展電動汽車產業打好基礎。
積極發展網絡經濟
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按照《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以工業新型化、農業現代化、市域城鎮化、城鄉生態化發展的信息化需求為出發點,以大同電子信息產業園為平臺,推動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的應用及其與產業、交通、醫療、教育、環保等有機結合,發展分享經濟和智慧城市,發展物聯網技術和應用,促進互聯網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圍繞城市公共信息平臺、城市公共基礎數據庫、云計算中心配套設施建設等重點項目,促進移動互聯網產業聚集,著力引進一批龍頭型、基地型移動互聯網企業入駐和布局,構筑“硬件+軟件+內容+服務”國家智慧城市和電子商務應用示范基地。大力扶持發展農村和農產品的電子商務業,將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農產品銷售融合發展,形成線上線下互動的互聯網銷售模式。力爭到 2020 年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 200 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