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亦勞止,迄可小康”—源自《詩經》。“小康”是非常古老的詞匯,是人們對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憧憬與向往。
時過境遷,朝代更替,如今“小康”已經成為一項民生工程,“小康工程”,“小康生活”,在農村經常被提起。
在農村,小康工程的開展,對象多是些低收入農戶,通過小康工程,目的讓其脫貧、致富、奔小康。目前小康工程模式不拘泥于某項舉措,豐富多樣。
近期,浙江省扶貧辦、財政廳、能源局、國網電力公司聯合下發了“光伏小康工程”實施的通知,通過把光伏發電與小康工程結合,在浙江轄區內29個縣按照精準扶貧的要求,讓低收入農戶收入增幅高于浙江省收入平均水平。
今天我們就圍繞“光伏小康工程”這一話題來說說,此項工程如何開展?才能切實讓老百姓受益。補充一點:這里我們說的“光伏小康工程”其實就是變相的“光伏扶貧”。
明成祖朱棣曾說過“斯民小康,朕方與民同樂”,在當下亦是如此,光伏小康工程的開展,離不開國家層面的支持與推動。
早在2014年10月,國家能源局、扶貧辦聯合印發《關于實施光伏扶貧工程工作方案》,決定利用6年的時間組織實施光伏扶貧工程。光伏扶貧也被視為十大精準扶貧工程。緊接著國家出臺《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進一步明確了加快光伏扶貧工程,支持光伏發電設施接入電網運行,發展光伏農業的目標。
2016年3月,國家發改委、扶貧辦、能源局等五部門聯合下發了《關于實施光伏發電扶貧工作的意見》這一些列政策的支持為“光伏小康工程”的順利開展,掃清了前方的障礙。
再看“光伏小康(扶貧)工程”建設模式。
對于建設模式,筆者認為“因地制宜”這成語,非常恰當,貼合實際。從大模式上來分,目前有兩大類:一是集中式扶貧光伏電站,一是分布式光伏系統。
對于集中式扶貧光伏電站,可利用扶貧村的荒坡荒地、沿海灘涂、魚塘水面、農業大棚等上方建設。這里的股權和收益權由集體支配,扶貧戶共享電站收益,產權歸集體所有。
對于分布式光伏系統。是以扶貧對象的屋頂、庭院為建設地點,股權和收益為貧困戶所有。
其次,電網企業下達軍令狀,杜絕“并網難,補貼拖欠”這類問題。
在西部出現“棄光、限電、補貼拖欠”的怪像,對于“光伏小康工程”如何避免?許多地方政府都讓電網企業立了軍令狀:“優先給光伏小康工程電站并網”、“足額及時劃撥發電補貼”、“做好光伏小康工程的指導服務工作”等,有了這幾條軍令狀,我想“光伏小康工程”在后期的推動中,大家普遍關心的“補貼、并網”問題將不再是絆腳石。
之前在一些新聞報道中經??梢钥吹剑耗尘用裎蓓斀ㄔO分布式光伏系統被強拆;某農民違規使用林地,電站責令拆除等。
萬一此類問題,再出現怎么辦?
第四、解決此類辦法是督促職能部門協同、合力推動。
涉及林地、屋頂、荒地等管轄的政府職能部門有:國土資源、林業部門、城管等。當涉及爭議或者擦邊球問題上,多地政府要求主管部門積極幫助解決問題,對于光伏小康工程,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而不是從中設阻。
第五、此類“光伏小康工程”資金誰出?
很多讀者關心的問題是資金問題,目前我們了解到有以下幾種:當地財政與貧苦戶共同投資的模式;用戶通過扶貧小額貸款,省財政貼息的形式;金融機構開辟綠色光伏通道,以信用貸款,光伏股權質押、產權質押等,用戶分期還款形式;社會愛心捐助形式;企業、政府、用戶三方均攤形式等。
說了這么多,歸根結底,不管是“光伏扶貧”,還是“光伏小康工程”,目的都是讓貧困戶脫貧致富,達到小康的生活。但是,這個過程是一條漫長之路,整個舉措的推動離不開國家的主導與推動,離不開主管部門的相互協作與配合,離不開資金的支持,離不開光伏企業的參與,只有處理好這些問題,扶貧之路才能順利進行,老百姓才能通過扶貧而脫貧,地方政府才能實現從不斷“輸血”的扶貧模式,到貧困戶自我“造血”的模式轉變。
時過境遷,朝代更替,如今“小康”已經成為一項民生工程,“小康工程”,“小康生活”,在農村經常被提起。
在農村,小康工程的開展,對象多是些低收入農戶,通過小康工程,目的讓其脫貧、致富、奔小康。目前小康工程模式不拘泥于某項舉措,豐富多樣。
近期,浙江省扶貧辦、財政廳、能源局、國網電力公司聯合下發了“光伏小康工程”實施的通知,通過把光伏發電與小康工程結合,在浙江轄區內29個縣按照精準扶貧的要求,讓低收入農戶收入增幅高于浙江省收入平均水平。

今天我們就圍繞“光伏小康工程”這一話題來說說,此項工程如何開展?才能切實讓老百姓受益。補充一點:這里我們說的“光伏小康工程”其實就是變相的“光伏扶貧”。
明成祖朱棣曾說過“斯民小康,朕方與民同樂”,在當下亦是如此,光伏小康工程的開展,離不開國家層面的支持與推動。
早在2014年10月,國家能源局、扶貧辦聯合印發《關于實施光伏扶貧工程工作方案》,決定利用6年的時間組織實施光伏扶貧工程。光伏扶貧也被視為十大精準扶貧工程。緊接著國家出臺《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進一步明確了加快光伏扶貧工程,支持光伏發電設施接入電網運行,發展光伏農業的目標。
2016年3月,國家發改委、扶貧辦、能源局等五部門聯合下發了《關于實施光伏發電扶貧工作的意見》這一些列政策的支持為“光伏小康工程”的順利開展,掃清了前方的障礙。
再看“光伏小康(扶貧)工程”建設模式。
對于建設模式,筆者認為“因地制宜”這成語,非常恰當,貼合實際。從大模式上來分,目前有兩大類:一是集中式扶貧光伏電站,一是分布式光伏系統。
對于集中式扶貧光伏電站,可利用扶貧村的荒坡荒地、沿海灘涂、魚塘水面、農業大棚等上方建設。這里的股權和收益權由集體支配,扶貧戶共享電站收益,產權歸集體所有。
對于分布式光伏系統。是以扶貧對象的屋頂、庭院為建設地點,股權和收益為貧困戶所有。

其次,電網企業下達軍令狀,杜絕“并網難,補貼拖欠”這類問題。
在西部出現“棄光、限電、補貼拖欠”的怪像,對于“光伏小康工程”如何避免?許多地方政府都讓電網企業立了軍令狀:“優先給光伏小康工程電站并網”、“足額及時劃撥發電補貼”、“做好光伏小康工程的指導服務工作”等,有了這幾條軍令狀,我想“光伏小康工程”在后期的推動中,大家普遍關心的“補貼、并網”問題將不再是絆腳石。
之前在一些新聞報道中經??梢钥吹剑耗尘用裎蓓斀ㄔO分布式光伏系統被強拆;某農民違規使用林地,電站責令拆除等。
萬一此類問題,再出現怎么辦?
第四、解決此類辦法是督促職能部門協同、合力推動。
涉及林地、屋頂、荒地等管轄的政府職能部門有:國土資源、林業部門、城管等。當涉及爭議或者擦邊球問題上,多地政府要求主管部門積極幫助解決問題,對于光伏小康工程,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而不是從中設阻。
第五、此類“光伏小康工程”資金誰出?
很多讀者關心的問題是資金問題,目前我們了解到有以下幾種:當地財政與貧苦戶共同投資的模式;用戶通過扶貧小額貸款,省財政貼息的形式;金融機構開辟綠色光伏通道,以信用貸款,光伏股權質押、產權質押等,用戶分期還款形式;社會愛心捐助形式;企業、政府、用戶三方均攤形式等。
說了這么多,歸根結底,不管是“光伏扶貧”,還是“光伏小康工程”,目的都是讓貧困戶脫貧致富,達到小康的生活。但是,這個過程是一條漫長之路,整個舉措的推動離不開國家的主導與推動,離不開主管部門的相互協作與配合,離不開資金的支持,離不開光伏企業的參與,只有處理好這些問題,扶貧之路才能順利進行,老百姓才能通過扶貧而脫貧,地方政府才能實現從不斷“輸血”的扶貧模式,到貧困戶自我“造血”的模式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