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縣積極探索貧困地區能源扶貧新模式,堅持先行先試,全力開展一次投入、多年受益的光伏扶貧,搶抓機遇為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按下“快進鍵”。
“別看這個黑黝黝的板子,它每年能給我增加3000多元的經濟收入,基本夠日常家用的開銷花費了。”近日,馬營鎮油坊村村民劉軍偉指著門前的光伏板樂呵呵地說。
據了解,通渭縣2014年12月被列為全國光伏扶貧項目試點縣,去年在馬營、平襄、寺子3個鄉鎮的華川、油坊、溫泉和鄭陽等4個不同類型貧困村,利用群眾屋頂、院內外空閑地和荒山荒坡地,采取單戶建設、多戶聯建等形式實施光伏扶貧項目200戶。每戶總投入2.4萬元,其中政府投入扶貧資金和新能源企業籌集2.2萬元,農戶自籌2000元,裝機3000瓦的光伏發電設施。去年10月底全部建成并網,當年就累計發電7.3萬度,貧困戶通過上網售電獲得5.45萬元的發電收益。從運行情況看,戶均每天發電9到12度,年發電量約3600千瓦時,年戶均可獲得收入3500元左右,可連續受益25年以上,實現了光伏扶貧從“輸血式”向“造血式”的轉變。
據該縣扶貧辦負責人介紹,光伏扶貧這種“屋頂脫貧”模式既符合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戰略,又符合清潔低碳能源發展戰略;既有利于擴大光伏發電市場,又有利于促進貧困人口穩收增收,深受貧困群眾的認可。今年,通渭縣將進一步增加試點戶數、擴大受益面,全縣實施戶用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500戶。同時,裝機容量150兆瓦的光伏扶貧產業園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加快建設進度,6月底前將建成并網發電,可帶動附近400戶貧困戶脫貧致富。
“別看這個黑黝黝的板子,它每年能給我增加3000多元的經濟收入,基本夠日常家用的開銷花費了。”近日,馬營鎮油坊村村民劉軍偉指著門前的光伏板樂呵呵地說。
據了解,通渭縣2014年12月被列為全國光伏扶貧項目試點縣,去年在馬營、平襄、寺子3個鄉鎮的華川、油坊、溫泉和鄭陽等4個不同類型貧困村,利用群眾屋頂、院內外空閑地和荒山荒坡地,采取單戶建設、多戶聯建等形式實施光伏扶貧項目200戶。每戶總投入2.4萬元,其中政府投入扶貧資金和新能源企業籌集2.2萬元,農戶自籌2000元,裝機3000瓦的光伏發電設施。去年10月底全部建成并網,當年就累計發電7.3萬度,貧困戶通過上網售電獲得5.45萬元的發電收益。從運行情況看,戶均每天發電9到12度,年發電量約3600千瓦時,年戶均可獲得收入3500元左右,可連續受益25年以上,實現了光伏扶貧從“輸血式”向“造血式”的轉變。
據該縣扶貧辦負責人介紹,光伏扶貧這種“屋頂脫貧”模式既符合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戰略,又符合清潔低碳能源發展戰略;既有利于擴大光伏發電市場,又有利于促進貧困人口穩收增收,深受貧困群眾的認可。今年,通渭縣將進一步增加試點戶數、擴大受益面,全縣實施戶用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500戶。同時,裝機容量150兆瓦的光伏扶貧產業園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加快建設進度,6月底前將建成并網發電,可帶動附近400戶貧困戶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