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一項工程科技創新,可以催生一個產業,可以影響乃至改變世界”,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已經成為新能源產業競爭焦點的薄膜發電技術,就是這樣一項科技創新。
我國薄膜發電產業龍頭企業漢能集團主席李河君介紹,薄膜發電可以理解為“人造葉綠素”,就是讓人類像綠色植物一樣直接利用陽光,薄膜電池像紙一樣可彎曲、可折疊、可攜帶。以薄膜發電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不僅是新一輪增長的基礎產業,而且是先導產業、支柱產業。
薄膜發電有助于我國能源行業創新發展,為國家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添新的動力。薄膜發電技術應用于太陽能汽車,可以不用汽油,在太陽下邊行駛邊充電,擺脫對充電樁的依賴;太陽能無人機,可以不用一滴油,實現長時間連續飛行;手機、iPad、背包、帳篷、衣服、特種裝備等,都可以利用太陽能隨時隨地發電,薄膜發電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和自由。
目前,以漢能為代表的薄膜發電企業通過實施“并購全球核心技術——消化吸收、整合創新——形成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的創新驅動戰略,擁有了全球最先進的薄膜技術。
不久前,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發布認證結果,宣布漢能海外子公司美國阿爾塔設備公司研發的砷化鎵雙結電池的轉化率達到31.6%,打破雙結電池世界紀錄。由此,目前漢能保持著單結砷化鎵電池28.8%和雙結砷化鎵電池31.6%的兩項世界紀錄。截至2015年底,漢能在新能源領域的技術專利已達到1500項,其中70%為發明專利,關鍵專利均已轉化應用。
“其實,漢能除了保持著砷化鎵的兩項世界紀錄之外,它的銅銦鎵硒組件也有著兩項世界紀錄。”李河君進一步解釋,一項是漢能海外子公司Global Solar Energy所創造的17.2%,采用多元素共蒸發的方式;另外一項是漢能海外子公司MiaSolé所創造的17.3%世界紀錄,采用多元素濺射的方式。
同時,漢能正在推進大規模產業化,把技術優勢變成市場優勢。我國薄膜電池成本正在快速下降。薄膜電池的轉換率每提升1個百分點,成本會下降5%,隨著技術的進步、裝備國產化以及大規模量產,成本還將大幅下降。
李河君表示,在薄膜太陽能發電領域,漢能不僅擁有世界紀錄的顛覆性技術,還積極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激發出企業全新的商業模式和潛在的創新活力。
日前,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一行到漢能總部考察調研,他詳細了解了漢能的薄膜太陽能技術發展路線及漢能太陽能汽車業務發展的最新情況,對漢能目前取得的發展,尤其是漢能領先的薄膜太陽能技術給予了高度評價,并對漢能日后的發展表示了殷切的期盼。他指出,要繼續探索企業間融合發展的機制,凝聚更多力量,加強技術創新,不斷尋求國際化合作,吸引更多人才,尤其是年輕人參與到業務發展的實施過程中,爭取做到“集全球智慧為我所用、集眾思維為我所用、集天下智能為我所有。”
的確,對于國家而言,薄膜發電產業將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薄膜發電具備“高科技+能源”雙重屬性,在國家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涉及新能源、新能源汽車、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等五大項;在“中國制造2025”十大領域中涉及新材料、電力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等三大項,產業帶動力強。為此,國家在“領跑者計劃”、《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發展指南(2015年)》等政策中已明確表示支持薄膜發電技術。
薄膜發電產業的發展,將改變傳統能源的原料運輸和發、輸、變、配方式,促進人類工業化流程再造。下一步,國家應從戰略高度重視和把握這一戰略機遇,鼓勵和扶持這一新興產業、戰略產業、綠色產業,將其打造成像高鐵、水電一樣的中國優勢產業,為“十三五”增添動力。
我國薄膜發電產業龍頭企業漢能集團主席李河君介紹,薄膜發電可以理解為“人造葉綠素”,就是讓人類像綠色植物一樣直接利用陽光,薄膜電池像紙一樣可彎曲、可折疊、可攜帶。以薄膜發電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不僅是新一輪增長的基礎產業,而且是先導產業、支柱產業。
薄膜發電有助于我國能源行業創新發展,為國家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添新的動力。薄膜發電技術應用于太陽能汽車,可以不用汽油,在太陽下邊行駛邊充電,擺脫對充電樁的依賴;太陽能無人機,可以不用一滴油,實現長時間連續飛行;手機、iPad、背包、帳篷、衣服、特種裝備等,都可以利用太陽能隨時隨地發電,薄膜發電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和自由。
目前,以漢能為代表的薄膜發電企業通過實施“并購全球核心技術——消化吸收、整合創新——形成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的創新驅動戰略,擁有了全球最先進的薄膜技術。
不久前,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發布認證結果,宣布漢能海外子公司美國阿爾塔設備公司研發的砷化鎵雙結電池的轉化率達到31.6%,打破雙結電池世界紀錄。由此,目前漢能保持著單結砷化鎵電池28.8%和雙結砷化鎵電池31.6%的兩項世界紀錄。截至2015年底,漢能在新能源領域的技術專利已達到1500項,其中70%為發明專利,關鍵專利均已轉化應用。
“其實,漢能除了保持著砷化鎵的兩項世界紀錄之外,它的銅銦鎵硒組件也有著兩項世界紀錄。”李河君進一步解釋,一項是漢能海外子公司Global Solar Energy所創造的17.2%,采用多元素共蒸發的方式;另外一項是漢能海外子公司MiaSolé所創造的17.3%世界紀錄,采用多元素濺射的方式。
同時,漢能正在推進大規模產業化,把技術優勢變成市場優勢。我國薄膜電池成本正在快速下降。薄膜電池的轉換率每提升1個百分點,成本會下降5%,隨著技術的進步、裝備國產化以及大規模量產,成本還將大幅下降。
李河君表示,在薄膜太陽能發電領域,漢能不僅擁有世界紀錄的顛覆性技術,還積極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激發出企業全新的商業模式和潛在的創新活力。
日前,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一行到漢能總部考察調研,他詳細了解了漢能的薄膜太陽能技術發展路線及漢能太陽能汽車業務發展的最新情況,對漢能目前取得的發展,尤其是漢能領先的薄膜太陽能技術給予了高度評價,并對漢能日后的發展表示了殷切的期盼。他指出,要繼續探索企業間融合發展的機制,凝聚更多力量,加強技術創新,不斷尋求國際化合作,吸引更多人才,尤其是年輕人參與到業務發展的實施過程中,爭取做到“集全球智慧為我所用、集眾思維為我所用、集天下智能為我所有。”
的確,對于國家而言,薄膜發電產業將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薄膜發電具備“高科技+能源”雙重屬性,在國家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涉及新能源、新能源汽車、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等五大項;在“中國制造2025”十大領域中涉及新材料、電力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等三大項,產業帶動力強。為此,國家在“領跑者計劃”、《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發展指南(2015年)》等政策中已明確表示支持薄膜發電技術。
薄膜發電產業的發展,將改變傳統能源的原料運輸和發、輸、變、配方式,促進人類工業化流程再造。下一步,國家應從戰略高度重視和把握這一戰略機遇,鼓勵和扶持這一新興產業、戰略產業、綠色產業,將其打造成像高鐵、水電一樣的中國優勢產業,為“十三五”增添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