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網會場聚集了100多名聽眾。
與環保技術展會“Green Device 2009”并設的研討會“Green Device 2009 論壇”在29日上午召開了以“多方討論智能電網未來”為題的會議。會場聚集了100多名聽眾,美國風險投資公司集富創投(JAFCO Ventures)的菅谷常三郎第一個上臺發表了演講。他介紹了美國圍繞智能電網的動向以及投資者所關注的領域。
菅谷指出,美國建設智能電網的第一個目的在于升級老化的輸電基礎設施,而不是實現家用電子產品通過網絡協作以控制用電量等未來藍圖。因為照現在這樣,不能完全滿足今后的電力需求,因此在建設新的基礎設施時,要增加雙向傳輸信息的功能。據稱,在美國,與投建新的發電站相比,投資智能電網相關領域,電力公司更容易獲得批準。
實際上,現在與智能電網相關的投資額中,有8成以上用于基礎設施,其余則用于AMI(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即智能儀表相關領域。菅谷認為,在智能儀表相關領域,一家軟件企業竟能籌資2億多美元,現在處于泡沫狀態,“肯定會回調”。另一方面,他認為美國政府建設智能電網前瞻了20年。在智能儀表導入之后,將導入基于太陽能和風力的可再生能源,隨后是家電控制等。
對于投資者而言,與美國因創(Itron)、美國銀泉網絡(Silver Spring Networks)等大型企業輩出的智能儀表領域相比,主角尚未確定的高端應用領域和周邊技術更有希望。比如,各個家庭設置智能儀表以后,利用從儀表采集的數據的技術、能夠處理膨大數據的數據倉庫技術、以及預計今后需求將增加的蓄電技術等。集富創投已投資的企業包括根據電表數據實現企業活動過程中環境負荷信息“可視化”的軟件開發商Hara Software公司,以及擁有通過追加小型服務器來處理巨大數據庫的技術的Aster Data Systems公司。
演講后回答記者提問時,對于會場上提出“美國開發出來的技術能導入日本等國家嗎”等問題,菅谷回答道:“能夠導入高端技術。估計微軟、思科(Cisco)及甲骨文(Oracle)等企業涉足智能電網就是為了把美國培育起來的技術賣給其他國家。雖然現在日本的輸電基礎設施比美國先進,但如果固步自封,有可能會一下子被超越。”(記者:今井 拓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