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地資源日益緊張,繼光伏地面電站之后,光伏與農業大棚的結合漸成投資趨勢。中節能樂平20MW光伏農業科技大棚,不僅是江西省最大的農業大棚,也是中海陽承接第一個農業大棚項目。據介紹,該項目總占地面積約780畝,投資約3億元。與傳統大棚相比,這座光伏電站所發電力將直接供給國內第一個智能菌棒生產線車間的科技大棚,對電站質量和穩定性都有著極高的要求,這對有著多年地面電站施工經驗的中海陽是個新的挑戰。
據記者了解,農業科技大棚一共有50個大棚,棚內將種植香菇、木耳、靈芝等菌類對溫度要求較高的產品。同時該科技大棚還要實現遮陽系統、通風防蟲系統、風機濕簾系統、微噴系統、溫濕度和二氧化碳監控系統的智能化管理。按照業主的需求,接到項目的中海陽對項目開發進行了積極探索,并確定了電池板安裝方案。根據該科技農業大棚為聯棟溫室,正南正北布置,天溝東西走向的特點,確定在溫室屋頂南坡滿鋪雙玻光電組件,溫室屋頂北坡、溫室山墻、溫室側墻覆蓋單層塑料薄膜。
中海陽項目負責人介紹,溫室屋頂南坡是溫室主要的陽光入射面。雙玻光電組件透光率40%,而單層塑料薄膜的透光率88%。當溫室屋頂南坡覆蓋雙玻光電組件時,穿透屋頂、進入溫室的陽光比覆蓋單層塑料薄膜的屋頂南坡要少一半。由于光伏陣列安裝在溫室大棚結構上,吸收一部分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夏天可以大大降低室內綜合溫度、減少墻體得熱和室內空調冷負荷;冬季大棚起溫室作用,電池組件亦起到保溫的作用,節省了能源,又利于保證溫室作用。
據統計,本項目年發電量約1995.5萬度,每年可節約標準煤6984.3t,可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77.22t,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9159.48t,可減少煙塵排放量93.27t。按照樂平市年均日照資源計算,每年可發電1900萬度,25年的運營期內可總共發電4.75億度,棚內種植還可解決當地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將取得巨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保效益。
作為一種新型的農業生產經營模式,光伏農業科技大棚在帶動區域農業科學技術推廣和應用的同時,通過實現農業科技化、產業化,將成為區域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支柱型產業。光伏農業科技大棚不僅將更加注重科技要素的投入,同時也更加注重經營管理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為綠色農業的高效科學種植生產提供一條新的路徑。
另外,此項目經濟效益可觀。大棚內新建了一條菌棒生產線,該生產線面積約為5000m2,是目前食用菌行業內最大的生產線。菌棒生產線廠房設計采用弧形結構,這種結構在生產工藝上要求比較專業。該生產線日產4萬袋菌棒,能夠滿足漢川、應城、樂平及周邊的食用菌生產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