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杯賽場上,“中國英利,光伏入戶”幾個中國漢字在引起國人關注和好奇的同時,也有很多網友問道:“光伏入戶是啥?聽起來好像光纖入戶。”雖然一字之差,但兩個詞含義差遠了!現在,小編就來給大家解釋解釋何為“光伏入戶”。
所謂“光伏入戶”,簡而言之,就是太陽能發電(又稱“光伏發電”)進入千家萬戶,讓每家每戶都用到太陽能發電設備,借助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太陽能和電池板來“生產”電力。“光伏入戶”是分布式光伏發電在家庭戶用方面的具體應用形式。指在家庭屋頂、陽臺或家庭就近合適場所配置較小的光伏發電供電系統,以滿足家庭用電需求,支持現存配電網的經濟運行,或者同時滿足這兩個方面的要求。
光伏入戶基本設備包括光伏電池組件、光伏支架、匯流箱、配電箱、并網逆變器等設備。其運行模式是在有太陽輻射的條件下,光伏發電系統的太陽能電池組件陣列將太陽能轉換輸出的電能,經過直流匯流箱集中送入直流配電柜,由并網逆變器逆變成交流電供給家庭自身負載,多余或不足的電力通過聯接電網來調節。
光伏入戶的優點有4個:
1、安裝方便,操作簡單。
2、有效利用屋頂、陽臺等閑置資源,創造額外收益。
3、綠色能源,節能減排,有效緩解日趨嚴重的霧霾天氣。
4、一次投資,從此不用繳納電費,多余電量不僅可以賣給國家電網,還能獲得額外的政府補貼。根據2013年8月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關于發揮價格杠桿作用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電價補貼標準為每千瓦時0.42元。
咱老百姓最關心的可能是后兩個,特別是經濟效益,小編在這里舉個例子,給大家算筆賬。
家住河北省保定市南市區史莊街的張俊凱先生,是河北省第一個安裝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的個人用戶,張先生家的光伏發電系統總裝機容量為19.08千瓦,年可發電21728度,按照保定地區日照峰值為4小時計算,這個系統每天可以發60多度電,而張先生家平均每天有10度電就夠用,剩余電量被送至國家電網,并由供電公司按照當地電價收購。這樣算來,張先生家安裝這套系統的投資7-8年就能收回。而英利集團對系統上使用的組件會提供25年的質保。也就是說,等成本收回后,其余十幾年這套系統發的電都是盈利的。怎么樣?有沒有很動心?
除了經濟效益,推廣光伏入戶最大的社會效益就是可以促進節能減排,促進環境保護。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數據顯示,我們的大氣污染問題,80%以上是直接和間接地由煤炭等傳統化石能源燃燒排放造成的,其所產生的大氣污染物,是近兩年中國大部分地區霧霾天氣的罪魁禍首。若想從根源上治理霧霾,就需從燃燒化石能源體系向可再生能源體系的轉變:第一是限制對煤炭的投資,第二則是大力發展清潔的可再生能源,比如太陽能發電。
在全球,已經有國家通過推廣光伏入戶而收獲巨大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德國在太陽能應用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根據歐洲能源交易所最新的數據顯示,德國首次在2014年6月9日中午超過50%的電能來自太陽能。羨慕巴伐利亞高原的陽光和藍天?推廣光伏入戶,未來有一天,咱們也可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