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隆基股份公告稱鐘寶申當選為公司董事長。剛剛出任隆基董事長的鐘寶申在6月26日-27日舉行的第三屆世界光伏產業峰會上指出,目前市場過于關注每瓦的系統造價,而對實際發電成本即度電成本關注不足,對如何提高系統運行的壽命和提高每瓦發電量認識不深。
鐘寶申強調,電站價值的核心評價標準在于發電成本。降低發電成本的核心取決于三方面:第一,降低單位系統成本;第二,提高系統運行的壽命;第三,提高每瓦發電量。
“降低單位系統成本主要取決于組件成本和安裝成本,二者均與效率相關。”
多晶電池產業化水平在17%-17.5%;N型單晶電池的產業化水平在21%-24%;P型單晶電池產業化水平在18.7%-19.2%(國內),19.2%-20%(海外)。以此看來,單晶電池在效率方面更勝一籌。
2014年Q1,單晶組件轉換效率16.6%,成本0.47美元/瓦,預計2017年單晶組件的轉換效率17.7%,成本0.37美元/瓦;而2014年Q1多晶組件的轉換效率15.7%,成本0.45美元/瓦,預計2017年多晶組件的轉換效率16.5%,成本0.37美元/瓦。
到了2017年,單晶組件和多晶組件在成本上將持平。“在單晶組件成本與多晶組件成本一致的情況下,單晶安裝成本溢價使得單晶每瓦系統造價將具備優勢。”鐘寶申表示。
目前在系統建造成本較低的中國地面電站,單晶比多晶系統成本高約2%。在造價較高分布式電站項目,單晶系統成本和多晶系統造價基本持平。“以寧夏地區某30MW地面電站為例,單晶和多晶系統成本的差異只有0.15元/瓦。”而在日本、德國等建造成本較高的地區,單晶系統成本已經低于多晶系統。
鐘寶申認為,晶硅仍將是光伏市場的主流,高效單晶產品的性價比優勢將逐步為市場所認識,市場占有率將快速提升。
他透露,目前單晶硅片非硅成本在每瓦0.115美元,明年將降到每瓦0.1美元以內,三年內可降至每瓦0.06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