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新加坡宏威科技董事長 范繼良
你有想過在中國西部建設一個1000GW的光伏電場并用火電的標桿電價上網嗎?這看似不可能的任務在技術和財務上是可以實現的。
2012-2013年的光伏大寒冬,促使國家推出三年35GW的安裝目標,并通過補貼電價去推動光伏安裝量的成長。在這項政策下,國家每年用于光伏補貼的金額將達200億元以上。長久下去,安裝量的不斷上升將使補貼開支上升,造成國家長久財政壓力。而以公共財政資源去補貼光伏發電,長遠來說是會引起道德爭議的。為什么不把這些資源放在國防及教育的領域呢?為什么有便宜的核電、火電不用,而要為了一個行業的存亡而去發展昂貴的光伏發電呢?把錢補貼銀行債務并裁減產能不是更省事嗎?因此,光伏發電要實施長久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實現在零補貼的前提下,與火電競爭,實現平價并網。在當前的政策框架及思維模式下,大家考慮的是光伏發電項目所能提供的內部收益率,并通過銀行進行融資。在這樣的商業模式下,以標桿電價上網是無法吸引投資者的。在這種思維下,光伏在發電端實現平價并網,恐怕還要多10-20年。為了徹底解決中國現存40GW光伏產能的問題,并推動中國成為綠色能源大國,我們以在西部無人地帶建設一個1000GW電站為假設,探討用火電標桿電價上網的可能性。
利用光伏發電的特點開辟新的道路
要找出光伏發電生存的道路,必須由光伏發電獨有的特點出發。和火電及水電發電設備比較,光伏發電設備是靜態設備,維護和運作成本低,大型光伏電站的每年維護及運作成本大約是投資額的1.5%。太陽的輻射量穩定,因此,光伏系統的發電量是長久可預測的,只要上網有保證,現金流也是長久可預測的,不像火電受原料價格和機組維修等因素影響。光伏組件的壽命長,25年只衰減20%,并且仍可發電,需要更換的只是逆變器的零件,在支架方面,使用混凝土作支架,使用壽命可達50年甚至100年。而當前商業化的保險工具,已可為電站的發電量提供15年的保證。掌握了這些特點,我們便可以把電站的使用壽命設計為50年甚至100年。每25年更換一次組件及損耗件。這樣的電站的二次投資會低許多。這還未算未來25年的技術進步所帶來的成本下降。而上網電價基本上是和通脹掛鉤的。世界平均電價每年上升約3%。有了這些數據,我們便可以進行財務模型的設計。假如每瓦的年發電量為1.5千瓦時,第一年的每度上網電價為0.42元,固定利率不還本是5%(永久債利率),每瓦投資7元,我們得出下列的曲線。

(圖表模型基礎:1.每瓦初始投資7元;2.永久債利率為5%;3.運維支出為單位投資的1.5%,且年增長率為2%;4.售電電價為0.42元/度,且年增長率為2%;5.年發電量1.5度/瓦)
由以上的圖表,我們可得出到第25年,累計的盈余資金達到8.06元/瓦,足夠作模組的更換和電站的更新。
通過發行光伏永久債券使全民參與光伏發電建設
永久債券(Perpetual Bond)是一種國外流行的融資工具,發行債券的企業并沒有還本的責任,只是償還利息。由于不需還本,永久債券在資產負債表上被視作股本。債券在市場上自由流通,價格隨風險和利率周期波動。永久債券的持有人視債券為收息工具,并在需要資金時在市場出售套現。由于光伏發電本身的風險極低,結合保險工具及有國家主權背景的企業主體,永久債的利率比國債高50至100基點就具有吸引力。當前我國的許多光伏電站都是光伏企業投資的,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成立一只主權性質的光伏發電基金向市場收購電站,促進光伏企業資金回籠,基金并以永久債的方式向公眾集資,利息率定位5%,以每瓦的投資額為7元計算,每瓦的發電收益達到0.45元即可滿足支付利息的邊際條件。在西部地區,每瓦的發電量為1.5度,這相當于每度的上網電價只需達到0.3元即可滿足支付利息的邊際條件。故此,當前各省火電上網的標桿電價區間(0.3元至0.5元)是完全可以滿足光伏永久債的財務設計要求的。而隨著電價的提升,每年累計的盈余資金不單只可撥備作25年后的設備更新用,也可用作建設電網或贖回債券或派息增加債券的吸引力。隨著發電基礎的擴大,這種以光伏發電現金流為基礎而設計的永久債,其安全性不亞于國債,故此,最終市場接受的利息率可能低于3.5%,這相當于德國光伏融資的成本,使光伏發電對比火電更具競爭力,并實現平價并網的夢想。由另一個角度看,國家對35GW光伏發電提供的補貼足以支持超過4000億的永久債融資,可建設超過60GW的光伏電站,使中國一躍成為光伏發電大國,這比直接補貼效果大得多。
總結
回到我們文章開始的前提,建設1000GW的光伏發電場所需的光伏產品,足夠我國當前的光伏企業生產25年,而光伏發電的永久債市場規模在不考慮過程中贖回的情況下,將需達到7萬億元,這相當于每個中國人持有5000元存款性質的高息低風險金融資產或每人每年投入200元的25年后的5000元(可能25年后5000元連吃頓像樣的飯都不夠),但卻使中國成為新能源建設的超級大國,同時減低對石化能源的依賴,提升了國家的能源安全,同時減低了污染。因此,利用資本市場發行光伏永久債券作電站收購及建設用,是中國應探索的道路,也是實現光伏平價并網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