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伴隨比亞迪的步履緩慢,全球新能源汽車的突破好像又要偃旗息鼓的時候,特斯拉的異軍突起讓人意外更讓人眼前一亮。特斯拉的成功是鋰電池的成功還是特斯拉公司技術管理的成功都是不懂技術的筆者不敢妄談的范圍。但是特斯拉選擇高端消費為初始目標卻引起了筆者的思考,中國有句老話“取乎其上得乎其中”,雖然特斯拉創立時選擇的口號一定不是這句話,但是特斯拉成功的諸多因素中一定包含了這一點。
2003年,工程師馬丁·艾伯哈德注意到美國豪宅中通常停放著兩部車,一部是保時捷這樣的豪華跑車,一部一定是普通卻環保的普銳斯,表達著所有者追求奢華、速度又追求環保的兩難選擇。于是馬丁想到了合二為一,于是就有了特斯拉的第一款電動跑車Roadster,于是就有了本文的思考:既然是豪車,電池的標準自然要高;既然是跑車,車不能過重且續航能力必須要長。在各項技術的成熟度達到一個臨界點的歷史時期,特斯拉作為最新一代電動汽車,在以高端消費為起點、為標準決定其電池質量不同凡響的同時,也應決定了特斯拉成為電動汽車企業中的后起之秀。
電動汽車的歷史甚至早于燃油汽車,一百多年來,二者的競爭從未停息過,電動汽車也從未贏過。就連一向對投資十分自信的技術狂人馬斯克也知道對特斯拉的投資成功概率“低于50%”,他更知道這是在與時間打賭,踏錯節奏便成為電動汽車爭取生存權先烈中最新的一位。
馬斯克又一次贏了,特斯拉甚至把市場拓展到有巴菲特投資的比亞迪所在的國度。此時特斯拉推出的Model S系列已經進入更大的消費群體,它的續航能力已經達到300公里甚至更多,來到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此時的特斯拉,一定不要忘了感謝那個豪宅提出的高標準要求。
國人在新能源的路上走得很辛苦,好不容易有個比亞迪卻漸漸沒有了電動汽車的聲息,好不容易有個不輸給外人的光伏又被“雙反”暗算了一下。中國的污染問題日益突出,最新的消息是:國家未能按時完成節能減排的目標。需要總結的原因很多,缺少獨到的技術,更缺少特斯拉一樣的高起點、高標準一定是重要原因之一。
筆者永遠不會忘記熟知德國與中國光伏終端市場的德國沃爾索公司施睿的一句話:同一個中國光伏產品生產企業,用在中國電站的產品質量幾乎只有用在德國的一半!
光伏電站有一個25年使用期的質量標準,這既是對消費者的服務標準,也是資本是否選擇光伏產業的標準。低標準、低回報的光伏電站吸是引不了資本的顧盼,而資本的退避三舍則意味著光伏產業化的子虛烏有,那樣,中國光伏永遠只是一個政策的游戲。
高標準、獨到技術誰都會喊,自從進入工業社會,特別是中國經濟騰飛以來,中國的企業家一天也沒有停止過吶喊。意識很重要,強制這一意識的環境也很重要。因為培養永遠追求高標準的自覺意識可能需要100年,而建立高標準的行業準入制度應當是很快做到的事情。“取乎其上的乎其中”,中國光伏應當盡快建立最嚴格的標準,以促進產業整合,提升第一生產大國的國際競爭力。
2003年,工程師馬丁·艾伯哈德注意到美國豪宅中通常停放著兩部車,一部是保時捷這樣的豪華跑車,一部一定是普通卻環保的普銳斯,表達著所有者追求奢華、速度又追求環保的兩難選擇。于是馬丁想到了合二為一,于是就有了特斯拉的第一款電動跑車Roadster,于是就有了本文的思考:既然是豪車,電池的標準自然要高;既然是跑車,車不能過重且續航能力必須要長。在各項技術的成熟度達到一個臨界點的歷史時期,特斯拉作為最新一代電動汽車,在以高端消費為起點、為標準決定其電池質量不同凡響的同時,也應決定了特斯拉成為電動汽車企業中的后起之秀。
電動汽車的歷史甚至早于燃油汽車,一百多年來,二者的競爭從未停息過,電動汽車也從未贏過。就連一向對投資十分自信的技術狂人馬斯克也知道對特斯拉的投資成功概率“低于50%”,他更知道這是在與時間打賭,踏錯節奏便成為電動汽車爭取生存權先烈中最新的一位。
馬斯克又一次贏了,特斯拉甚至把市場拓展到有巴菲特投資的比亞迪所在的國度。此時特斯拉推出的Model S系列已經進入更大的消費群體,它的續航能力已經達到300公里甚至更多,來到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此時的特斯拉,一定不要忘了感謝那個豪宅提出的高標準要求。
國人在新能源的路上走得很辛苦,好不容易有個比亞迪卻漸漸沒有了電動汽車的聲息,好不容易有個不輸給外人的光伏又被“雙反”暗算了一下。中國的污染問題日益突出,最新的消息是:國家未能按時完成節能減排的目標。需要總結的原因很多,缺少獨到的技術,更缺少特斯拉一樣的高起點、高標準一定是重要原因之一。
筆者永遠不會忘記熟知德國與中國光伏終端市場的德國沃爾索公司施睿的一句話:同一個中國光伏產品生產企業,用在中國電站的產品質量幾乎只有用在德國的一半!
光伏電站有一個25年使用期的質量標準,這既是對消費者的服務標準,也是資本是否選擇光伏產業的標準。低標準、低回報的光伏電站吸是引不了資本的顧盼,而資本的退避三舍則意味著光伏產業化的子虛烏有,那樣,中國光伏永遠只是一個政策的游戲。
高標準、獨到技術誰都會喊,自從進入工業社會,特別是中國經濟騰飛以來,中國的企業家一天也沒有停止過吶喊。意識很重要,強制這一意識的環境也很重要。因為培養永遠追求高標準的自覺意識可能需要100年,而建立高標準的行業準入制度應當是很快做到的事情。“取乎其上的乎其中”,中國光伏應當盡快建立最嚴格的標準,以促進產業整合,提升第一生產大國的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