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振 教授 (蘭州理工大學)
報告的題目是“太陽能跨季儲熱供暖系統模型與優化”。報告先后介紹了集熱器動態效率模型,集熱器評價模型,集熱器灰塵影響模型,集熱器方位角、傾角、間距優化模型,傳熱管路熱損一維穩態及二維周期性非穩態模型,集熱技術模型(分恒流模式、恒溫模式和變溫變流模式),防凍模式模型,儲罐熱損一維穩態模型,儲罐絕熱材料用量及熱阻分析,儲罐容積及絕熱層厚度對優化結構影響,儲罐優化結果,供暖末端性能對系統影響模型,系統效率模型,太陽能供暖系統的分類,太陽能供暖系統的儲能時間優化,純太陽能系統和太陽能熱泵系統的成本比較,以及總成本優化曲線。
結論是:1)集熱面積空間成本的增加大于當量長周期存儲成本增加;2)熱泵的應用一是提高了冬季集熱效率,二提高了儲罐儲熱能力,二者收益抵消了熱泵用電量增加的成本,使系統總效率提高、成本降低;3)經過優化,儲熱容積從14000立方下降到6000立方,輔助熱源的應用及進一步優化可使儲熱容積下降到4500立方米。最后,報告還簡要介紹了蘭州理工大學太陽能跨季儲熱供暖示范工程項目。(供稿:國家太陽能光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報告的題目是“太陽能跨季儲熱供暖系統模型與優化”。報告先后介紹了集熱器動態效率模型,集熱器評價模型,集熱器灰塵影響模型,集熱器方位角、傾角、間距優化模型,傳熱管路熱損一維穩態及二維周期性非穩態模型,集熱技術模型(分恒流模式、恒溫模式和變溫變流模式),防凍模式模型,儲罐熱損一維穩態模型,儲罐絕熱材料用量及熱阻分析,儲罐容積及絕熱層厚度對優化結構影響,儲罐優化結果,供暖末端性能對系統影響模型,系統效率模型,太陽能供暖系統的分類,太陽能供暖系統的儲能時間優化,純太陽能系統和太陽能熱泵系統的成本比較,以及總成本優化曲線。
結論是:1)集熱面積空間成本的增加大于當量長周期存儲成本增加;2)熱泵的應用一是提高了冬季集熱效率,二提高了儲罐儲熱能力,二者收益抵消了熱泵用電量增加的成本,使系統總效率提高、成本降低;3)經過優化,儲熱容積從14000立方下降到6000立方,輔助熱源的應用及進一步優化可使儲熱容積下降到4500立方米。最后,報告還簡要介紹了蘭州理工大學太陽能跨季儲熱供暖示范工程項目。(供稿:國家太陽能光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