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人民政府文件 蘇政發〔2009〕74號
省政府關于印發江蘇省新能源產業 調整和振興規劃綱要的通知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各委、辦、廳、局,省各直屬單位:
現將《江蘇省新能源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綱要》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二○○九年五月十五日
江蘇省新能源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綱要
新能源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先導性產業,對拉動經濟增長、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挑戰和沖擊,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總體要求,發揮我省新能源產業優勢,確保新能源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加快結構調整,推進優化升級,制定本規劃綱要。規劃期為2009-2011年。
一、產業現狀及面臨的形勢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省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規模不斷壯大,技術創新水平大幅提升。2008年,實現產值近900億元,光伏產業規模居全國首位。太陽能電池產量達1580兆瓦,多晶硅產量迅速增加,部分企業的電池轉換效率位居世界前列。已有290多家相互配套的關聯企業,形成了從高純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集成系統設備到光伏應用產品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涌現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重點骨干企業,8家光伏企業成功上市,近20家企業年產值超10億元。風電整機制造能力達100萬千瓦,風電裝備成套機組制造企業數量居全國首位,風力發電機和高速齒輪箱、回轉支承等關鍵零部件國內市場占有率達50%。風力發電1.5兆瓦機組形成批量生產,2兆瓦機組試制成功,3兆瓦機組研制進展順利。生物質直燃鍋爐、百萬千瓦壓水堆核電站核關鍵閥門等一批高新技術和產品填補國內空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是,我省新能源產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制約瓶頸。一是國內市場剛剛啟動,國內需求對新能源產業的拉動作用有待提高。二是企業創新能力不足,產品成本偏高,影響新能源并網發電的推廣應用。三是部分國產化設備質量、性能及技術水平與國外同類產品尚有差距,許多關鍵設備依賴進口。四是裝備產業技術門檻較高,專業技術人才缺乏,制約產業發展。
應該看到,我省區位優勢明顯,產業基礎較好,科教資源豐富,與全球經濟技術合作密切,發展新能源產業的綜合配套條件較為優越。世界各地對新能源發展重視程度日益提高,產業發展空間廣闊。必須抓住歷史機遇,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推動新能源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二、發展思路和主要目標
(一)發展思路。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自主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相結合,建立健全新能源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培育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圍繞提升新能源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促進產業升級、壯大產業規模和優化產業布局,推動光伏產業和風電裝備產業盡快做強,加快生物質能和核電裝備制造產業規模化發展,推動新能源產業成為新一輪經濟發展的戰略先導產業和未來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把江蘇建設成在國際國內具有重要地位和較強競爭力的新能源產業研發、制造和應用示范基地。
(二)主要目標。
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加快建設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核心競爭力強、主業突出、行業領先的大企業(集團)。培育1家銷售收入超500億元、5家超100億元、20家超50億元的企業(集團);骨干企業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自主品牌產品出口份額進一步擴大;形成一批在全國具有特色和影響力的產業聚集區,建設10個省級新能源高技術特色產業基地。
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窘ǔ梢云髽I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通過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推進技術進步,在關鍵技術和高端產品開發上取得突破。在光伏、風電、生物質能和核電等重點領域,建設30個國家級和省級科技創新平臺。
產業規模進一步壯大。2009年實現銷售收入1800億元,2010年實現3000億元,2011年實現4500億元,其中光伏產業實現銷售收入3500億元,太陽能電池及組件形成10000兆瓦左右生產能力;風電裝備實現銷售收入800億元,形成400萬千瓦整機制造能力;生物質能裝備產業和核電裝備產業實現銷售收入200億元。
三、重點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