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節能(漢川)農業光伏科技大棚項目并網成功,向大棚輸送電能,這標志著湖北省首個農業光伏科技大棚正式投運。
記者從湖北省電力公司漢川市供電公司了解到,該項目位于漢川市劉隔鎮,是湖北省首次將太陽能與現代農業相結合的大型并網發電項目,于2012年6月在全省率先通過評估。項目總投資20億元,占地面積為500畝,年產值高達4.3億元,建設規模為10兆瓦,年發電量900萬千瓦時,除了自發自用外,剩余的并入國家電網。
該項目通過將發電板安裝在42個溫室大棚的頂上,利用光伏發電板發電,不僅充分利用了農業大棚頂上的閑置空間,而且滿足了棚內自動化澆水設施、光照系統、通風供暖等用電需求。這一模式在同等面積的土地上形成了一個立體的生產空間,實現了光伏發電新能源與生態農業新科技的雙贏,具有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為服務該項目盡快投產送電,漢川市供電公司在時間緊迫、人員不足的情況下,組織技術人員完成了光伏電站的變壓器、逆變箱、面保護屏、高壓開關柜的安裝調試,以及高低壓電纜、二次電纜的敷設,終端頭制造和架線等工作。并網當日,該公司對項目的接入系統、并網線路圖紙、發電線路、通訊設施及調度進行了最后核實,確保了一次并網成功。
記者從湖北省電力公司漢川市供電公司了解到,該項目位于漢川市劉隔鎮,是湖北省首次將太陽能與現代農業相結合的大型并網發電項目,于2012年6月在全省率先通過評估。項目總投資20億元,占地面積為500畝,年產值高達4.3億元,建設規模為10兆瓦,年發電量900萬千瓦時,除了自發自用外,剩余的并入國家電網。
該項目通過將發電板安裝在42個溫室大棚的頂上,利用光伏發電板發電,不僅充分利用了農業大棚頂上的閑置空間,而且滿足了棚內自動化澆水設施、光照系統、通風供暖等用電需求。這一模式在同等面積的土地上形成了一個立體的生產空間,實現了光伏發電新能源與生態農業新科技的雙贏,具有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為服務該項目盡快投產送電,漢川市供電公司在時間緊迫、人員不足的情況下,組織技術人員完成了光伏電站的變壓器、逆變箱、面保護屏、高壓開關柜的安裝調試,以及高低壓電纜、二次電纜的敷設,終端頭制造和架線等工作。并網當日,該公司對項目的接入系統、并網線路圖紙、發電線路、通訊設施及調度進行了最后核實,確保了一次并網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