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以生物質能沼氣及太陽能為主的可再生能源建設成為了新農村建設的一大亮點。它在轉變農民生活觀念,改善農戶用能方式,方便農民生活,促進農村清潔能源體系構建;改善生態環境,促進農村節能減排;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綠色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等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隨著農村新格局的形成和節能減排、低碳經濟發展的需要,農村可再生能源發展到了一個多元化的新階段,有五大難題亟待破解。
第一、觀念轉變的難題。人的觀念指導行為,直接指向可能產生的結果。因此,當前可再生能源發展最大的難題與障礙還是觀念上的問題。這個問題在決策層和執行層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問題的主要表現:一是可再生能源在地方發展總體戰略中的地位不夠突出。二是有關部門對發展可再生能源的認識不到位,配套措施未能跟上,從上到下沒有一個系統的具備相應規格的管理機構,缺乏統一的協調和指導,政出多門,致使力量分散,內耗嚴重。三是可再生能源的環境效益、社會效益不能得到價值體現,公眾對開發可再生能源的關注不夠,尚未形成全社會積極參與和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的良好環境。四是由于農村信息閉塞,農民的觀念較為封閉落后,大多對可再生能源沒有認識。
第二、法規保障的難題。雖然我國頒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地方也相應出臺了農村可再生能源條例,其制度建設要求也比較全面,但從總體上看,目前國家對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優惠政策還比較少,體系不完整,支持力度明顯不足,而且政策的協調性、穩定性也較差,還沒有形成鼓勵可再生能源持續發展的經濟激勵機制。問題的主要表現:一是目前的法規和政策對于可再生能源企業的保障力度還不夠大,也不夠明確。二是缺乏更為詳細的和可操作的規定。三是缺乏法律實施的報告、監督和自我完善體系。四是地方沒有很好地落實國家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法規,未出臺鼓勵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具體經濟扶持措施。
第三、體系支撐的難題。農村可再生能源的管理推廣、科技研發、質量監督與檢測、職業技能培訓與鑒定和社會化服務等支撐服務體系比較薄弱,難以適應當前形勢發展的需要。主要表現:一是缺乏強有力的技術研究支撐平臺,難以支持科技基礎研究和提供公共技術服務。二是可再生能源管理與技術推廣體系機構不健全。目前,從上到下負責農村可再生能源的管理機構人員少,無統一的機構級別和名稱,歸口混亂,到鄉鎮一級更是無機構、無人員?;鶎蛹夹g服務機構因運行成本高,創收困難,依賴單純的市場化服務難以滿足農戶的需求。三是各部門協調不夠。農村可再生能源建設項目資金分散在相關部門,與相關項目難以很好地結合起來,其綜合效益發揮得不充分。
第四、資金保障的難題。沒有政府的支持,可再生能源行業很難發展壯大。盡管國家近年加大了對農村可再生能源的投入,但還是杯水車薪,很難適應發展需要。尤其在地方各級財政,因可再生能源建設資金還沒有規范地納入各級財政預算和計劃,投入極少。問題的主要表現:一是國家對農村可再生能源的投入不夠,補助項目少,標準低。農民自負比例太高,項目實施極為困難。二是地方財政因財政困難大多不愿也難以拿出多少錢,致使項目配套資金到不了位。三是農民整體富裕程度不高,想建設但拿不出錢。四是社會投資少。
第五、市場構建的難題。農村可再生能源產業體系薄弱,市場體系不健全,嚴重制約了產業的發展與市場的形成。問題的主要表現:一是缺乏產品質量檢測認證體系和市場監管與培育機制,這直接抑制了可再生能源市場的構建與發展壯大。二是農村可再生能源市場狹小且發育不良,給可再生能源的成本降低造成障礙。三是市場主體對可再生能源的應用缺乏認識。農村發展可再生能源的生產者與用戶均為農民,他們對可再生能源的認識極為膚淺,缺乏知識與技術,這是可再生能源在農村地區推廣難的根本原因。
(作者分別為湖南省邵東縣副縣長,湖南省邵東縣能源生態辦主任)
第一、觀念轉變的難題。人的觀念指導行為,直接指向可能產生的結果。因此,當前可再生能源發展最大的難題與障礙還是觀念上的問題。這個問題在決策層和執行層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問題的主要表現:一是可再生能源在地方發展總體戰略中的地位不夠突出。二是有關部門對發展可再生能源的認識不到位,配套措施未能跟上,從上到下沒有一個系統的具備相應規格的管理機構,缺乏統一的協調和指導,政出多門,致使力量分散,內耗嚴重。三是可再生能源的環境效益、社會效益不能得到價值體現,公眾對開發可再生能源的關注不夠,尚未形成全社會積極參與和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的良好環境。四是由于農村信息閉塞,農民的觀念較為封閉落后,大多對可再生能源沒有認識。
第二、法規保障的難題。雖然我國頒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地方也相應出臺了農村可再生能源條例,其制度建設要求也比較全面,但從總體上看,目前國家對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優惠政策還比較少,體系不完整,支持力度明顯不足,而且政策的協調性、穩定性也較差,還沒有形成鼓勵可再生能源持續發展的經濟激勵機制。問題的主要表現:一是目前的法規和政策對于可再生能源企業的保障力度還不夠大,也不夠明確。二是缺乏更為詳細的和可操作的規定。三是缺乏法律實施的報告、監督和自我完善體系。四是地方沒有很好地落實國家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法規,未出臺鼓勵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具體經濟扶持措施。
第三、體系支撐的難題。農村可再生能源的管理推廣、科技研發、質量監督與檢測、職業技能培訓與鑒定和社會化服務等支撐服務體系比較薄弱,難以適應當前形勢發展的需要。主要表現:一是缺乏強有力的技術研究支撐平臺,難以支持科技基礎研究和提供公共技術服務。二是可再生能源管理與技術推廣體系機構不健全。目前,從上到下負責農村可再生能源的管理機構人員少,無統一的機構級別和名稱,歸口混亂,到鄉鎮一級更是無機構、無人員?;鶎蛹夹g服務機構因運行成本高,創收困難,依賴單純的市場化服務難以滿足農戶的需求。三是各部門協調不夠。農村可再生能源建設項目資金分散在相關部門,與相關項目難以很好地結合起來,其綜合效益發揮得不充分。
第四、資金保障的難題。沒有政府的支持,可再生能源行業很難發展壯大。盡管國家近年加大了對農村可再生能源的投入,但還是杯水車薪,很難適應發展需要。尤其在地方各級財政,因可再生能源建設資金還沒有規范地納入各級財政預算和計劃,投入極少。問題的主要表現:一是國家對農村可再生能源的投入不夠,補助項目少,標準低。農民自負比例太高,項目實施極為困難。二是地方財政因財政困難大多不愿也難以拿出多少錢,致使項目配套資金到不了位。三是農民整體富裕程度不高,想建設但拿不出錢。四是社會投資少。
第五、市場構建的難題。農村可再生能源產業體系薄弱,市場體系不健全,嚴重制約了產業的發展與市場的形成。問題的主要表現:一是缺乏產品質量檢測認證體系和市場監管與培育機制,這直接抑制了可再生能源市場的構建與發展壯大。二是農村可再生能源市場狹小且發育不良,給可再生能源的成本降低造成障礙。三是市場主體對可再生能源的應用缺乏認識。農村發展可再生能源的生產者與用戶均為農民,他們對可再生能源的認識極為膚淺,缺乏知識與技術,這是可再生能源在農村地區推廣難的根本原因。
(作者分別為湖南省邵東縣副縣長,湖南省邵東縣能源生態辦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