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在國際經濟低迷和國內經濟下滑的共同作用下,我國電力市場、煤炭市場均出現了需求萎縮的情況,電煤矛盾趨于緩和。總體來看,電力市場需求增長趨緩,電力供需平衡寬松;煤炭市場出現反轉,量足價跌,買方市場特征明顯。
但是,黨的十八大和201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召開,將對2013年社會經濟格局產生深遠影響,隨著一系列改革配套措施的出臺,國家宏觀經濟面將復蘇向好,作為與國民經濟關聯度極高的電力行業,2013年發展趨勢又將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呢?近期,我們對2013年電力市場進行了分析預測。
電力需求將穩中微升
2013年,隨著國家政策效應逐漸顯現,宏觀經濟運行將企穩回升、總體向好。綜合媒體、專業機構和部分分析人士預測,認為2013年電力市場將總體寬松、平穩向好。
其中,用電量或將穩中微升。由于經濟增長與用電量增長呈正相關關系,面對國內經濟平穩增長的宏觀形勢,電力作為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產業和國民經濟發展的先行產業,將處于“保增長”與“調結構”相結合的發展態勢,全社會電力需求將保持適度平穩增長。預計2013年重工業生產運行將提速,制造業、高耗能行業用電量增速將小幅回升,全社會用電量將繼續延續去年10月份以來的回升態勢,較2012年穩中微升。
中電聯認為2013年電力需求穩中微升,煤電矛盾處于緩解期。證券導刊預測,2013年用電需求仍然比較平穩,增速在6%-8%之間。綜上分析,在GDP增速為7.5%-8%的假設條件下,用電需求彈性為0.9,2013年用電需求增長將為6.7%-7.2%,全年全社會用電量將達到5.3-5.4萬億千瓦時。
裝機容量將低速增長
由于國內經濟由高速增長期進入平穩增長期,基建新增裝機規模將延續下降態勢,電力工程投資將進一步放緩,新增電源裝機以清潔高效火電項目和清潔能源項目為主。2013年我國發電裝機容量將低速增長。
其中,在火電方面,煤價的理性回歸將帶來煤電的進一步融合,但火電投資仍將延續下滑態勢,下滑幅度或將減小。廣發證券電力行業首席分析師認為,由于火電是與經濟走勢最接近的一種形式,預測2013年火電項目投資仍將持續下滑。中商情報網預測,由于火電項目的建設期為2-3年,投資的變化將在2013-2014年反映在裝機投產上,因此2013-2014年火電新增產能將收縮。
在水電方面,隨著運營風電收益率的下降,電企對風電投資的動力也在下降,預測2013年電源投資中有所增長的將是水電投資。而核電方面,隨著核電項目的重啟,2013年我國核電設備行業有望迎來新一輪增長。其它新能源方面,雖然國家支持新能源發展的產業政策將引發新一輪新能源發電投資熱潮,循環經濟、節能環保和綠色低碳產業的發展空間將進一步拓展,但由于近年來風電、光伏、天然氣等新能源發展速度過快,市場已趨于飽和甚至過剩,2013年新能源發展將以化解產能過剩矛盾為重點,整體發展以做好做優為主,基建規模和項目投資將趨于理性平緩。
數據顯示,目前全國電源項目在建規模約1.7億千瓦,其中火電在建規模約5600萬千瓦,2008-2012年全國裝機容量年均增長8700萬千瓦,結合中電聯的統計分析,考慮退役及關停小火電,預測2013年將新增裝機容量7000-8000萬千瓦,比2012年底的11.4億千瓦增長6.1%-7.0%。
由于發電量增長與裝機容量增長基本持平,預測全國發電設備累計平均利用小時數可能維持2012年的水平,約在4500-4700小時之間。火電由于邊際貢獻增加,經濟效益有所體現,發電積極性將提高;水電受益于2012年來水偏豐,發電量大幅增長,但水電企業基本靠天吃飯,“豐一年,枯一年”,年度不平衡性嚴重,2013年可能會出現下降。中商情報網預測,由于2013年發電新增產能明顯收縮,尤其是火電新投產機組明顯減少,因此火電發電小時數將上升。綜合以上因素分析,預測2013年水電企業平均利用小時數將下降,火電企業平均利用小時數將有恢復性增長。
經營業績將繼續改善
由于火電作為電源結構的主體地位在較長時期內不會改變,火電企業的創效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發電行業的經營業績。2013年,電力新增產能收縮已是業內共識,發電小時數回升可期,而電力企業的負債率、財務成本均在下行通道中,因此火電盈利能力繼續回升的預期很大。
中信證券電力行業首席分析師認為,煤電聯動機制進一步完善對電企而言略偏利好,鑒于煤價或將維持弱勢以及資金成本回落等因素,2013年火電盈利仍有望實現30%以上的增長。證券導刊認為,如果煤電聯動政策執行到位,火電行業將從周期性行業變為弱周期行業,而且是順周期行業,盈利能力將更為穩定。
對于電煤價格并軌對火電企業經營業績的長遠影響,有專家認為,雖然目前電煤價格并軌不會對電企造成較大壓力,但由于煤炭的有限資源屬性,煤炭價格長期來看是呈上升走勢的,已經并軌的電煤價格將對占發電量80%的火電企業產生較大影響,特別是對重點合同煤較多的東北、山東等區域沖擊較大。如果改革配套措施如電價形成機制、煤電聯動、鐵路運力等完善落實到位,火電企業發電積極性將進一步提高,經營業績將繼續改觀,有助于形成煤電一體協同發展格局,推動電力市場健康有序發展,反之則可能催生新的煤電矛盾,使火電企業重新陷入虧損的困境,打亂正常的電力市場秩序。由于電價的調整空間遠小于煤價,“計劃電”的屬性很難有本質改變,因此電煤價格并軌對電力市場的長遠影響總體弊大于利。
市場化改革進程將加快
2013年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將全面提速,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其中“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環保體制改革”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這將對上網電價、煤價、氣價、節能環保補貼等電力市場要素產生較大影響。近期國務院出臺的《關于深化電煤市場化改革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了電煤市場化改革的方向和主要任務,邁出了以市場配置電煤資源的重要一步。
隨著能源領域改革進程的加快,預計2013年會有更多向電力市場化改革的舉措和行動,在宏觀調控監管、煤電聯動、電煤產運需銜接、脫硫脫硝電價、新能源發電、智能電網等方面出臺細化方案和配套機制,進一步促進電力市場平穩有序發展。
綜上分析,認為2013年電力市場將企穩向好,全國用電量或將穩中微升,發電新增產能繼續收縮,火電機組利用小時數回升可期,電力企業的經濟效益可能繼續提升,發電側市場競爭將進一步加劇,電力基建投資的減緩有利于深化結構調整、做好做優存量資產,電煤市場化改革的加快有利于形成煤電一體長效協同發展格局,促進經濟平穩健康有序發展。
但是,黨的十八大和201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召開,將對2013年社會經濟格局產生深遠影響,隨著一系列改革配套措施的出臺,國家宏觀經濟面將復蘇向好,作為與國民經濟關聯度極高的電力行業,2013年發展趨勢又將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呢?近期,我們對2013年電力市場進行了分析預測。
電力需求將穩中微升
2013年,隨著國家政策效應逐漸顯現,宏觀經濟運行將企穩回升、總體向好。綜合媒體、專業機構和部分分析人士預測,認為2013年電力市場將總體寬松、平穩向好。
其中,用電量或將穩中微升。由于經濟增長與用電量增長呈正相關關系,面對國內經濟平穩增長的宏觀形勢,電力作為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產業和國民經濟發展的先行產業,將處于“保增長”與“調結構”相結合的發展態勢,全社會電力需求將保持適度平穩增長。預計2013年重工業生產運行將提速,制造業、高耗能行業用電量增速將小幅回升,全社會用電量將繼續延續去年10月份以來的回升態勢,較2012年穩中微升。
中電聯認為2013年電力需求穩中微升,煤電矛盾處于緩解期。證券導刊預測,2013年用電需求仍然比較平穩,增速在6%-8%之間。綜上分析,在GDP增速為7.5%-8%的假設條件下,用電需求彈性為0.9,2013年用電需求增長將為6.7%-7.2%,全年全社會用電量將達到5.3-5.4萬億千瓦時。
裝機容量將低速增長
由于國內經濟由高速增長期進入平穩增長期,基建新增裝機規模將延續下降態勢,電力工程投資將進一步放緩,新增電源裝機以清潔高效火電項目和清潔能源項目為主。2013年我國發電裝機容量將低速增長。
其中,在火電方面,煤價的理性回歸將帶來煤電的進一步融合,但火電投資仍將延續下滑態勢,下滑幅度或將減小。廣發證券電力行業首席分析師認為,由于火電是與經濟走勢最接近的一種形式,預測2013年火電項目投資仍將持續下滑。中商情報網預測,由于火電項目的建設期為2-3年,投資的變化將在2013-2014年反映在裝機投產上,因此2013-2014年火電新增產能將收縮。
在水電方面,隨著運營風電收益率的下降,電企對風電投資的動力也在下降,預測2013年電源投資中有所增長的將是水電投資。而核電方面,隨著核電項目的重啟,2013年我國核電設備行業有望迎來新一輪增長。其它新能源方面,雖然國家支持新能源發展的產業政策將引發新一輪新能源發電投資熱潮,循環經濟、節能環保和綠色低碳產業的發展空間將進一步拓展,但由于近年來風電、光伏、天然氣等新能源發展速度過快,市場已趨于飽和甚至過剩,2013年新能源發展將以化解產能過剩矛盾為重點,整體發展以做好做優為主,基建規模和項目投資將趨于理性平緩。
數據顯示,目前全國電源項目在建規模約1.7億千瓦,其中火電在建規模約5600萬千瓦,2008-2012年全國裝機容量年均增長8700萬千瓦,結合中電聯的統計分析,考慮退役及關停小火電,預測2013年將新增裝機容量7000-8000萬千瓦,比2012年底的11.4億千瓦增長6.1%-7.0%。
由于發電量增長與裝機容量增長基本持平,預測全國發電設備累計平均利用小時數可能維持2012年的水平,約在4500-4700小時之間。火電由于邊際貢獻增加,經濟效益有所體現,發電積極性將提高;水電受益于2012年來水偏豐,發電量大幅增長,但水電企業基本靠天吃飯,“豐一年,枯一年”,年度不平衡性嚴重,2013年可能會出現下降。中商情報網預測,由于2013年發電新增產能明顯收縮,尤其是火電新投產機組明顯減少,因此火電發電小時數將上升。綜合以上因素分析,預測2013年水電企業平均利用小時數將下降,火電企業平均利用小時數將有恢復性增長。
經營業績將繼續改善
由于火電作為電源結構的主體地位在較長時期內不會改變,火電企業的創效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發電行業的經營業績。2013年,電力新增產能收縮已是業內共識,發電小時數回升可期,而電力企業的負債率、財務成本均在下行通道中,因此火電盈利能力繼續回升的預期很大。
中信證券電力行業首席分析師認為,煤電聯動機制進一步完善對電企而言略偏利好,鑒于煤價或將維持弱勢以及資金成本回落等因素,2013年火電盈利仍有望實現30%以上的增長。證券導刊認為,如果煤電聯動政策執行到位,火電行業將從周期性行業變為弱周期行業,而且是順周期行業,盈利能力將更為穩定。
對于電煤價格并軌對火電企業經營業績的長遠影響,有專家認為,雖然目前電煤價格并軌不會對電企造成較大壓力,但由于煤炭的有限資源屬性,煤炭價格長期來看是呈上升走勢的,已經并軌的電煤價格將對占發電量80%的火電企業產生較大影響,特別是對重點合同煤較多的東北、山東等區域沖擊較大。如果改革配套措施如電價形成機制、煤電聯動、鐵路運力等完善落實到位,火電企業發電積極性將進一步提高,經營業績將繼續改觀,有助于形成煤電一體協同發展格局,推動電力市場健康有序發展,反之則可能催生新的煤電矛盾,使火電企業重新陷入虧損的困境,打亂正常的電力市場秩序。由于電價的調整空間遠小于煤價,“計劃電”的屬性很難有本質改變,因此電煤價格并軌對電力市場的長遠影響總體弊大于利。
市場化改革進程將加快
2013年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將全面提速,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其中“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環保體制改革”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這將對上網電價、煤價、氣價、節能環保補貼等電力市場要素產生較大影響。近期國務院出臺的《關于深化電煤市場化改革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了電煤市場化改革的方向和主要任務,邁出了以市場配置電煤資源的重要一步。
隨著能源領域改革進程的加快,預計2013年會有更多向電力市場化改革的舉措和行動,在宏觀調控監管、煤電聯動、電煤產運需銜接、脫硫脫硝電價、新能源發電、智能電網等方面出臺細化方案和配套機制,進一步促進電力市場平穩有序發展。
綜上分析,認為2013年電力市場將企穩向好,全國用電量或將穩中微升,發電新增產能繼續收縮,火電機組利用小時數回升可期,電力企業的經濟效益可能繼續提升,發電側市場競爭將進一步加劇,電力基建投資的減緩有利于深化結構調整、做好做優存量資產,電煤市場化改革的加快有利于形成煤電一體長效協同發展格局,促進經濟平穩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