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在西門子法多晶硅的投資多達數千億,這數千億投資用“打水漂”來形容可能過于保守了,用“推土填海”來形容會更貼切一些,實際上,許多企業對于多晶硅的投資和引進,比推土機填海的速度還要快。
光伏用硅與半導體用硅的純度要求相差大約三個數量級。純度相差三個數量級,卻采用同樣一種工藝來生產,這無論在科學上還是技術上,都是一個不可理喻的情況。但在多晶硅價格飆升到300萬元/噸時,巨大的利益蒙蔽了絕大多數人的雙眼,沒有人能夠有時間冷靜地思考這個問題。過幾年再回首的話,從2007年起,中國各地如同被催眠似的爭先恐后地斥巨資引進和上馬一個又一個多晶硅項目,而所采用的技術竟然是歐洲半個多世紀以前的古老技術,這一定會成為產業史上的一個大大的笑話,可稱為千古奇觀;與17世紀荷蘭的郁金香狂熱、18世紀英國南海公司泡沫以行,會成為一個大眾的瘋狂和愚蠢從眾心理迷幻的又一個典型案例。令人惋惜的是,直到現在,絕大部分人仍然沒有從這種迷幻中醒來。
其實,早在2004年,“世界光伏之父”馬丁格林教授在考察一家西門子法多晶硅工廠時就說過一句話,“光伏所用的多晶硅應當有另外一種工藝來生產。”可能是由于他的說法過于隱晦,當時沒有幾個人注意到他的這種說法,但畢竟是有人注意到了。
上海普羅從2005年開始進行冶金法多晶硅的研究。在2008年多晶硅達到350萬元/噸的高價時,他們沒有被當時的天價所迷惑,一直冷靜而耐心地致力于開發價格在8萬元/噸以下的多晶硅生產技術。雖然2008年他們的多晶硅就已經被制造成了電池片,而且2010年就采用冶金法多晶硅建成了電站,但由于成本沒有達到理想的程度,他們并沒有為了追求短期的效益而將自己的技術路線定型生產,而是堅持不懈地在改進工藝,成本目標直指光伏平價上網。在2008年能夠將自己的產品成本定位在光伏平價上網的目標,當時普羅是絕無僅有的。
2011年底,隨著HOD和DVC工藝的逐漸突破,冶金法多晶硅的純度終于能夠達到6.5N以上,而成本也終于降低到了8萬元/人民幣以下。這個時候,普羅才將自己的冶金法多晶硅工藝定型下來,并以PM法命名。
光伏用硅與半導體用硅的純度要求相差大約三個數量級。純度相差三個數量級,卻采用同樣一種工藝來生產,這無論在科學上還是技術上,都是一個不可理喻的情況。但在多晶硅價格飆升到300萬元/噸時,巨大的利益蒙蔽了絕大多數人的雙眼,沒有人能夠有時間冷靜地思考這個問題。過幾年再回首的話,從2007年起,中國各地如同被催眠似的爭先恐后地斥巨資引進和上馬一個又一個多晶硅項目,而所采用的技術竟然是歐洲半個多世紀以前的古老技術,這一定會成為產業史上的一個大大的笑話,可稱為千古奇觀;與17世紀荷蘭的郁金香狂熱、18世紀英國南海公司泡沫以行,會成為一個大眾的瘋狂和愚蠢從眾心理迷幻的又一個典型案例。令人惋惜的是,直到現在,絕大部分人仍然沒有從這種迷幻中醒來。
其實,早在2004年,“世界光伏之父”馬丁格林教授在考察一家西門子法多晶硅工廠時就說過一句話,“光伏所用的多晶硅應當有另外一種工藝來生產。”可能是由于他的說法過于隱晦,當時沒有幾個人注意到他的這種說法,但畢竟是有人注意到了。
上海普羅從2005年開始進行冶金法多晶硅的研究。在2008年多晶硅達到350萬元/噸的高價時,他們沒有被當時的天價所迷惑,一直冷靜而耐心地致力于開發價格在8萬元/噸以下的多晶硅生產技術。雖然2008年他們的多晶硅就已經被制造成了電池片,而且2010年就采用冶金法多晶硅建成了電站,但由于成本沒有達到理想的程度,他們并沒有為了追求短期的效益而將自己的技術路線定型生產,而是堅持不懈地在改進工藝,成本目標直指光伏平價上網。在2008年能夠將自己的產品成本定位在光伏平價上網的目標,當時普羅是絕無僅有的。
2011年底,隨著HOD和DVC工藝的逐漸突破,冶金法多晶硅的純度終于能夠達到6.5N以上,而成本也終于降低到了8萬元/人民幣以下。這個時候,普羅才將自己的冶金法多晶硅工藝定型下來,并以PM法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