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三一早,汪令金呵著白氣,從湖北十堰趕回了杭州濱江。今年31歲的他是一名多晶硅電池車間負責人,他有不少老鄉在全國各地的光伏太陽能企業里打工。今年春節,汪令金在老鄉同行中回去最晚,出門最早,這讓老鄉們不大理解。
“行業不景氣,在浙江和江蘇其他光伏廠里打工的不少老鄉,過年前一個月就放假了。”汪令金說。而他打工的正泰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正泰太陽能”)去年業績不錯,晶硅電池車間里的活一直沒停。
2011年的光伏產業走過跌宕起伏的一年。尤其是進入去年下半年,行業形勢發生逆轉,隨著產業鏈上游的多晶硅價格連續下降,國外市場的持續低迷,美國“雙反”的雪上加霜,使得光伏企業在“內憂外困”中充滿了酸甜苦辣。
不過,在行業逆境中,仍有不少浙江企業表現搶眼。正泰太陽能總經理楊立友博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給出的答案令人驚喜——2011年全年預計實現銷售530兆瓦,銷售收入達50億元左右。逆境中的強勁增長,秘訣何在?
百人海歸團隊創新不停步產品經得起嚴酷考驗
汪令金去年平均每個月的工時達到了近210小時,這也意味著他平均每個月要加班45個小時左右。“訂單多,工友都干得很熱心。”汪全金說,春節期間趕制的這批晶硅電池主要是出口到德國、保加利亞等國。
春節加班的不止是汪令金,正泰太陽能總經理楊立友大年初一就到公司里值班了。這位美國海歸對這樣的工作狀態十分滿足,關注全球光伏產品價格依舊是他每天上班必須要做的功課之一。
“從2011年一季度的1.8美元/瓦到去年四季度的0.9美元/瓦,光伏組件價格已經跌了大半了。”楊立友說去年二季度開始,行業價格直線下跌,那段時間很適合用“驚心動魄”來形容。
其實,楊立友最關心的并不是價格問題,而是公司的技術和創新能否保持國際競爭力。在正泰太陽能無塵生產車間內,小火車一樣的無人搬運車在中央空區行駛;伸開著機械臂的材料處理機器人前后滑動。據工作人員介紹,從一塊白玻璃進流水線,再變成太陽能電池板出來,這種每塊1.43平方米的薄膜電池板每小時將會產生約0.135度電,而他們自主研發的生產線今年上半年也將投入使用。
2006年,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三顧茅廬”請來楊立友,還挖來了一支超過百人的海歸團隊,強大的研發能力也是正泰太陽能近年來發展迅猛的核心武器。
去年10月,正泰太陽能的研發團隊在花費了數月時間之后,采用新技術和生產工藝,在不增加生產成本的基礎上,推出了新型高效單晶電池片,平均轉換效率達到19.1%,遠超行業17%左右的水平。
在此之前,同樣依靠自身科研創新,正泰太陽能高端的薄膜電池領域的轉換效率突破了10%,憑借產品在高溫環境下的優良特性打入了美國、泰國和印度市場。除了耐得住高溫等基本特性之外,公司的產品還通過了國際組織的鹽霧測試,經得起十分惡劣的自然環境的考驗,這些都讓公司的產品經受住了嚴酷的市場考驗。
從單純賣產品到投建光伏電站售賣系統解決方案更賺錢
跨入2012年新年,青海格爾木地區的老百姓家里用的電變得“綠色”了,因為其中有一部分是從正泰太陽能光伏發電站里流進來的。去年12月底,正泰格爾木20MW光伏電站順利通過驗收。格爾木項目也是目前正泰太陽能在國內已建成的最大光伏電站。
這個大項目,正泰太陽能卻只花了3個多月就建成了。原因在于整個項目,從光伏組件到高低壓配電柜、變壓器包括電纜,基本上全部采用了正泰集團的成套設備,一站式光伏發電系統服務和集成優勢顯露無疑。
正泰太陽能投建發電站并不算新鮮事,前幾年便已開始落子布局。早在2009年,沿著寧夏石嘴山正宜關惠農高速出口西側兩平方公里的戈壁灘上,都鋪上了正泰太陽能電池板。這個規劃發電容量100兆瓦、首期發電容量10兆瓦的光伏并網發電項目,成為了正泰太陽能轉型升級的一個標志性項目。正泰太陽能實現了由單純“賣產品”向工程總包、交鑰匙的“賣服務”和建電站“收電費”轉型跨越。
“這是一早就構思好的戰略布局,我們的定位是世界一流的清潔能源開發商和系統解決方案的供應商,而不是同質化競爭下賣單一組件產品的生產企業。”楊立友說,這也是面臨產能過剩、行業不景氣時,正泰太陽能依舊不慌不忙的原因。
楊立友表示,正泰擁有齊全的電器產品產業鏈及服務鏈,依托終端光伏電站的建設,不僅可以打破傳統光伏產品“上游在外、市場在外”的“兩頭在外”被動局面,也可以帶動正泰集團整體產業鏈的銷售。
正泰太陽能這種差異化發展的策略恰好踩準了近兩年市場的節奏。中鋼2MW屋頂電站、杭州火車東站10MW光伏電站、韓國2MW地面電站、泰國1.65MW薄膜地面電站……楊立友表示,今年正泰太陽能還將有更多光伏電站投建,僅國內就將有約350MWp的容量。
與此同時,正泰太陽能今年還將進行全球化的產能整合。目前正泰太陽能在德國、美國、西班牙、韓國、泰國等國都建了分公司,今年要將產能布局到全球。
對話楊立友
2012年:市場挑戰依舊,不會比去年更糟
問:對于太陽能光伏產業來說,過去的一年很寒冷,你如何看待去年的市場?
楊立友:光伏產業依舊是新興的朝陽產業,發展的基本面很扎實。很多人可能不了解,去年全球光伏市場比2010年同比增長了40%左右。同時,去年一年,很多企業在成本控制上有了很大的跨越。問題出在2010年的過度投資上,導致產能過剩,市場40%的增幅遠遠無法滿足產能超過100%增長的需求。這是新興產業螺旋式上升發展過程中經歷的一個波折,通過一段時間的整合、消化之后,市場將重新走向有序上升。
問:2012年似乎還是不容樂觀,在這背景下,正泰太陽能有什么新的目標?
楊立友:2012年依舊還是個寒冬期,挑戰也依然非常大。但對于國內光伏企業而言,今年絕對不會比去年更糟糕。因此,在面對挑戰時,必須要學會差異化競爭;面對機會時,要有快速反應能力,并學會調動資源。對于正泰太陽能而言,在扎實穩健的基礎上,“安全過冬,跨越發展”,今年定的目標是銷售比去年再增2至3倍,超過100億元。(作者:胡皖書 黃晶晶)
“行業不景氣,在浙江和江蘇其他光伏廠里打工的不少老鄉,過年前一個月就放假了。”汪令金說。而他打工的正泰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正泰太陽能”)去年業績不錯,晶硅電池車間里的活一直沒停。
2011年的光伏產業走過跌宕起伏的一年。尤其是進入去年下半年,行業形勢發生逆轉,隨著產業鏈上游的多晶硅價格連續下降,國外市場的持續低迷,美國“雙反”的雪上加霜,使得光伏企業在“內憂外困”中充滿了酸甜苦辣。
不過,在行業逆境中,仍有不少浙江企業表現搶眼。正泰太陽能總經理楊立友博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給出的答案令人驚喜——2011年全年預計實現銷售530兆瓦,銷售收入達50億元左右。逆境中的強勁增長,秘訣何在?
百人海歸團隊創新不停步產品經得起嚴酷考驗
汪令金去年平均每個月的工時達到了近210小時,這也意味著他平均每個月要加班45個小時左右。“訂單多,工友都干得很熱心。”汪全金說,春節期間趕制的這批晶硅電池主要是出口到德國、保加利亞等國。
春節加班的不止是汪令金,正泰太陽能總經理楊立友大年初一就到公司里值班了。這位美國海歸對這樣的工作狀態十分滿足,關注全球光伏產品價格依舊是他每天上班必須要做的功課之一。
“從2011年一季度的1.8美元/瓦到去年四季度的0.9美元/瓦,光伏組件價格已經跌了大半了。”楊立友說去年二季度開始,行業價格直線下跌,那段時間很適合用“驚心動魄”來形容。
其實,楊立友最關心的并不是價格問題,而是公司的技術和創新能否保持國際競爭力。在正泰太陽能無塵生產車間內,小火車一樣的無人搬運車在中央空區行駛;伸開著機械臂的材料處理機器人前后滑動。據工作人員介紹,從一塊白玻璃進流水線,再變成太陽能電池板出來,這種每塊1.43平方米的薄膜電池板每小時將會產生約0.135度電,而他們自主研發的生產線今年上半年也將投入使用。
2006年,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三顧茅廬”請來楊立友,還挖來了一支超過百人的海歸團隊,強大的研發能力也是正泰太陽能近年來發展迅猛的核心武器。
去年10月,正泰太陽能的研發團隊在花費了數月時間之后,采用新技術和生產工藝,在不增加生產成本的基礎上,推出了新型高效單晶電池片,平均轉換效率達到19.1%,遠超行業17%左右的水平。
在此之前,同樣依靠自身科研創新,正泰太陽能高端的薄膜電池領域的轉換效率突破了10%,憑借產品在高溫環境下的優良特性打入了美國、泰國和印度市場。除了耐得住高溫等基本特性之外,公司的產品還通過了國際組織的鹽霧測試,經得起十分惡劣的自然環境的考驗,這些都讓公司的產品經受住了嚴酷的市場考驗。
從單純賣產品到投建光伏電站售賣系統解決方案更賺錢
跨入2012年新年,青海格爾木地區的老百姓家里用的電變得“綠色”了,因為其中有一部分是從正泰太陽能光伏發電站里流進來的。去年12月底,正泰格爾木20MW光伏電站順利通過驗收。格爾木項目也是目前正泰太陽能在國內已建成的最大光伏電站。
這個大項目,正泰太陽能卻只花了3個多月就建成了。原因在于整個項目,從光伏組件到高低壓配電柜、變壓器包括電纜,基本上全部采用了正泰集團的成套設備,一站式光伏發電系統服務和集成優勢顯露無疑。
正泰太陽能投建發電站并不算新鮮事,前幾年便已開始落子布局。早在2009年,沿著寧夏石嘴山正宜關惠農高速出口西側兩平方公里的戈壁灘上,都鋪上了正泰太陽能電池板。這個規劃發電容量100兆瓦、首期發電容量10兆瓦的光伏并網發電項目,成為了正泰太陽能轉型升級的一個標志性項目。正泰太陽能實現了由單純“賣產品”向工程總包、交鑰匙的“賣服務”和建電站“收電費”轉型跨越。
“這是一早就構思好的戰略布局,我們的定位是世界一流的清潔能源開發商和系統解決方案的供應商,而不是同質化競爭下賣單一組件產品的生產企業。”楊立友說,這也是面臨產能過剩、行業不景氣時,正泰太陽能依舊不慌不忙的原因。
楊立友表示,正泰擁有齊全的電器產品產業鏈及服務鏈,依托終端光伏電站的建設,不僅可以打破傳統光伏產品“上游在外、市場在外”的“兩頭在外”被動局面,也可以帶動正泰集團整體產業鏈的銷售。
正泰太陽能這種差異化發展的策略恰好踩準了近兩年市場的節奏。中鋼2MW屋頂電站、杭州火車東站10MW光伏電站、韓國2MW地面電站、泰國1.65MW薄膜地面電站……楊立友表示,今年正泰太陽能還將有更多光伏電站投建,僅國內就將有約350MWp的容量。
與此同時,正泰太陽能今年還將進行全球化的產能整合。目前正泰太陽能在德國、美國、西班牙、韓國、泰國等國都建了分公司,今年要將產能布局到全球。
對話楊立友
2012年:市場挑戰依舊,不會比去年更糟
問:對于太陽能光伏產業來說,過去的一年很寒冷,你如何看待去年的市場?
楊立友:光伏產業依舊是新興的朝陽產業,發展的基本面很扎實。很多人可能不了解,去年全球光伏市場比2010年同比增長了40%左右。同時,去年一年,很多企業在成本控制上有了很大的跨越。問題出在2010年的過度投資上,導致產能過剩,市場40%的增幅遠遠無法滿足產能超過100%增長的需求。這是新興產業螺旋式上升發展過程中經歷的一個波折,通過一段時間的整合、消化之后,市場將重新走向有序上升。
問:2012年似乎還是不容樂觀,在這背景下,正泰太陽能有什么新的目標?
楊立友:2012年依舊還是個寒冬期,挑戰也依然非常大。但對于國內光伏企業而言,今年絕對不會比去年更糟糕。因此,在面對挑戰時,必須要學會差異化競爭;面對機會時,要有快速反應能力,并學會調動資源。對于正泰太陽能而言,在扎實穩健的基礎上,“安全過冬,跨越發展”,今年定的目標是銷售比去年再增2至3倍,超過100億元。(作者:胡皖書 黃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