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起太陽光電產業供過于求的不景氣,對諸多有自信得以有效存活過這波挑戰的業者來說,淘汰賽高潮只缺「臨門一腳」,漲價雖然可讓組織因而回歸正常運作及獲利,但也有效讓潛在競爭對手得以喘氣,這或許也是這波漲價潮中,仍有業者私下透露不見得會跟進漲價的原因,因為這將影響預期的產業洗牌效果,牌洗得愈徹底,對有自信存活的業者而言,更具長期效益。
2011年第2季受到需求不如預期的影響,引爆太陽能產業嚴重供過于求問題,全球各產業鏈透過減產、停產、破產出場等調節供給,不過諸多評估也認為,2012年其實才是產業鏈真正的洗牌期,因為2010年的獲利得以讓部分廠在2011年撐過,這些未被洗到牌的業者,2012年才是真正能見識到這些業者是否得以生存的時刻,尤其是市場需求成長幅度不夠大的話。
大陸太陽能業者指出,目前諸多業者正面臨價格逼近變動成本的臨界點,雖然仍維持生產,但仍然呈現虧損狀態,屬于短期因應策略。長期若情況不變,仍然得考慮歇業或退場,除非口袋深度充裕,有足夠的資金得以熬過這關。
也就是說,對許多正面臨退場的業者而言,目前正處在「臨門一腳」的壓力中,價格若能有效漲成,對這些企業來說猶如救命仙丹,畢竟換取更長的時間是爭取生存的重要策略之一,一旦等到需求回溫的機會到來,這波的難關也就走過了。
不過,對有信心得以有效度過這關挑戰的業者而言,期待已久的好戲正要上場,產業洗牌正在運作中,2012年持續洗牌才能讓供給的秩序提升,對撐得過當下的業者來說,這波的淘汰賽愈長、出場者愈多,代表??其未來的爆發力愈大,因為競食者減少。
因此,對成本相對具競爭力、且資金相對不虞匱乏的少數大陸太陽能廠來說,寧傾向價格維持低檔讓競爭對手自然退場,也是可想而知的策略,即使當下處于不賺錢甚至賠錢的狀態,都還是最佳策略,主要即是要去除「夜長夢多」之患。兩岸產業鏈業者未來價格策略方向不一,也讓這波漲價潮增添變數。
2011年以前受到太陽光電產業需求年年快速成長的影響,有相當大比例的太陽能業者獲利可觀,為了有效搶食大餅,業者積極擴充產能,期能從產能的規模經濟中取得成本競爭優勢,進而有效搶攻市占率,這也讓大陸廠快速躍升為全球最大供應鏈。
2011年供過于求的陰影引爆,大陸市場也出現明顯的退場潮,不過諸多業者認為,真正的產業洗牌高峰來自2012年,如果市場需求從2011年被預估的160億~180億瓦成長到約200億瓦,同樣仍難滿足被預估約有500億瓦的需求。
2011年第2季受到需求不如預期的影響,引爆太陽能產業嚴重供過于求問題,全球各產業鏈透過減產、停產、破產出場等調節供給,不過諸多評估也認為,2012年其實才是產業鏈真正的洗牌期,因為2010年的獲利得以讓部分廠在2011年撐過,這些未被洗到牌的業者,2012年才是真正能見識到這些業者是否得以生存的時刻,尤其是市場需求成長幅度不夠大的話。
大陸太陽能業者指出,目前諸多業者正面臨價格逼近變動成本的臨界點,雖然仍維持生產,但仍然呈現虧損狀態,屬于短期因應策略。長期若情況不變,仍然得考慮歇業或退場,除非口袋深度充裕,有足夠的資金得以熬過這關。
也就是說,對許多正面臨退場的業者而言,目前正處在「臨門一腳」的壓力中,價格若能有效漲成,對這些企業來說猶如救命仙丹,畢竟換取更長的時間是爭取生存的重要策略之一,一旦等到需求回溫的機會到來,這波的難關也就走過了。
不過,對有信心得以有效度過這關挑戰的業者而言,期待已久的好戲正要上場,產業洗牌正在運作中,2012年持續洗牌才能讓供給的秩序提升,對撐得過當下的業者來說,這波的淘汰賽愈長、出場者愈多,代表??其未來的爆發力愈大,因為競食者減少。
因此,對成本相對具競爭力、且資金相對不虞匱乏的少數大陸太陽能廠來說,寧傾向價格維持低檔讓競爭對手自然退場,也是可想而知的策略,即使當下處于不賺錢甚至賠錢的狀態,都還是最佳策略,主要即是要去除「夜長夢多」之患。兩岸產業鏈業者未來價格策略方向不一,也讓這波漲價潮增添變數。
2011年以前受到太陽光電產業需求年年快速成長的影響,有相當大比例的太陽能業者獲利可觀,為了有效搶食大餅,業者積極擴充產能,期能從產能的規模經濟中取得成本競爭優勢,進而有效搶攻市占率,這也讓大陸廠快速躍升為全球最大供應鏈。
2011年供過于求的陰影引爆,大陸市場也出現明顯的退場潮,不過諸多業者認為,真正的產業洗牌高峰來自2012年,如果市場需求從2011年被預估的160億~180億瓦成長到約200億瓦,同樣仍難滿足被預估約有500億瓦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