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由吉林省科學技術協會主辦,吉林省風能太陽能學會、世紀新能源網承辦的CNNE 2024第九屆東北能源經濟峰會進入第二天。
在上午主論壇中,陽光氫能解決方案總監龍翔飛為與會嘉賓帶來《創新驅動:柔性制氫解決方案的探索與應用》精彩演講。
龍翔飛介紹了陽光氫能電解水制氫全場景解決方案,讓在場氫能產業從業者眼前一亮。針對當前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設備面臨的技術挑戰,陽光氫能基于六大核心技術,三大核心設備,實現制氫系統與風、光、儲、網等多種能源形式及多種應用場景的柔性融合,構建靈活、高效、友好的綠電制氫系統。
會后,龍翔飛接受氫能觀察記者采訪,針對當前國內制氫產業及東北地區氫能布局給出“陽光答案”。
“氫”風起,席卷全球
氫能發展史,可謂是“跌宕起伏”。陽光氫能身在其中,初心不改,與產業共進。
自2019年氫能大火后,氫能產業迅速發展,國內氫能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國際市場各大能源巨頭積極布局氫能項目,氫能股市快速走高。截至2023年,全球氫氣消耗量已超1億噸,預計2030年將達到1.5億噸,氫氣需求快速上漲。
從制氫端來看,當前全球制氫技術的主流選擇仍然是化石能源制氫,尤其是天然氣重整制氫,因其清潔性好、效率高、成本相對較低,占全球制氫量的48%。然而,隨著對可再生能源的重視,能源企業開始選擇轉型電解水制氫方式,綠氫賽道逐漸打開。
據了解,目前全球各國已規劃1418個綠氫項目,其中超過1000個項目計劃在2030年前投產,綠氫建設進程不斷推進。
不能忽視的是,當前全球氫能產業發展趨勢仍舊不容樂觀。面對氫能產業技術壁壘高、成本難以下降的發展現狀,各個企業都在想方設法“突出重圍”,而陽光氫能也在這方迷霧中尋找突破口,“陽光”刺破制氫迷暗,用技術打破綠氫桎梏。
“氫”風“柔”,直擊痛點
自2023“綠氫元年”過后,早已入主在綠氫賽道的大佬們也開始了一輪又一輪的“廝殺”。龍翔飛在采訪中提及,今年上半年,陽光氫能電解槽中標量位列第一,成績喜人。
需求促進生產,挑戰與機遇并存。是什么樣的契機讓陽光氫能開創了“柔性制氫”技術?龍翔飛回答,應用場景的變化對電解水制氫系統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戰,目前電解水制氫項目大多與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結合,間歇波動性難題催生制氫技術的創新和改良,為了使制氫設備具備更快的響應速度和更寬負荷的運行范圍,陽光氫能從材料優化、結構優化、控制策略優化等多個角度升級制氫設備,力求讓電氫轉化更高效、更靈活、更安全。
面對制氫難題,龍翔飛介紹了陽光氫能的設備及系統優勢。為了提高設備的性能,從設備本體的角度上來看,要從結構到系統做出整體優化和布局,“材料的優化、設計結構的優化,使得設備負荷調節的范圍更寬”;從制氫系統的角度上來看,陽光氫能根據風光波動性的歷史數據及預測數據結合做出智能化算法,動態控制每臺設備負荷,提升制氫場站的綜合效率。
從國內制氫項目來看,在技術路線的選擇上,堿性電解水制氫和PEM電解水制氫在短期內依然是市場主流技術,而將堿性與PEM兩種制氫技術相結合也成為了部分制氫項目的選擇。陽光氫能是國內極少數兼具堿性與PEM兩種制氫技術的企業,在國內多個制氫項目中也提供了制氫系統全套解決方案,專注于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制氫技術整體解決方案。2024年陽光氫能智能制造中心投用,引進國內首條先進的電解槽自動化裝配產線,整體產能達到3吉瓦,將帶動氫能產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陽光氫能參與國內眾多綠氫項目,在東北,陽光氫能參與吉林大安綠氫合成氨一體化項目、中能建松原氫能產業園項目等多個項目,為其提供制氫電源、電解槽以及全套制氫系統等設備,助力東北氫能產業高速發展。
龍翔飛也表示,雖然目前氫能行業還有很多的問題亟需突破,但隨著投運的氫能項目越來越多,基于運行數據和經驗,設備的整體性能將進一步迭代優化。
一直以來,陽光氫能都在專注于制氫技術全場景解決方案的優化和布局,面對重重挑戰,陽光氫能以獨特技術優勢率先“殺出重圍”,成為國內制氫行業領跑者。
“陽光馭氫風,扶搖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