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中科院海西研究院領導小組會議的有關精神,充分發揮海西研究院在人才資源和科技研發等方面的綜合優勢,為海西經濟區的科技型企業提供技術支持,中科院海西研究院以支撐服務產業發展為重點,突出抓好院地合作,扎實推進成果轉化。7月12-26日期間,中科院福建物構所(海西研究院)副所長蘭國政副所長率有關課題組負責人、院(所)地合作處、科技處、海西研究院籌建辦等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專程赴龍巖、三明、南平、寧德等地的合作企業開展調研,深入企業生產第一線詳細了解項目實施情況,研究部署下一階段工作。
在省科技重大專項的支持下,海西研究院黃豐研究員帶領的課題組依托福建物構所太陽能級硅材料綜合檢測與機理機制研究平臺,與福建億田硅業有限公司等企業開展合作,承擔實施“太陽能級多晶硅材料提純關鍵技術研發及檢測服務平臺的標準化建設”和“基于物理冶金法提純太陽能級硅材料若干關鍵技術的研發與應用”項目。其中,與億田硅業公司合作,使該公司從源頭上控制了工業硅的純度,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工業硅生產過程中B、P等雜質的帶入,并形成了一套成本較低、質量穩定的爐外精煉技術;自主設計硅粉生產設備,結合改進后的酸洗工藝,大大降低了硅粉中的金屬含量,已同國內外多家廠商建立了供貨關系;通過二次精煉并優化了造渣工藝,進一步降低了B的含量。與連城桑杏硅業科技有限公司開展的合作項目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福建(屏南)榕屏化工有限公司是全亞洲最大的氯酸鹽生產企業,但公司每年產生近千噸的含鉻廢物,被環保部門列為“危廢處理難題”,這一難題制約著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海西研究院林璋研究員帶領的課題組,在中科院、省發改委等單位的項目支持下,創新性地應用納米技術對榕屏化工的鉻渣廢物進行了有效的處理,使得價值高昂的化工原料-鉻酸鹽重新得到回收,循環應用到氯酸鹽的工藝生產線,同時脫毒后的超細粉可用作工程塑料的添加劑,既實現了無殘留的鉻渣處理技術又帶來可觀的循環經濟效益。該項目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受到中科院和省環保部門的高度重視。
通過院地合作項目,這些合作企業都希望與海西研究院共建技術研發中心或技術公司等方式,從單純的項目合作上升為戰略性和長期的合作,依托海西研究院的科技優勢,進一步提升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培養創新人才。
(調研組考察多晶硅企業)
(調研組考察福建(屏南)榕屏化工有限公司)
(所地合作處、籌建辦聯合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