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年前,大清兩廣總督張之洞從國外購入一臺柴油發電機和100盞電燈抵運廣州,機組安裝在衙門旁,當月23日開始發電,供衙門照明。這一縷燈光拉開了南方五省電燈時代的帷幕。
歷經一個多世紀的發展,如今夜幕下的南方五省已是燦若繁星。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我國南方五省區全社會用電量達1182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3%。而提供其電力支撐和服務的就是兩網之一的中國南方電網公司(以下簡稱南方電網)。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作為一種特殊的能源,電力關系到各行各業千家萬戶的公用事業。自建國以來,我國電力體制前后進行了多次重大變革,除了兩設水電部、三設電力部之外,還經歷了燃料工業部、能源部、經貿委、電監會、能源局等復雜的沿革過程。
在這方面,南方電網走在了前列。據了解,2014年,深圳就完成了全國首個輸配電價改革試點,探索建立完善“準許成本加合理收益”電價機制及配套辦法,為全國電價改革提供了范本。
2015年1月1日,深圳正式開始實行新的輸配電價機制,開啟了全國輸配電價改革的破冰之旅。同年11月30日,深圳前海蛇口自貿區供電有限公司成立。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全國首批增量配電業務改革、電力行業首個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
2016年3月1日,廣州電力交易中心獲批掛牌成立全國首家股份制電力交易機構,自此開辟了相對獨立、規范運行的電力交易機構改革新路。
據業內人士介紹,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西電東送怎么“送”都是依照政府間協商機制計劃安排。但是計劃難以實時跟進供需變化。當時,廣州電力交易中心之所以開展跨區跨省交易,就是希望通過市場化交易來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故此,不斷開發市場、建章立制、完善規則,逐步構建起了南方區域跨區跨省電力市場體系。
很快,南方五省區輸配電價改革就實現了全覆蓋。南方電網與政府、其他電力企業一道,以股份制的形式,成立了國家級廣州電力交易中心和五個省級電力交易中心,以市場機制實現電力資源的優化配置。據估算,通過配合政府大力實施煤電聯動、輸配電價改革以及電力市場化改革等多項措施,2016—2017年減少用戶用電成本827億元。
不僅如此,南方電網還打響了電力行業混改的第一槍。2015年年底,南方電網下屬深圳供電局,就與招商局地產等五家企業成立深圳前海蛇口自貿區供電有限公司,這是全國首批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項目之一。
歷經資產重組、電價改革、電力混改的重重考驗之后,南方電網也被業內稱為改革歷史上“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轉向海外”的視角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在聚焦國內改革的同時,南方電網還將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場。2018年4月份,Transelec公司管理層來到廣州,經過多輪協商,于3月19日完成27.8%的股權交割。至此,南方電網成為這家智利最大輸電企業的董事會成員。
據知情人士透露,電網屬于基礎設施,有自然壟斷的特性,短期的回報不一定高,但收入穩定而且是可持續的。就地理位置而言,智利主要與秘魯和阿根廷兩國互聯,但由于政治原因,電網互聯互通目前尚沒有大的進展,但會持續關注互聯互通的發展。
隨著智利經濟的恢復和向好的預期,會進一步帶動電網發展。而這一次的收購,也邁出了南方電網在南美智利、秘魯等成長性市場投資布局的重要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提前布局的思路在南方電網開拓東南亞市場中也同樣適用。彼時,柬埔寨、老撾、緬甸等國家,名列聯合國劃定的“最不發達國家”,電力需求還不高,基礎設施自然都很薄弱。不過在南方電網看來,這并不是最重要的。
究其原因,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有一個過程,電力市場也有一個培育期,基礎設施互通要優先。就在2018年4月3日,南方電網與中國廣核集團完成馬來西亞埃德拉公司37%股權的交割,這是兩家央企在海外能源領域成功開展的首次合作。
可以說,南方電網乘著國家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東風,深度參與和服務了“一帶一路”建設,更好地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上集聚和配置國際國內要素資源,率先實現高質量發展,率先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
歷經重重改革和抱團出海,南方電網的業績走勢日新月異。從2006年到2022年,南方電網售電量從3973億千瓦時增長到12626億千瓦時;營業收入從2221億元增長到7642億元,年;西電東送電量從678億千瓦時增長到2156億千瓦時。全球500強企業排名由266位上升至89位。
2006—2022年南方電網業績情況
2022年社會責任報告顯示,南方電網覆蓋五省區,并與香港、澳門地區以及東南亞國家的電網相聯,供電面積100萬平方公里。供電人口2.72億人,供電客戶1.13億戶。2022年,全網統調最高負荷2.23億千瓦,增長3.05%;南方五省區全社會用電量14746億千瓦時,增長1.65%;非化石能源電量占比52.01%。
20個職能部門 26家分子公司
經歷了20多年的發展,如今的南方電網總部設有辦公室等20個職能部門,員工總數近27.9萬人。
南方電網組織架構
南方電網下設26家分子公司,其中分公司四家,分別為:
全資子公司十三家,分別為:
控股子公司九家,分別為: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南網旗下的三家上市企業,南網儲能、南網科技及南網能源格外引人關注:
南網儲能原名文山電力,公司成立于1997年,主要從事購售電、發電、電力設計及配售電業務。2022年9月,公司完成了重大資產置換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將主要從事購售電、電力設計及配售電業務的相關資產和負債置出,并與南方電網持有的南方電網調峰調頻公司100%股權的等值部分進行置換;公司向交易對方以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擬置入資產與擬置出資產交易價格的差額部分。置入資產為調峰調頻公司100%股權。置出資產主要包括公司在文山州內文山、硯山、丘北、富寧和西疇等五個市縣的直供電服務和對廣西電網百色供電局、廣西德保、那坡兩縣的躉售電服務的相關資產和負債,以及公司持有的文山文電設計有限公司和云南文電能源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股權。
2022年9月,“文山電力”變更為“南網儲能”,成為南方電網公司旗下唯一的抽水蓄能和電網側獨立儲能運營平臺。公司主營業務轉變為抽水蓄能、調峰水電和電網側獨立儲能業務的開發運營,業務范圍覆蓋廣東、廣西、云南、貴州和海南五省。
南網儲能電站分布情況
南網科技成立于1988年,主營業務為電力生產設備進口,電力工程設計施工以及現代電力技術、設備咨詢。2017年公司進行了第一次重組,將廣東電科院電源側技術服務業務及相關資產、資質等整體劃轉至廣華有限,并更名為能源技術,公司能源技術業務得以快速發展,并逐步形成了涵蓋電源、電網和用戶側的全環節的業務體系。
2019年公司進行了第二次重組,劃入了廣東電科院下屬的智能電網所、直流輸電與新能源所、超導技術研究所、儲能技術研究所、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所5個專業所和相關技術成果,進一步提升了公司在電力能源行業中的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2021年12月,南網科技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是能源電力領域首家科創板上市公司。公司致力于電力能源系統的清潔化和智能化發展,主營業務為“技術服務+智能設備”,主要產品為儲能系統技術服務、試驗檢測及調試服務、智能配用電設備、智能監測設備、機器人及無人機,并堅持創新,實現產品的迭代升級和功能優化。
南網科技發展歷程
南網能源成立于2010年12月,公司主要從事節能服務,為客戶能源使用提供診斷、設計、改造、綜合能源項目投資及運營維護等一站式綜合節能服務,是南方電網旗下首個上市平臺,也是國家發改委備案、工信部推薦的節能服務公司。
公司目前最大股東為南方電網,截至2023年4月20日直接持股比例為40.39%。公司業務開展受股東資源影響較大,主要業務來自南網五省(廣東、廣西、海南、云南、貴州)。2022年營業收入中華南地區收入占比70.12%,西南地區占比14.48%,其余地區占比15.40%。2016年起公司致力于打造“大數據+能源”平臺,通過“互聯網+綜合能源”創新模式增加企業效益。國際能源網(微信公眾號:inencom)獲悉,南方電網計劃在“十四五”期間,在綜合能源、人工智能、數字經濟、國際業務、金融業務等領域分類推進上市工作,打造5家上市公司!
南網能源發展進程
寫在最后
由于改革質量實效穩居央企前列,南方電網被國務院國企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樹為“學先進、抓落實、促改革”典型標桿,入選首批國有企業公司治理示范企業,在央企中首創 6種不同治理結構公司治理范本并在全國推廣,“三能”指標創出歷史最好。
南方電網連續17年在國務院國資委經營業績考核中位列A級,連續19年入圍世界500強企業,在2023年公布的世界500強榜單中位列第83位。
回首南方電網發展的艱辛歷程,董事長孟振平坦言:“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