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新聞聯播專題報道了遼寧省新能源及儲能發展情況。
遼寧立足風電、光電、核電等清潔能源品類豐富的發展優勢,加快建設風光火核儲一體化能源基地,持續推動能源結構向“綠”而行、向“新”而生。
在遼寧葫蘆島,正在緊張施工的是徐大堡核電站的三號和四號機組,建成后,這座核電站每年將提供至少540億千瓦時的清潔電力,這相當于每年減少1920萬噸的燃煤消耗。而這座位于大連的紅沿河核電站6臺機組已全面建成投產,預計到2025年,遼寧核電發電量占比將達到22%以上。
除了核電,遼寧還因地制宜,在風、光資源富集的遼西北地區發展陸上風光基地。阜新作為我國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試點,近年來,當地通過盤活“百里礦山”閑置土地和廠房,建立新能源產業基金等,吸引來大批新能源項目在這里落地。如今,阜新新能源發電量已經占到全市總發電量的76%。
今年,遼寧全省新能源增長也進入了“快車道”。眼下,東北地區在建最大的抽水蓄能電站清原抽水蓄能首臺機組年底即將投產,大連的新型儲能火電機組試驗也在加緊進行。遼寧全省16萬千瓦新型儲能已累計充放電6600萬千瓦時,同比增長近33倍。
遼寧還依靠深厚的工業基礎和區位優勢,吸引大量新能源裝備企業在遼寧布局。目前,大連、葫蘆島、營口,沈陽等地新能源裝備生產基地產業集群已初具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