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市氫燃料電池汽車或將達到3000多輛;2025年,北京市氫燃料電池汽車累計推廣量有機會突破1萬輛,力爭建成并投運加氫站74座。
近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正式公布《北京市氫燃料電池汽車車用加氫站發展規劃(2021-2025年)》,全面加快培育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新動能。
根據發展規劃測算,截至2023年,北京市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預計達到3370輛,氫燃料電池汽車日均氫能需求約47噸/日。2025年前,北京市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預計將達到10370輛,氫燃料電池汽車日均氫能需求約126噸/日。
近年來,交通領域加快能源結構低碳轉型,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累計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8941輛,累計建成加氫站205座,其中,廣東、山東、浙江、江蘇等地區加氫站建設走在全國前列,已分別建成加氫站45座、22座、19座和19座。湖北、河南、河北等地也在加快推進加氫站建設。
借助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以及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建設兩大契機,北京積極推動氫能產業發展。截至2022年8月,北京市投入應用1528輛氫燃料電池汽車,包括大中客車845輛、普通物流車272輛、冷鏈物流車203輛、重卡202輛、環衛車5輛;個人乘用車1輛,已建成11座加氫站,保障1528輛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日常運行。
此外,考慮到氫燃料電池汽車車用加氫站(以下簡稱加氫站)既是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氫燃料電池汽車、氫燃料電池分布式發電等氫能利用技術推廣應用的必備基礎設施,北京市也對加氫站進行了規劃布局。
規劃指出,2023年前,北京市將在冬奧配套加氫站建設運營工作經驗基礎上,打好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開局之戰,同時在延慶區、大興區、房山區、昌平區、順義區、海淀區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等重點區域,開展服務干線貨運、城配物流、公交客運、環衛郵政等領域車輛的加氫站布局建設,力爭建成并投運37座加氫站,加氫總能力達到74噸/日,滿足47噸/日車用氫能需求,促成重點區域氫能產業示范引領。
2025年前,立足區域示范成果,緊跟京津冀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建設步伐,力爭建成并投運加氫站74座,加氫總能力達到148噸/日,滿足126噸/日車用氫能需求,進一步擴大加氫站服務輻射范圍,初步形成規劃布局合理、結構靈活多樣、安全保障優先、滾動有序調控的氫燃料電池汽車車用氫能供給保障體系。
規劃提出,北京市將圍繞一條環路、兩片區域、三類節點、多條通道的貨運和通勤客運加氫需求,開展加氫站規劃布局。其中,“一條環路”主要指圍繞六環周邊順義空港、通州馬駒橋、平谷馬坊、大興京南等4大物流基地,新發地、岳各莊等7大批發市場和北京市重點鐵路貨場,打造環線加氫供應鏈。“兩片區域”則是針對北京市重點物流基地、批發市場、鐵路貨場較為集中的南、北兩大區域,形成區域加氫供應能力。“三類節點”主要指在物流基地、批發市場和鐵路貨場等三類貨運物流節點周邊,滿足就近加氫服務需求。“多條通道”是在北京市主要客貨運通道沿線布局加氫站,滿足車輛沿途加氫服務需求。
在加氫站選址建設方面,北京市重點結合本市國土空間規劃,利用公交、環衛、貨運、客運、出租等自屬場站及專用園區,或既有加油(氣)站開展建設,實現加氫站建設空間布局與車輛推廣應用充分結合。
加氫站以三級站為主,依據《加氫站技術規范》GB 50516—2010(2021修訂版),三級加氫站站內最大儲氫容量不大于3噸,基于安全性、技術性和經濟性考慮,后續所建加氫站日加注能力建議為2噸~3噸,以保障本市車輛不同推廣階段的加氫需求。同時,為保障加氫能力滿足車用需求,制氫廠氫氣制備規模應確保充分,運氫車投運數量應確保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