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杭州亞運低碳氫電耦合應用示范項目”在杭州錢塘區正式啟動,這也是全國首個融合柔性直流、氫電耦合、多能互補的“零碳”綠色園區,建成后預計一年可減少碳排放860噸。
根據項目施工進度安排,預計到今年底,錢塘江入海口的風和光,將變成氫氣和氧氣服務園區制造工藝,園區通勤公交接駁車、物流叉車等工具和辦公樓、生產車間、數據中心等場所都將用上綠色清潔電。
通過多能互補的一系列能量“組合拳”,園區的單位產值能耗可下降約22%,每天需要的大電網負荷從6400KW減少1030KW到5010KW。
氫能具有綠色無污染、能量密度高、運行維護成本低、可長時間存儲等優點。“氫電耦合技術在新能源消納、能量轉換與存儲、穩定控制等方面體現出明顯優勢,”國網杭州供電公司互聯網辦公室主任樊立波表示,“打破氫能多場景高效綜合利用的瓶頸,可以助力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
相比常見的風電、光伏電能,氫電耦合有什么“新花樣”呢?樊立波介紹說,這次園區節能是針對格力園區的生產特點量身定制的,園區將利用日間高峰時段產生的光伏電和夜間谷電進行電解水制氫,每小時可制氫約200標方,純化后的高純氫氣進行增壓存儲。
制備的氫氣部分通過增壓機、加氫機為園區內燃料電池接駁車和物流車提供加氫服務;部分經過氫燃料電池發電,電能和發電中產生的熱能供數據中心和生產線使用;工程制備的氧氣,通過增壓機接入氧氣管網,供生產車間焊接生產線使用,實現用戶側電、熱、氫、氧的清潔供應。
格力園區能效管理負責人錢博算了一筆經濟賬:“項目投產后,每天最大供氫量可達到200公斤,供園區內氫燃料大巴車和物流車使用,氧氣供空調生產焊接助燃,系統運行產生的余熱可供高溫注塑使用,綜合算下來每年可為園區節約生產投入成本約256萬元。”
此外,園區電源側其中一路直流電源取自杭州錢塘柔性直流配電站,實現錢塘江畔風能發電的就地消納。
據悉,柔性直流技術就是一種把不穩定的清潔能源轉換為穩定綠色電力輸送的技術。通過該技術全方位控制風、光等新能源發電,可以防止間歇性的新能源電流擾亂電網。
就像在電力系統中接入一個完全可控的“水泵”,能夠精準地控制“水流”的方向、速度和流量,彌補了常規輸電只能控制“水流”方向的局限性。
國網杭州供電公司互聯網辦公室專職來益博解釋:“柔性是指靈活控制發電和制氫效率。根據大電網的狀態,在用能高峰時加大氫能發電力度,富余時把電能轉化成氫能,雙方是互濟、配合的關系。”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根據項目施工進度安排,預計到今年底,錢塘江入海口的風和光,將變成氫氣和氧氣服務園區制造工藝,園區通勤公交接駁車、物流叉車等工具和辦公樓、生產車間、數據中心等場所都將用上綠色清潔電。
通過多能互補的一系列能量“組合拳”,園區的單位產值能耗可下降約22%,每天需要的大電網負荷從6400KW減少1030KW到5010KW。

氫能具有綠色無污染、能量密度高、運行維護成本低、可長時間存儲等優點。“氫電耦合技術在新能源消納、能量轉換與存儲、穩定控制等方面體現出明顯優勢,”國網杭州供電公司互聯網辦公室主任樊立波表示,“打破氫能多場景高效綜合利用的瓶頸,可以助力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
相比常見的風電、光伏電能,氫電耦合有什么“新花樣”呢?樊立波介紹說,這次園區節能是針對格力園區的生產特點量身定制的,園區將利用日間高峰時段產生的光伏電和夜間谷電進行電解水制氫,每小時可制氫約200標方,純化后的高純氫氣進行增壓存儲。
制備的氫氣部分通過增壓機、加氫機為園區內燃料電池接駁車和物流車提供加氫服務;部分經過氫燃料電池發電,電能和發電中產生的熱能供數據中心和生產線使用;工程制備的氧氣,通過增壓機接入氧氣管網,供生產車間焊接生產線使用,實現用戶側電、熱、氫、氧的清潔供應。
格力園區能效管理負責人錢博算了一筆經濟賬:“項目投產后,每天最大供氫量可達到200公斤,供園區內氫燃料大巴車和物流車使用,氧氣供空調生產焊接助燃,系統運行產生的余熱可供高溫注塑使用,綜合算下來每年可為園區節約生產投入成本約256萬元。”
此外,園區電源側其中一路直流電源取自杭州錢塘柔性直流配電站,實現錢塘江畔風能發電的就地消納。
據悉,柔性直流技術就是一種把不穩定的清潔能源轉換為穩定綠色電力輸送的技術。通過該技術全方位控制風、光等新能源發電,可以防止間歇性的新能源電流擾亂電網。
就像在電力系統中接入一個完全可控的“水泵”,能夠精準地控制“水流”的方向、速度和流量,彌補了常規輸電只能控制“水流”方向的局限性。
國網杭州供電公司互聯網辦公室專職來益博解釋:“柔性是指靈活控制發電和制氫效率。根據大電網的狀態,在用能高峰時加大氫能發電力度,富余時把電能轉化成氫能,雙方是互濟、配合的關系。”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