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現場
當前,氣候變化遠超預期。《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指出:近期氣候變化范圍之廣、發展之迅速、演化之烈,數千年來未見。能源轉型迫在眉睫,社會各界應該加強轉型力度,實現從傳統化石能源到新能源的加速變革,實現社會經濟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
嚴峻形勢下,中國向國際社會作出莊嚴承諾,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彰顯了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擔當。在成都2021第四屆中國國際光伏產業高峰論壇上,通威董事局主席劉漢元等多位重量級嘉賓發表重要講話,亦向業界傳遞了綠色低碳發展的中國聲音。
發展可再生的綠色能源已成為共識
當前,世界能源格局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作為環境保護和良好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已成為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也已成為我國能源發展的重要方向。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王禹民發表致辭時表示,隨著能源革命的逐步深入,可再生能源市場將繼續擴大,碳中和將為光伏產業創造新的市場空間,為光伏產品創新提供新機遇,助力光伏產業更好地走出去,加快其他行業實現碳中和目標。
2020年,全球累計光伏裝機760.4GW,有20個國家的新增光伏容量超過了1GW。光伏發電的“星星之火”正在快速形成“燎原之勢”。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原副會長、硅業分會會長趙家生講到,光伏產業異軍突起,以其清潔、源源不斷、安全等顯著優勢,逐漸成為了綠色能源發展中的佼佼者。
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全國人大代表、
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執行會長、
通威集團董事局劉漢元主席致辭
通威集團董事局劉漢元主席答記者問
劉漢元指出,當前光伏發電已在全球許多國家和地區成為最經濟的發電方式,具備了大規模應用、逐步替代化石能源的條件,將成為未來能源發展的主角。
“對比各種誰能、生物質能,在未來幾十年看得見的技術路徑中,光伏相對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資源無限,轉換效率高、路徑短、使用效率高,會成為碳中和當中的第一主角。”劉漢元主席預測未來能源組成的60%到80%將會由光伏提供。
劉漢元認為,過去10多年來,光伏發電系統成本下降了90%以上。“與此同時,我國光伏發電成本也從原來的3到5塊錢一千瓦時,降低到近兩年的3毛到3毛5分錢一千瓦時,今年有望全部實現平價上網,預計“十四五”期間還將繼續降低到0.25元/千瓦時以下,屆時光伏發電成本將低于絕大部分煤電。” 中國已形成了每年200GW左右的光伏系統產能,每年生產的產品發出的電力,相當于一億噸石油的等效當量。
在這樣的背景下,加快發展以光伏、風能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推進汽車電動化、能源消費電力化、電力生產清潔化,不僅是實現碳中和的必由之路,也是筑牢我國能源和外匯安全體系的必然選擇。“隨著中國光伏產業自身的良性發展和政府部門的堅決落實,再加上良性的經濟循環,中國雙碳目標有可能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提前5到10年實現。”劉漢元講到。
做優中國光伏領跑全球市場
劉漢元表示,“光伏就是碳中和背景下的新石油,未來能源輸出大國很有可能從中東轉向中國,改變世界新能源格局。中美光伏博弈十年,中國光伏產業不但沒有放棄,反而越挫越勇、越戰越強、迅速崛起!”
麥肯錫的研究報告顯示,在全方位對比中美兩國間各自領先企業后,得出結論,中國的光伏產業是中美兩國當中唯一絕對領先的產業。
展望未來30年的碳中和新征程,劉漢元給出建議“我們需要練好過硬本領,真正推動能源持續運行、良性發展,助推我國實現能源自給自足”。只有這樣才能讓霧霾環境、外匯安全、能源運輸等“卡脖子”問題得以妥善解決。
在推動全球能源轉型的道路上,中國已經走在了全世界的前面!劉漢元堅信,“‘’藍天白云常在、青山綠水常伴‘’這個美好愿景,在中國制造的推動下,在全人類的共識下,很快會在二、三十年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