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提出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意味著未來電力系統的主要能源形式將以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為主。未來電力市場的設計也將從目前主要以火電機組交易品種為主轉型成為以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交易品種為主。
在“雙碳”目標下,如何有效挖掘新能源的零碳價值,提高新能源發電的投資回報率,促進新能源發展?如何讓企業用戶有更好的綠電消費體驗,綠色電力市場交易是解決這些難題的有效途徑。
什么是綠色電力市場化交易?
綠色電力市場化交易并不是一個新鮮的概念,早在20世紀90年代,美國一家公用電力公司向用戶推出第一個綠色電力交易項目,允許消費者自愿認購可再生能源,以支持電力公司加大對可在生能源技術的投資。
綠色電力市場化交易主要是指準入的電力用戶與并網的新能源發電企業,通過雙邊談判、集中競價、掛牌等方式開展的市場化交易,用以滿足企業用戶的綠電消費需求。
在中國,東西部資源分布差異較大,不同的省份新能源發展現狀不同。在西北地區,新能源資源儲備豐富,新能源發電投資建設規模較大,而本地用電量規模有限,新能源消納困難。在電力市場設計中,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發電與常規電源發電沒有差異,都是當做普通的電力商品進行交易,省級層面并沒有單獨設計綠色電力市場。
近年來,在冬奧會、亞運會等重大活動中,都組織開展了綠色電力專項交易,并以發電側降價、為用戶側讓利的目標為主。同樣也在開展這樣的專項交易。5月20日,國網浙江電力啟動以“紅船領航百年路·綠電助力新征程”為主題的建黨百年嘉興紅色場館綠電專項交易,組織江蘇、安徽新能源發電企業向嘉興地區紅色場館供應平價綠色電力。
但放眼全國,目前并沒有常態化運行的綠色電力市場化交易。為何?
這是由于當前我國電力市場上交易的主要還是由傳統化石能源所生產的電力,新能源電力所占比重并不高。這很大因素是由于新能源有較高的投資建設成本,電網要適應并疏導新能源的并網需要增加電網建設成本,再加上運維和輔助服務成本等費用,使其難以與傳統能源同臺競爭。
那如何讓更多的新能源在電力市場上進行交易呢?這就需要改變新能源的消納模式,使其從政策補貼向市場導向模式轉型,建立常態化運行的綠色電力交易市場。在這個過程中,又會遭遇哪些問題呢?
首先,是關于綠色電力的零碳屬性的認證管理問題。綠色電力從生產到交易到核銷的整個過程,需要一套完整的管理體系來保證其綠色電力的零碳屬性的唯一性。目前,國家頂層設計還未出臺一套完整的政策體系和交易管理體系。
其次,國內尚未有成熟的綠色電力市場化交易政策可以遵循。國際上對于綠電交易和綠證相關政策也缺乏統一制度標準。
當然,還有一個問題很關鍵,那就是知曉并愿意了解綠色電力、購買綠色電力的用戶還很少。目前,知曉并愿意購買綠色電力的用戶大多數都還停留在高度社會責任感企業、大型進出口企業等。原因是由于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高度社會責任感企業會愿意購買綠色電力來彰顯其社會責任。而對大型進出口企業而言,購買綠色電力會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因此他們對于綠色電力會比較青睞。
浙江如何通過綠色電力市場化交易促進新能源發展?
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推進,電力市場也逐步發展起來。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浙江以市場化改革為方向,深化落實電力體制改革各項工作,努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5月7日,在國網浙江電力積極推動下,浙江省發展改革委、浙江省能源局與浙江能源監管辦聯合印發《關于開展2021年浙江省綠色電力市場化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標志著浙江省綠色電力市場化交易試點拉開帷幕,意味著在全省范圍內開展綠電交易有了政策指導和支持,綠電交易體制機制得以進一步健全。
那綠色電力市場交易如何常態化運行呢?
這需要在電力市場中,將綠色電力從常規能源中分離出來,單獨售賣,為綠色電力定制一個與傳統能源差異化交易的市場。通過這個專屬賽道,綠色電力資源配置將進一步被優化,綠色電力零碳屬性的電能價值和環境價值也能夠被充分挖掘。
■ 在發電側,能夠有效吸引新能源發電建設投資、助力我省新能源行業發展,助推新能源主體地位的構建。
■ 在用戶側,能夠幫助外向型企業用戶提升國際競爭力,幫助有高度社會責任感助力雙碳目標的企業找到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的方法。
■ 在電網側,綠電交易市場能夠引導新能源發電企業加大儲能建設投資,通過新型的電力市場化機制有效疏導新能源高滲透率下的電網建設成本。
目前,浙江省綠色電力市場化交易主要針對兩類用戶:一類是外向型企業,通過使用綠色電力,賦予產品綠色屬性,增加國際產品銷量,提升國際競爭力。第二類是高度社會責任感企業。主要包括在社會責任報告中需要體現綠電消費的知名企業、效益較好的國資企業等。
《關于開展2021年浙江省綠色電力市場化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得到了國家發改委高度的關注,并于5月底組織綠電交易試點工作方案專題會議,明確近期將出臺試點工作方案并組織首場綠電試點交易。
為了讓更多的人關注綠電交易,形成綠色用能意識,打造綠色電力消費生態圈,國網浙江電力積極作為,主動配合此次綠電試點交易各項工作,并成功爭取浙江專場成為首場綠電試點交易。
此次即將開展的綠色電力市場化交易主要有兩個特別之處:一是首創用戶側競價的交易模式。通過市場發現綠電價格,引導用戶競價購買,充分挖掘綠電的零碳價值。二是首創用戶側的綠色電力交易憑證,推動國家建立國際認可的綠色電力消費認證體系。
未來,如果綠色電力交易與碳交易市場、用能權管理制度能夠有效銜接,用戶可以通過購買綠電抵扣碳排放量,或者在“能源雙控”時,從企業的綜合能源消費量中沖抵,則用戶的需求量將會有巨大的漲幅空間。
隨著綠色電力市場交易的常態化開展及相關機制的逐步建立,越來越多的新能源將在綠色電力市場上進行交易,必將進一步提高新能源的的消納水平,促進新能源的發展,有效助推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市場體系建設。同時,在全球碳中和及國際經濟秩序重新構建背景下,為中國在標準、技術、經貿、資金等四大全球新博弈中占據先機,掌握全球低碳發展領導權作出積極貢獻。
在“雙碳”目標下,如何有效挖掘新能源的零碳價值,提高新能源發電的投資回報率,促進新能源發展?如何讓企業用戶有更好的綠電消費體驗,綠色電力市場交易是解決這些難題的有效途徑。
什么是綠色電力市場化交易?
綠色電力市場化交易并不是一個新鮮的概念,早在20世紀90年代,美國一家公用電力公司向用戶推出第一個綠色電力交易項目,允許消費者自愿認購可再生能源,以支持電力公司加大對可在生能源技術的投資。
綠色電力市場化交易主要是指準入的電力用戶與并網的新能源發電企業,通過雙邊談判、集中競價、掛牌等方式開展的市場化交易,用以滿足企業用戶的綠電消費需求。

? 嘉興市最大的“漁光互補”水上光伏電站|周前 攝
在中國,東西部資源分布差異較大,不同的省份新能源發展現狀不同。在西北地區,新能源資源儲備豐富,新能源發電投資建設規模較大,而本地用電量規模有限,新能源消納困難。在電力市場設計中,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發電與常規電源發電沒有差異,都是當做普通的電力商品進行交易,省級層面并沒有單獨設計綠色電力市場。
近年來,在冬奧會、亞運會等重大活動中,都組織開展了綠色電力專項交易,并以發電側降價、為用戶側讓利的目標為主。同樣也在開展這樣的專項交易。5月20日,國網浙江電力啟動以“紅船領航百年路·綠電助力新征程”為主題的建黨百年嘉興紅色場館綠電專項交易,組織江蘇、安徽新能源發電企業向嘉興地區紅色場館供應平價綠色電力。
但放眼全國,目前并沒有常態化運行的綠色電力市場化交易。為何?
這是由于當前我國電力市場上交易的主要還是由傳統化石能源所生產的電力,新能源電力所占比重并不高。這很大因素是由于新能源有較高的投資建設成本,電網要適應并疏導新能源的并網需要增加電網建設成本,再加上運維和輔助服務成本等費用,使其難以與傳統能源同臺競爭。

? 海寧尖山50兆瓦光伏發電站|陳俊華 攝
那如何讓更多的新能源在電力市場上進行交易呢?這就需要改變新能源的消納模式,使其從政策補貼向市場導向模式轉型,建立常態化運行的綠色電力交易市場。在這個過程中,又會遭遇哪些問題呢?
首先,是關于綠色電力的零碳屬性的認證管理問題。綠色電力從生產到交易到核銷的整個過程,需要一套完整的管理體系來保證其綠色電力的零碳屬性的唯一性。目前,國家頂層設計還未出臺一套完整的政策體系和交易管理體系。
其次,國內尚未有成熟的綠色電力市場化交易政策可以遵循。國際上對于綠電交易和綠證相關政策也缺乏統一制度標準。
當然,還有一個問題很關鍵,那就是知曉并愿意了解綠色電力、購買綠色電力的用戶還很少。目前,知曉并愿意購買綠色電力的用戶大多數都還停留在高度社會責任感企業、大型進出口企業等。原因是由于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高度社會責任感企業會愿意購買綠色電力來彰顯其社會責任。而對大型進出口企業而言,購買綠色電力會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因此他們對于綠色電力會比較青睞。
浙江如何通過綠色電力市場化交易促進新能源發展?
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推進,電力市場也逐步發展起來。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浙江以市場化改革為方向,深化落實電力體制改革各項工作,努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5月7日,在國網浙江電力積極推動下,浙江省發展改革委、浙江省能源局與浙江能源監管辦聯合印發《關于開展2021年浙江省綠色電力市場化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標志著浙江省綠色電力市場化交易試點拉開帷幕,意味著在全省范圍內開展綠電交易有了政策指導和支持,綠電交易體制機制得以進一步健全。
那綠色電力市場交易如何常態化運行呢?
這需要在電力市場中,將綠色電力從常規能源中分離出來,單獨售賣,為綠色電力定制一個與傳統能源差異化交易的市場。通過這個專屬賽道,綠色電力資源配置將進一步被優化,綠色電力零碳屬性的電能價值和環境價值也能夠被充分挖掘。
■ 在發電側,能夠有效吸引新能源發電建設投資、助力我省新能源行業發展,助推新能源主體地位的構建。
■ 在用戶側,能夠幫助外向型企業用戶提升國際競爭力,幫助有高度社會責任感助力雙碳目標的企業找到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的方法。
■ 在電網側,綠電交易市場能夠引導新能源發電企業加大儲能建設投資,通過新型的電力市場化機制有效疏導新能源高滲透率下的電網建設成本。
目前,浙江省綠色電力市場化交易主要針對兩類用戶:一類是外向型企業,通過使用綠色電力,賦予產品綠色屬性,增加國際產品銷量,提升國際競爭力。第二類是高度社會責任感企業。主要包括在社會責任報告中需要體現綠電消費的知名企業、效益較好的國資企業等。
《關于開展2021年浙江省綠色電力市場化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得到了國家發改委高度的關注,并于5月底組織綠電交易試點工作方案專題會議,明確近期將出臺試點工作方案并組織首場綠電試點交易。
為了讓更多的人關注綠電交易,形成綠色用能意識,打造綠色電力消費生態圈,國網浙江電力積極作為,主動配合此次綠電試點交易各項工作,并成功爭取浙江專場成為首場綠電試點交易。
此次即將開展的綠色電力市場化交易主要有兩個特別之處:一是首創用戶側競價的交易模式。通過市場發現綠電價格,引導用戶競價購買,充分挖掘綠電的零碳價值。二是首創用戶側的綠色電力交易憑證,推動國家建立國際認可的綠色電力消費認證體系。

? 富陽保利電梯光伏|黃輝 攝
未來,如果綠色電力交易與碳交易市場、用能權管理制度能夠有效銜接,用戶可以通過購買綠電抵扣碳排放量,或者在“能源雙控”時,從企業的綜合能源消費量中沖抵,則用戶的需求量將會有巨大的漲幅空間。
隨著綠色電力市場交易的常態化開展及相關機制的逐步建立,越來越多的新能源將在綠色電力市場上進行交易,必將進一步提高新能源的的消納水平,促進新能源的發展,有效助推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市場體系建設。同時,在全球碳中和及國際經濟秩序重新構建背景下,為中國在標準、技術、經貿、資金等四大全球新博弈中占據先機,掌握全球低碳發展領導權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