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光伏產業拉開快速擴張的序幕,據光伏相關媒體粗略統計,在2019年以隆基、中環、晶科等主流光伏企業為代表的光伏業擴產計劃超200GW,總投超1000億。
2020年,據世紀新能源網粗略統計,以電池、組件為主的擴產項目(包括協議項目、募資項目、擴產新增項目等)超100項,總容量達840+GW,總投超3420億。其中,組件相關項目超86個,相關規模超387GW;電池相關項目超47項,相關規模超285GW。其他則涉及硅片、玻璃、膠膜等相關。
由上表相關數據統計:隆基,共涉及7個項目,總容量超77GW,總投超269億元;通威,共涉及9個項目,總容量超101GW,總投超473億元;晶澳,共涉及16個項目,總容量超151.6GW,總投超415.5億元;天合,共涉及11個項目,總容量超107.5GW,總投超315.5億元。
組件龍頭企業晶科共涉及5個項目,其中組件項目3個,總容量為38.8GW;電池項目2個,總容量為9.3GW。總投254.2億元。
2020年8月SNEC期間,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在面對上游漲價“卡脖兒”時曾表示:頭部一線組件制造商,將從中吸取經驗。未來戰略應適度考慮提高自己的垂直一體化程度。2020年9月,錢晶在接受世紀新能源網采訪時亦表示:產能是晶科的瓶頸。彼時,晶科的工作是盡量完善垂直一體化,增加自身一體化實力。按照當時的規劃,晶科在2020年年底組件產能將增加5GW,總產能升至30GW。在2021年晶科將發力電池和硅片,電池則為重點。
后續,多家組件企業的行動也驗證了錢晶2020年8月的說法——頭部組件企業陸續提升自身的垂直一體化程度。晶澳、天合、東方日升、億晶等企業都在產業垂直一體化上有所動作。尤其天合與通威的合作(年產 4 萬噸高純晶硅項目、年產 15GW 拉棒項目、年產 15GW 切片項目、年產 15GW 高效晶硅電池項目)引起行業熱議,影響頗大。
2020年下半年,隨著我國“30·60”目標的提出,以及多項積極政策的相繼落地,“十四五”期間,以風、光為代表的新能源獲得快速發展成為大概率事件。
截至目前,山東、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河北、吉林、黑龍江、遼寧、湖北、浙江、海南、陜西、江西、貴州、四川、廣西、安徽等多省市發布“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內容利好新能源發展。
在2020年12月舉行的中國光伏行業年度大會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任育之透露,“十四五”期間國家能源局將推進一批示范項目建設,推動“光伏+儲能”、光伏制氫、光伏治沙、光伏直供等新產業新業態,并實施一批行動計劃。
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度新能源指數上漲73.70%,其中光伏產業指數漲幅為110.94%。
在此大環境下,多家實力企業發力風、光業務。
2021年1月7日,中國石化邀請協鑫、天合、隆基、中環等4家光伏能源企業,共同召開新能源產業發展視頻對話會,就新能源產業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展開深入探討。
2021年1月6日,中國核電完成收購中核匯能的股權交割,中核匯能成為其全資子公司。此次收購也是中國核電自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股權收購項目。其將加快中國核電以“核電+新能源”產業發展戰略的實施。交易對價超 21億。中國核電完成對中核匯能收購后,控股在運新能源裝機容量達528.69萬千瓦,其中風電178.64萬千瓦,光伏350.05萬千瓦;在建裝機容量170.24萬千瓦,其中風電34.00萬千瓦,光伏136.24萬千瓦。
據世紀新能源網粗略統計,僅國家電投、大唐、華能、中廣核、三峽、國家能源集團、華電七企,其 “十四五”規劃目標為到2025年光伏190-200GW左右。
在2021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再次被提及,且被列入了2021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任務,強調大力發展新能源。
……
對于已經到來的2021年,中國光伏企業面對大勢將有著怎樣的表現,值得期待。
2020年,據世紀新能源網粗略統計,以電池、組件為主的擴產項目(包括協議項目、募資項目、擴產新增項目等)超100項,總容量達840+GW,總投超3420億。其中,組件相關項目超86個,相關規模超387GW;電池相關項目超47項,相關規模超285GW。其他則涉及硅片、玻璃、膠膜等相關。
由上表相關數據統計:隆基,共涉及7個項目,總容量超77GW,總投超269億元;通威,共涉及9個項目,總容量超101GW,總投超473億元;晶澳,共涉及16個項目,總容量超151.6GW,總投超415.5億元;天合,共涉及11個項目,總容量超107.5GW,總投超315.5億元。
組件龍頭企業晶科共涉及5個項目,其中組件項目3個,總容量為38.8GW;電池項目2個,總容量為9.3GW。總投254.2億元。



2020年8月SNEC期間,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在面對上游漲價“卡脖兒”時曾表示:頭部一線組件制造商,將從中吸取經驗。未來戰略應適度考慮提高自己的垂直一體化程度。2020年9月,錢晶在接受世紀新能源網采訪時亦表示:產能是晶科的瓶頸。彼時,晶科的工作是盡量完善垂直一體化,增加自身一體化實力。按照當時的規劃,晶科在2020年年底組件產能將增加5GW,總產能升至30GW。在2021年晶科將發力電池和硅片,電池則為重點。
后續,多家組件企業的行動也驗證了錢晶2020年8月的說法——頭部組件企業陸續提升自身的垂直一體化程度。晶澳、天合、東方日升、億晶等企業都在產業垂直一體化上有所動作。尤其天合與通威的合作(年產 4 萬噸高純晶硅項目、年產 15GW 拉棒項目、年產 15GW 切片項目、年產 15GW 高效晶硅電池項目)引起行業熱議,影響頗大。
2020年下半年,隨著我國“30·60”目標的提出,以及多項積極政策的相繼落地,“十四五”期間,以風、光為代表的新能源獲得快速發展成為大概率事件。
截至目前,山東、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河北、吉林、黑龍江、遼寧、湖北、浙江、海南、陜西、江西、貴州、四川、廣西、安徽等多省市發布“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內容利好新能源發展。
在2020年12月舉行的中國光伏行業年度大會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任育之透露,“十四五”期間國家能源局將推進一批示范項目建設,推動“光伏+儲能”、光伏制氫、光伏治沙、光伏直供等新產業新業態,并實施一批行動計劃。
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度新能源指數上漲73.70%,其中光伏產業指數漲幅為110.94%。
在此大環境下,多家實力企業發力風、光業務。
2021年1月7日,中國石化邀請協鑫、天合、隆基、中環等4家光伏能源企業,共同召開新能源產業發展視頻對話會,就新能源產業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展開深入探討。
2021年1月6日,中國核電完成收購中核匯能的股權交割,中核匯能成為其全資子公司。此次收購也是中國核電自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股權收購項目。其將加快中國核電以“核電+新能源”產業發展戰略的實施。交易對價超 21億。中國核電完成對中核匯能收購后,控股在運新能源裝機容量達528.69萬千瓦,其中風電178.64萬千瓦,光伏350.05萬千瓦;在建裝機容量170.24萬千瓦,其中風電34.00萬千瓦,光伏136.24萬千瓦。
據世紀新能源網粗略統計,僅國家電投、大唐、華能、中廣核、三峽、國家能源集團、華電七企,其 “十四五”規劃目標為到2025年光伏190-200GW左右。
在2021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再次被提及,且被列入了2021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任務,強調大力發展新能源。
……
對于已經到來的2021年,中國光伏企業面對大勢將有著怎樣的表現,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