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美國交通基礎設施法案(America’s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Act of2019,ATIA)為公共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劃撥了資金,也是有史以來為美國高速公路管理提供的最大資金額度的一部分。
該法案將授權2,870億美元用于未來五年的公路信托基金業務。擬議的十億美元或將用于建設替代性燃料站,為電力、天然氣和氫氣站的開發提供非??陀^的經濟補助。
"截至2018年底,北美共有超過175萬輛電動汽車,比2017年增加了近60%。滿足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的需求大于其他兩種燃料(天然氣和氫氣)。"Wood Mackenzie研究總監BenKellison表示。
美國公共事業項目及ATIA對于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投資預測
電動汽車現已成為全球大趨勢。預計2020年,全球將有940萬輛電動汽車行駛在路上,有700萬個住宅充電點可使用。到2030年,這些數字將攀升至7,400萬輛電動汽車和3,000萬個充電點。
電動汽車充電站:支持電動汽車市場份額增長
在接下來的二十年中,交通運輸行業將迎來幾個顛覆性技術的沖擊,包括電動汽車、汽車共享、微移動管理及無人駕駛汽車。使用電池的動力系統興起也將對電力和化石燃料價值鏈產生重大影響,增加電網運營商的壓力,也因此需運輸和公用事業部門之間更加協調運轉。
提供打車服務的企業也在使用數字技術來篩選和雇用大量的承運人員,與傳統的出租車服務和第三方運輸/派送服務形成競爭。微移動管理技術搶占了私人交通運營商和公共服務事業服務的市場份額,也可以通過APP提供具有固定或可選的下車位置。無人駕駛汽車將帶來車輛所有權模式創新,開發新的收入來源,并大幅降低成本。
電動汽車充電站市場:3大機遇
許多國家都在積極推廣電動汽車,包括直接投資、制定法規及監管措施、實行補貼機制等。
1、監管:能源市場和公用事業法規需要通過簡化監管流程和促進合作來支持電動汽車的增長。
2、合作:鼓勵利益相關者支持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包括公私合作伙伴關系和行業聯盟。
3、軟件:互操作性、智能充電、電子漫游和新平臺的增長將使汽車制造商、網絡和服務提供商及相關設備制造商聯合起來。
充電站設施建設:4大挑戰
盡管市場成熟,但電動汽車充電站設施也面臨一些可能阻礙未來增長的關鍵因素:
1、續航里程:強大的續航能力意味著更大的電池容量。公共快充電站的投資將補足公共和私人充電樁的補足,智能充電和V2G技術對于降低2級充電基礎設施的電網壓力至關重要。
2、用戶行為:根據智能充電的使用情況,用戶采用的充電模式也將在一天特定時間內影響電網,尤其是對于特定的配電饋線、變電站或輸電區域的影響。
3、多層住宅(MUD)滲透:針對公寓型多層住宅的居民推廣電動汽車的營銷模式,與針對單戶住宅居民的模式不同。前者將不得不使用住宅樓、工作場所和公共充電樁,其充電需求對于充電樁的地理位置、營銷模式產生不確定性。
4、共享式電動車:車輛充電所需的時間仍然是阻礙共享電動車全面開花的主要障礙。共享電動車的盈利模式是依賴于租賃價格,而不是靠時間。因此,浪費在充電上每一分鐘,就是讓車輛閑置沒有盈利的每一分鐘。續航里程較長的電動汽車在這方面的顧慮較小,但仍可能無法提供足夠的電量完成往返通勤。因此,在交通流量較大的地方配置快充電樁能夠減少充電時間,讓用戶再次返航。
公共充電站是電動汽車市場份額增長的關鍵
公共充電設施的完善是促使電動汽車大量使用的主要因素。若電動汽車銷售疲軟,開發、擁有和運營公共充電設施的經濟效益將因使用率低而減少。矛盾點在于,若不配備大規模的公共充電站,許多潛在的電動汽車客戶將受到“續航里程”焦慮的影響,而其余部分用戶也不愿意使用電動汽車。
該法案將授權2,870億美元用于未來五年的公路信托基金業務。擬議的十億美元或將用于建設替代性燃料站,為電力、天然氣和氫氣站的開發提供非??陀^的經濟補助。
"截至2018年底,北美共有超過175萬輛電動汽車,比2017年增加了近60%。滿足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的需求大于其他兩種燃料(天然氣和氫氣)。"Wood Mackenzie研究總監BenKellison表示。
美國公共事業項目及ATIA對于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投資預測

電動汽車充電站:加速全球基礎設施建設
電動汽車現已成為全球大趨勢。預計2020年,全球將有940萬輛電動汽車行駛在路上,有700萬個住宅充電點可使用。到2030年,這些數字將攀升至7,400萬輛電動汽車和3,000萬個充電點。
電動汽車充電站:支持電動汽車市場份額增長
在接下來的二十年中,交通運輸行業將迎來幾個顛覆性技術的沖擊,包括電動汽車、汽車共享、微移動管理及無人駕駛汽車。使用電池的動力系統興起也將對電力和化石燃料價值鏈產生重大影響,增加電網運營商的壓力,也因此需運輸和公用事業部門之間更加協調運轉。
提供打車服務的企業也在使用數字技術來篩選和雇用大量的承運人員,與傳統的出租車服務和第三方運輸/派送服務形成競爭。微移動管理技術搶占了私人交通運營商和公共服務事業服務的市場份額,也可以通過APP提供具有固定或可選的下車位置。無人駕駛汽車將帶來車輛所有權模式創新,開發新的收入來源,并大幅降低成本。
電動汽車充電站市場:3大機遇
許多國家都在積極推廣電動汽車,包括直接投資、制定法規及監管措施、實行補貼機制等。
1、監管:能源市場和公用事業法規需要通過簡化監管流程和促進合作來支持電動汽車的增長。
2、合作:鼓勵利益相關者支持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包括公私合作伙伴關系和行業聯盟。
3、軟件:互操作性、智能充電、電子漫游和新平臺的增長將使汽車制造商、網絡和服務提供商及相關設備制造商聯合起來。
充電站設施建設:4大挑戰
盡管市場成熟,但電動汽車充電站設施也面臨一些可能阻礙未來增長的關鍵因素:
1、續航里程:強大的續航能力意味著更大的電池容量。公共快充電站的投資將補足公共和私人充電樁的補足,智能充電和V2G技術對于降低2級充電基礎設施的電網壓力至關重要。
2、用戶行為:根據智能充電的使用情況,用戶采用的充電模式也將在一天特定時間內影響電網,尤其是對于特定的配電饋線、變電站或輸電區域的影響。
3、多層住宅(MUD)滲透:針對公寓型多層住宅的居民推廣電動汽車的營銷模式,與針對單戶住宅居民的模式不同。前者將不得不使用住宅樓、工作場所和公共充電樁,其充電需求對于充電樁的地理位置、營銷模式產生不確定性。
4、共享式電動車:車輛充電所需的時間仍然是阻礙共享電動車全面開花的主要障礙。共享電動車的盈利模式是依賴于租賃價格,而不是靠時間。因此,浪費在充電上每一分鐘,就是讓車輛閑置沒有盈利的每一分鐘。續航里程較長的電動汽車在這方面的顧慮較小,但仍可能無法提供足夠的電量完成往返通勤。因此,在交通流量較大的地方配置快充電樁能夠減少充電時間,讓用戶再次返航。
公共充電站是電動汽車市場份額增長的關鍵
公共充電設施的完善是促使電動汽車大量使用的主要因素。若電動汽車銷售疲軟,開發、擁有和運營公共充電設施的經濟效益將因使用率低而減少。矛盾點在于,若不配備大規模的公共充電站,許多潛在的電動汽車客戶將受到“續航里程”焦慮的影響,而其余部分用戶也不愿意使用電動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