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儲能行業相關政策主要集中在:制定儲能的發展路線圖;采用稅收優惠或補貼的方式促進儲能成本下降和規模應用;通過開放區域電力市場,為儲能應用實現多重價值、提供高品質服務創造平臺。
全球儲能行業步入發展初期,美、中、日領跑
儲能技術是滿足可再生能源大規模接入的重要手段,也是分布式能源系統、電動汽車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能源互聯網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全球各國對儲能發展頗為重視,相繼出臺了推動儲能行業發展的支持政策。
各國儲能行業相關政策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在儲能尚未推廣或剛剛起步的國家或地區,發展儲能逐漸被納入國家戰略規劃,政府開始制定儲能的發展路線圖;在儲能已具備一定規模或產業相對發達的國家或地區,政府多采用稅收優惠或補貼的方式,以促進儲能成本下降和規模應用(尤其是用戶側的應用);在儲能逐步深入參與輔助服務市場的國家或地區,政府通過開放區域電力市場,為儲能應用實現多重價值、提供高品質服務創造平臺。
在各國政策推動下,全球儲能行業已步入發展初期,有國家甚至邁向商業化階段。具體規模來看,根據CNESA統計,截至2018年12月底,全球已投運儲能項目的累計裝機規模為180.9GW。其中,抽水蓄能的累計裝機規模最大,為170.7GW,占比94%。
抽水蓄能比重超過九成,主要得益于其成熟的技術以及較低的成本。相比之下,電化學儲能才是應用范圍最為廣泛、發展潛力最大的儲能技術。截至2018年底,全球累計投運電化學儲能裝機規模達到4868.3MW,同比增長66.3%。
各類電化學儲能技術中,鋰離子電池儲能技術的響應時間更快,能夠及時并持續向電網供電,確保電網的穩定性,因此累積裝機占比最大,截至2018年底,所占比重達86%;其次是鈉硫電池、鉛蓄電池,占比均為6%。
區域分布方面,美國、中國、日本依舊占據儲能項目裝機的領先地位,其中美國仍是全球最大的儲能市場。根據GTM Research數據,2017年,美國新增儲能電力431MW,居全球首位;截至2017年末,美國儲能累積部署達到1.08GW,預計2018年的部署將超過1.2GW。
不過,印度、澳大利亞等新興市場表現也十分突出。例如,未來三五年內,印度有望依托不斷提升的電池產品制造能力,陸續啟動儲能技術在電動汽車、柴油替代、可再生能源并網、無電地區供電等領域的應用。
成本下降、政策支持,全球儲能將保持穩定增長
市場趨勢來看,在儲能技術研發與項目開發經驗、儲能補貼政策與發展戰略目標、風能及太陽能發展規模、分布式能源發展規模、電力價格水平、分時價格、電力需求側收費、輔助服務市場等因素驅動下,全球儲能行業發展前景廣闊,未來將保持穩步增長態勢。
技術趨勢來看,儲能的迅速發展有賴于儲能技術的革新帶動成本大幅度下降。隨著儲能規模化的推廣和應用,電池系統的性能和成本逐漸成為影響行業快速發展的瓶頸問題。圍繞高能量密度、低成本、高安全性、長壽命的目標,各國都在制定研發計劃提升本國的電池研發和制造能力。
政策趨勢來看,開放、規范、完善的電力市場是儲能真正發揮優勢的舞臺。未來各國配套政策將加快推進電力現貨市場、輔助服務市場等市場建設進度,通過市場機制體現電能量和各類輔助服務的合理價值,給儲能技術提供發揮優勢的平臺。
競爭趨勢來看,在政策支持逐步明朗的背景下,基于對產業前景的穩定預期,光伏企業、分布式能源企業、電力設備企業、動力電池企業、電動汽車企業等紛紛進入,加大力度布局,開拓儲能市場,全球儲能行業競爭或將加劇。
全球儲能行業步入發展初期,美、中、日領跑
儲能技術是滿足可再生能源大規模接入的重要手段,也是分布式能源系統、電動汽車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能源互聯網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全球各國對儲能發展頗為重視,相繼出臺了推動儲能行業發展的支持政策。
各國儲能行業相關政策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在儲能尚未推廣或剛剛起步的國家或地區,發展儲能逐漸被納入國家戰略規劃,政府開始制定儲能的發展路線圖;在儲能已具備一定規模或產業相對發達的國家或地區,政府多采用稅收優惠或補貼的方式,以促進儲能成本下降和規模應用(尤其是用戶側的應用);在儲能逐步深入參與輔助服務市場的國家或地區,政府通過開放區域電力市場,為儲能應用實現多重價值、提供高品質服務創造平臺。

在各國政策推動下,全球儲能行業已步入發展初期,有國家甚至邁向商業化階段。具體規模來看,根據CNESA統計,截至2018年12月底,全球已投運儲能項目的累計裝機規模為180.9GW。其中,抽水蓄能的累計裝機規模最大,為170.7GW,占比94%。

抽水蓄能比重超過九成,主要得益于其成熟的技術以及較低的成本。相比之下,電化學儲能才是應用范圍最為廣泛、發展潛力最大的儲能技術。截至2018年底,全球累計投運電化學儲能裝機規模達到4868.3MW,同比增長66.3%。

各類電化學儲能技術中,鋰離子電池儲能技術的響應時間更快,能夠及時并持續向電網供電,確保電網的穩定性,因此累積裝機占比最大,截至2018年底,所占比重達86%;其次是鈉硫電池、鉛蓄電池,占比均為6%。

區域分布方面,美國、中國、日本依舊占據儲能項目裝機的領先地位,其中美國仍是全球最大的儲能市場。根據GTM Research數據,2017年,美國新增儲能電力431MW,居全球首位;截至2017年末,美國儲能累積部署達到1.08GW,預計2018年的部署將超過1.2GW。

不過,印度、澳大利亞等新興市場表現也十分突出。例如,未來三五年內,印度有望依托不斷提升的電池產品制造能力,陸續啟動儲能技術在電動汽車、柴油替代、可再生能源并網、無電地區供電等領域的應用。
成本下降、政策支持,全球儲能將保持穩定增長
市場趨勢來看,在儲能技術研發與項目開發經驗、儲能補貼政策與發展戰略目標、風能及太陽能發展規模、分布式能源發展規模、電力價格水平、分時價格、電力需求側收費、輔助服務市場等因素驅動下,全球儲能行業發展前景廣闊,未來將保持穩步增長態勢。
技術趨勢來看,儲能的迅速發展有賴于儲能技術的革新帶動成本大幅度下降。隨著儲能規模化的推廣和應用,電池系統的性能和成本逐漸成為影響行業快速發展的瓶頸問題。圍繞高能量密度、低成本、高安全性、長壽命的目標,各國都在制定研發計劃提升本國的電池研發和制造能力。
政策趨勢來看,開放、規范、完善的電力市場是儲能真正發揮優勢的舞臺。未來各國配套政策將加快推進電力現貨市場、輔助服務市場等市場建設進度,通過市場機制體現電能量和各類輔助服務的合理價值,給儲能技術提供發揮優勢的平臺。
競爭趨勢來看,在政策支持逐步明朗的背景下,基于對產業前景的穩定預期,光伏企業、分布式能源企業、電力設備企業、動力電池企業、電動汽車企業等紛紛進入,加大力度布局,開拓儲能市場,全球儲能行業競爭或將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