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GTM上一個調查報告――《2010-2015年光伏技術、產品及成本預測》,全球太陽能光伏電池板產量今年(2010)將突破15GW。然而,主要市場補貼的下降,將導致2011年及以后太陽能電池板產量的增長緩慢,但在2013年仍將超過25GW。同時,生產商間的競爭激烈和精良的技術會使電池板價格到2012年降到每瓦1美元以下。
近300頁的《2010-2015年光伏技術、產品及成本預測》提供了255余個樣品的豐富數據,樣品覆蓋整個光伏供應全產業鏈,包括了從多晶硅、硅片、電池到組件制造。除了對產量和組件的價格進行了預測,報告還在光伏技術性質、生產者各自的生產成本、市場動態、競爭定位以及行業模式分析方面做了一系列調查。
GTM報告作者,資深光伏產業分析員Shyam Mwhta 說:“在過去的一年半時間里,我們目睹了全球光伏產業的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復雜和動蕩的局面。供應鏈由于需求劇烈增加充滿了發展機會,行業已經以全新、低成本的技術以及更加成熟的行業模式來面對這樣的競爭和動態?!?BR>
光伏行業產能的增加也引發了全球光伏技術的價格競爭,然而,First Solar在2010年初期便實現了薄膜電池低于每瓦1美元的成本。 據《2010-2015年光伏技術、產品及成本預測》,到2012年,光伏行業會達到其下一個里程碑――電池板終端市場價格降到每瓦1美元。
Mehta說,隨著光伏產業持續商業化、生產成本的逐漸降低,First Solar以及中國一些頂尖光伏公司正逐步擴產,我們這些全球定價分析項目以及高價太陽能電池板生產商會變得無足輕重,壓力倍增。無論通過產品分化、委約生產、技術創新還是全面整合,高成本生產必須發展不同的商業模式,才能在長期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下去。
2013年前,在生產成本、生產效率以及融資能力方面,前15名最成功的太陽能電池板生產商以及公司總部所在地。報告評估結果顯示如下:
1. 第一太陽能 (美國) 9. Solar Frontier (日本)
2. 天合光能 (中國) 10. SunPower (美國)
3. 英利新能源 (中國) 11. 夏普 (日本)
4. 尚德太陽能電力(中國) 12. 阿特斯太陽能 (中國)
5. 挪威可再生能源部 (挪威) 13. 億晶光電 (中國)
6. 正泰太陽能 (中國) 14. Abound Solar (美國)
7. Solibro GmbH (德國) 15. 林洋新能源 (中國)
8. 塞維LDK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