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電所黨員服務隊員現場了解李曉文的用電需求
初秋時節,驅車沿著寬闊的水泥道路,駛進上杭縣中都鎮軍聯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片綠油油的稻田,一眼望去,像是一塊塊翡翠鑲嵌在大地。徜徉在這片綠色海洋,誰能想到它的種植戶是一對“80后”夫妻——聚勝家庭農場負責人,通過“電能替代”等全程機械化生產,在充滿希望的田野上播撒綠色致富夢。
“再過個把月,水稻又要收割了,到時候稻子烘干機用電需求大,我們提前來檢查一下變壓器和線路,確保用電安全和穩定。”9月12日上午,國網上杭縣供電公司營銷部聯合中都供電所共產黨員服務隊隊員又一次來到聚勝家庭農場,為其檢修線路設備并現場了解農場主李曉文的用電需求。
上杭縣中都鎮是該縣著名的“魚米之鄉”。2013年,李曉文和妻子瞅準生態農業的發展前景,回到家鄉軍聯村種起了水稻。2014年,夫妻倆創建聚勝家庭農場,嘗試大規模種植水稻,承包了200多畝農田,但200多畝的水稻完全依靠人力耕種、收割等,既費時又費力。特別是十幾萬斤的稻子沒地方曬,并且還得“看老天爺的臉色”。

李曉文的聚勝家庭農場
“按照傳統方式曬稻子,只能看到天晴就拿出來曬,本來量就很大,場地不夠還得分一批一批拿出去曬,每一批至少要曬上五天,一個月也曬不完。”李曉文說,再加上上杭天氣多變,經常時晴時雨,一旦下雨天沒及時收,淋濕了的稻子容易發生霉變發芽,損失不小。”李曉文顯得很無奈。
了解到客戶的實際難題后,上杭供電公司主動為聚勝家庭農場量身定制“電能替代”方案——使用新型稻子烘干機,一臺烘干機一次性可以烘干12噸稻子,可以很好地解決“靠天吃飯”的難題。同時,上杭供電公司結合農網改造以及客戶用電需求,對農場配網進行全新規劃,新增一臺200千伏安的變壓器,并對線路進行增容改造,確保稻子烘干機安全可靠運行。
“電氣化改造后,別說十幾萬斤,就是幾十萬斤、幾百萬斤的稻子,也可以輕而易舉地曬干,再也不用看老天爺的‘臉色’了。”李曉文高興地說。
如今,有了充足可靠的電能供應,李曉文通過流轉土地的形式,從鎮里的3個行政村流傳土地800多畝,并引進5臺稻子烘干機以及插秧機、收割機、無人噴藥機等先進器械,還建起了600多平方米的糧倉。由此,農場實現了集種植基地—服務—加工—銷售為一體的規模化、規范化、機械化的現代農業生產經營模式,每年產值達200多萬元。2017年,農場累計用工3400人次,促進村民就業增收;并依托農場的“農民田間學校”,積極培訓農村科技致富帶頭人。目前,農場共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戶16戶。
堅持綠色發展,守護綠水青山。近年來,上杭縣供電公司積極融入福建生態文明建設,成立能效服務活動小組,大力宣傳推廣“電能替代”優勢,并為企業量身訂制“電能替代”方案,主動為客戶排憂解難,推進節能減排工作,助力綠色發展,促進實現百姓富與生態美的有機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