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位于云南大理州,是蒼山洱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大理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生態環境部22日對云南大理的洱海流域環境問題進行通報,認為大理州對洱海周邊旅游無序開發管控不到位,礦山生態破壞問題整改不力,洱海環湖生態遭到破壞,洱海水質呈下降趨勢。
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洱海部分污染物年均濃度較2015年上升,其中總磷上升27%、化學需氧量上升11%、總氮上升10%、綜合營養狀態指數上升8%、藻類細胞數上升68%、高錳酸鹽指數上升9%。2016—2017年,洱海水質類別均評價為Ⅲ類,連續兩年未達到水環境功能區Ⅱ類水質要求。
據統計,2013—2016年,洱海流域餐飲客棧出現“井噴”。洱海流域核心區內共排查在建違章建筑1084戶、餐飲客棧2498戶,其中1947戶證照不齊。違章建筑和違規餐飲客棧,侵占大量洱海湖濱帶,損害洱海生態環境。此外,2015—2016年,大理市審批環洱海拆舊建新高達4713戶,為餐飲客棧無序發展推波助瀾,導致大量生活污水直排環境,并出現了部分湖泊“邊治理、邊破壞”“居民退、房產進”等現象。
洱海流域大理石等礦產資源豐富。經排查,洱海流域內57家非煤礦山中,有9家違法生產、27家取締關停不徹底、19家未開展生態恢復或恢復效果差。如大理市瑞澤建材廠鳳翥頁巖礦等企業,在已責令關停情況下,長期以“來料加工”之名行違法生產之實,以清理山體塌方為由擅自私挖盜采等。
在高原湖泊中,洱海的情況并非孤例。22日,中央第六環境保護督察組向云南省反饋“回頭看”及專項督察情況,2016—2017年,除瀘沽湖和撫仙湖外,包括洱海在內的其余7個高原湖泊,水質均未達到水環境功能區要求。并由于考核不嚴,導致一些工作難以落實到位,截至2018年5月底,洱海流域已建成的村落污水處理設施,約80%不能穩定達標排放。
中央環保督察反饋,九大高原湖泊“十三五”規劃項目整體完工率僅20%。陽宗海應于2017年底前完工的環湖截污工程至今尚未建成,其服務范圍內每天有6000余噸污水直排環境等。流域內農業面源污染尚未得到有效管控。大理、玉溪等市州未嚴格按云南省“十三五”生態農業發展規劃要求調整種植業結構,洱海、撫仙湖、星云湖、杞麓湖等流域大蒜、蔬菜、花卉種植面積居高不下,面源污染問題突出。2017年洱海流域開展監測的12條農排溝出水總氮平均濃度超標4倍,其中團結溝總氮濃度最高超標21倍;納入監測的12個主要入湖河流斷面中,有6個不達標,嚴重影響洱海水質。
重金屬污染是云南省面臨的突出環境問題,也是督察的重點。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文山州80萬噸歷史遺留砷渣無害化處置進展緩慢,紅河州建水縣政府及有關部門對違法行為長期失察,致使5000余噸鉛鋅冶煉廢渣露天堆存,環境風險突出等。
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洱海部分污染物年均濃度較2015年上升,其中總磷上升27%、化學需氧量上升11%、總氮上升10%、綜合營養狀態指數上升8%、藻類細胞數上升68%、高錳酸鹽指數上升9%。2016—2017年,洱海水質類別均評價為Ⅲ類,連續兩年未達到水環境功能區Ⅱ類水質要求。
據統計,2013—2016年,洱海流域餐飲客棧出現“井噴”。洱海流域核心區內共排查在建違章建筑1084戶、餐飲客棧2498戶,其中1947戶證照不齊。違章建筑和違規餐飲客棧,侵占大量洱海湖濱帶,損害洱海生態環境。此外,2015—2016年,大理市審批環洱海拆舊建新高達4713戶,為餐飲客棧無序發展推波助瀾,導致大量生活污水直排環境,并出現了部分湖泊“邊治理、邊破壞”“居民退、房產進”等現象。
洱海流域大理石等礦產資源豐富。經排查,洱海流域內57家非煤礦山中,有9家違法生產、27家取締關停不徹底、19家未開展生態恢復或恢復效果差。如大理市瑞澤建材廠鳳翥頁巖礦等企業,在已責令關停情況下,長期以“來料加工”之名行違法生產之實,以清理山體塌方為由擅自私挖盜采等。
在高原湖泊中,洱海的情況并非孤例。22日,中央第六環境保護督察組向云南省反饋“回頭看”及專項督察情況,2016—2017年,除瀘沽湖和撫仙湖外,包括洱海在內的其余7個高原湖泊,水質均未達到水環境功能區要求。并由于考核不嚴,導致一些工作難以落實到位,截至2018年5月底,洱海流域已建成的村落污水處理設施,約80%不能穩定達標排放。
中央環保督察反饋,九大高原湖泊“十三五”規劃項目整體完工率僅20%。陽宗海應于2017年底前完工的環湖截污工程至今尚未建成,其服務范圍內每天有6000余噸污水直排環境等。流域內農業面源污染尚未得到有效管控。大理、玉溪等市州未嚴格按云南省“十三五”生態農業發展規劃要求調整種植業結構,洱海、撫仙湖、星云湖、杞麓湖等流域大蒜、蔬菜、花卉種植面積居高不下,面源污染問題突出。2017年洱海流域開展監測的12條農排溝出水總氮平均濃度超標4倍,其中團結溝總氮濃度最高超標21倍;納入監測的12個主要入湖河流斷面中,有6個不達標,嚴重影響洱海水質。
重金屬污染是云南省面臨的突出環境問題,也是督察的重點。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文山州80萬噸歷史遺留砷渣無害化處置進展緩慢,紅河州建水縣政府及有關部門對違法行為長期失察,致使5000余噸鉛鋅冶煉廢渣露天堆存,環境風險突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