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英利1998年進入光伏行業算起,已走過22年。2015年12月英利發布的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英利綠色能源虧損金額高達5.035億美元,資產負債率更攀升至121.3%。2016年1月20日,一份中國銀監會印發的“關于印發《英利集團資產債務重組工作座談會紀要》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顯示,銀監會和國家能源局支持對英利資產債務重組。意味著英利集團正式啟動債務重組程序。
經過近5年的艱苦談判,2020年11月20日,保定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批準《英利能源(中國)有限公司等六家公司合并重整計劃》,英利重組進入執行階段。
根據重整計劃,英利公司重整將采取金融債務留債+債轉股、經營債務合理分期償還、第三方平臺注入資金持股的方式實現。轉股債權人將通過合資控股平臺、地方政府將通過控股公司成為新英利的股東。重組后預計注入資金規模不少于20億元人民幣。 法院的一紙判決,讓英利重獲新生,也讓這些年一直苦苦守候的苗連生終于等來了他的答案。 法院批準重組的判決下發后,英利集團發布了一段苗連生的短視頻。視頻中的苗連生,仍然保持著一如既往的習慣:5:50出門跑步、做操;6:50在廠區門口迎接員工;7:20和員工打籃球娛樂;11:50給員工派水;下午和員工交流;18:00給員工包餃子。
截至11月25日早9點,該視頻收獲了5088個點贊,437條評論。留言評論者中,既有英利采購商,也有英利在職員工和離職員工。離職員工中,少的工作了一兩年,多的工作了十幾年。但不管在職時間多少,鮮少見到負面評價,評論中出現最多的,是“苗總瘦了”、“老苗加油”、“懷念英利的日子”等溫暖詞匯。
“成者王侯敗者賊”、“落魄的鳳凰不如雞”——在這個極度追求成功的時代,已經遠離巔峰很久的落難英雄苗連生非但沒被當成落水者痛打,反而收獲這么多的溫暖祝福,讓人不僅心生感慨和好奇: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這五年中,老苗經歷了什么?
退伍軍人崛起于光伏
苗連生,河北保定人,1956年出生,父母都是普通工人,舅舅是1932年保定著名的農民運動“高蠡暴動”的主要領導人。他13歲參軍入伍,28歲退伍轉業,15年的軍旅生涯中,先后參加過援越抗美戰爭和對越自衛反擊戰。
企業家中有軍人經歷的很多,但真正有參戰經歷的軍人很少。可能也正是這種戰爭中錘煉出來的勇敢、無畏、堅韌、有擔當和家國情懷的品格,才造就了日后獨一無二的苗連生。 80年代初,改革開放剛剛起步,從部隊轉業回家的苗連生敢為人先,成為了中國民營經濟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他生產過綠色蔬菜,做出過保定第一桶弱堿性電解水,開過保定第一批迪廳,甚至還當過幾天包工頭。而真正讓他淘到人生第一桶金的,是做化妝品代理。
“那時候,人們買化妝品都是到百貨商店,選擇性小、品質單一。我看準其中的商機,在保定開了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化妝品專賣店。生意最火爆的時候,我們是來多少貨就能立馬賣出多少貨,甚至進貨車剛開到店門口,貨物還沒來得及搬到店里的時候,就被客戶搶購空了。”
化妝品生意做得風生水起之時,一則新能源廣告的出現再次改變了苗連生的命運。“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報紙上看到一個豆腐塊大的報道,文章講述的是光伏產業將成為未來發展最快、最賺錢的產業。我茅塞頓開,決定進軍新能源產業。”
下定決心后,1993年,苗連生從日本引進一條太陽能霓虹燈生產線,正式涉足太陽能行業。
1996年,苗連生看準了一個有專項撥款的西部大開發的太陽能項目,但只能通過國家開發銀行發放。無奈之下,苗連生只能重組原來的化妝品公司,向保定高新區管委會下的一個投資公司出讓60%的股份。兩年后,保定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稱“英利新能源”)成立。
1999年,重組成功后的英利中標國家高技術產業化示范項目——四川阿壩太陽能送電到鄉的承建權,其多晶硅太陽能電池一期工程生產線也通過初步設計,投資約1.5億。
項目拿下來了,但更大的投資額度,意味著需要引入更多資本。在和天威集團多番交涉博弈后,2002年2月,天威集團旗下的天威保變、英利集團、北京中新立業科技投資咨詢有限公司三方決定對英利新能源增資擴股,股權比例為49%、45%、6%,高新區原來的股權變為債權。按照此前的“君子協定”,天威保變不干涉經營,以類似財務投資人身份參與。有了新的資本注入,英利新能源一期電池項目順利完工,產能3兆瓦。
2004年10月,英利新能源準備啟動二期工程,計劃投資4億。為了進一步獲得融資需求,英利新能源不得不忍痛向天威保變出售其所持2%股權,天威保變持股增至51%。盡管雙方仍約定天威保變不參與管理,但苗連生由此喪失了對英利新能源在法律意義上的絕對控制權。
天威保變的增資,讓英利新能源迅速成長為中國光伏產業的龍頭企業,但是也為其后期的發展設置了巨大障礙,特別是為了重新獲取控股權,苗連生不但付出了巨大的資金成本,也錯過了中國光伏企業在海外集中上市的寶貴時期。
2006年8月8日,商務部 國資委等六部門聯合頒布《關于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的規定》,對企業赴海外上市加強監管。為了趕在規定生效前完成公司重組,英利集團與保變天威達成協議,英利集團單方增資2500萬元,重新奪回控股權。增資當天,苗連生就在開曼群島成立了未來的海外上市主體——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英利綠色能源)。英利綠色能源經過兩輪私募后,終于在美國東部時間2007年6月8日上午9時30分坎坷上市。但股權之爭讓資本市場對英利綠色能源的估值在觀望中縮水。
上市當天,英利綠色能源開盤10.80美元,收于10.50美元,跌破11美元的發行價,而2005年12月14日尚德在同一地點上市時,股價大漲40%,收于21.20美元 。盡管如此,成功登陸紐交所的英利綠色能源還是成功融資3.19億美元。51歲的苗連生也以140億元的身家,榮登當年的“胡潤百富榜”河北首富。
更關鍵的是,隨著海外融資成功,英利的二期、三期擴產工廠順利完工,2009年,英利產能60兆瓦,躍居全國第一位,全球第四位。
草莽打法毀譽參半
苗連生贏了市場,卻“得罪”了不少同行,起因是報低價。
2008年,金融風暴以不可阻擋之勢席卷全球,而彼時的光伏產業依然沉溺在無限風光里,擴張增產如火如荼。“那是一個開門就有生意的時代,簡直就是從地上撿錢。”一位已經離開光伏圈的高管曾這樣描述2006年到2009年光伏的黃金年代。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2009年3月22日,國內最大的太陽能光伏電站敦煌10兆瓦光伏電站項目開標,英利報出了0.69元/度的“地獄價格”,這個報價遠遠低于當時業內2元左右的成本價。消息傳出,業內罵聲一片,苗連生也被戴上了“價格屠夫”的帽子。盡管如此,苗連生不為所動,在第二年國家推廣的“金太陽”工程報價中,英利又以10.5元/瓦的底價中標,這個價格比它在國外組件的售價要低2-3元/瓦。
“我們當時的本意就是想告訴很多人,太陽能是老百姓用得起的能源,同時告訴同行,只有通過技術進步、降低發電成本才能不斷發展。”事后談及此事,苗連生回應表示,光伏發電成本經過激烈的競爭早就已經降了下來,但行業為了維持高利潤保持默契,政府被蒙在鼓中,以為光伏發電價格真的高不可攀。“我們這么一弄,所有人都知道了,原來太陽能沒這么貴。”赤裸、直白、敢想、敢干,這種草莽英雄的打法,在隨后的世界杯冠名中,表現得更加明顯。
2010年6月11日,第19屆世界杯足球賽在南非開賽。在場邊的LED顯示屏中,當“中國·英利”的廣告出現在電視屏幕上,全國球迷奔走相告。事實上,這是自1930年創辦世界杯以來,贊助商中第一次出現中國企業的名字,也是全球第一家可再生能源企業參與世界杯盛宴。此后多年,不少英利的新員工中有相當比例因看到這個廣告而加入英利。
據悉,根據國際足聯對南非世界杯贊助商贊助費用的要求,贊助費底線是8000萬美元,再加上后期的廣告投入等宣傳費用,業內人士預估,英利至少得花5.4億元人民幣。將這么大一筆資金花在一個不可預測的領域,到底值不值?對于這樣的爭議,苗連生泰然處之,依然故我,四年后的巴西世界杯,英利的廣告牌再一次出現在場邊。
“英利贊助了兩次世界杯,兩次贊助世界杯的策略不同,相同的是主辦國都是我們的新市場。不同的是第一次我們就是亮亮相,讓世界聽個響。而這次巴西世界杯我們針對性非常強,不同球隊出來的時候我們的廣告會出現不同語言,并用‘光伏入戶’概念對國內民眾遠程放射,因為光伏產品本身就是一個很普通的電器產品,早晚會像消費品一樣進入市場。”官方解釋的背后,其實苗連生還是一個體育愛好者和參與者,他不僅堅持每天晨跑,閑暇時還會親自上場踢足球、打籃球,而且還組織了英利足球隊、籃球隊參加各種業余比賽,還曾經多次獲獎。
對于體育比賽的贊助,也不是始于世界杯。早在2006年,英利就贊助過德國凱澤斯勞滕的世界杯球場光伏發電工程的組件,還贊助過西甲球隊和拜仁慕尼黑。
困境之下彰顯本色 抵押全部身家不裁員
不管如何爭議,贊助世界杯還是讓英利贏得了足夠響亮的知名度。2012年、2013年,英利連續兩年穩坐全球第一出貨量。與之相對應的,卻是英利連續兩年凈虧損30.6億元和19.4億元,負債率不斷攀高。 公司陷入困境后,苗連生并沒有采取通用的裁員緩解壓力的辦法,而是選擇了和員工一起扛。
那段日子里,為了鼓舞士氣、增強凝聚力,他帶頭出操,和員工一起節衣縮食,帶著兩口大鍋走遍英利位于云南、廣東、廣西、山西等幾大生產基地,現場給員工燉魚、燉肉;英利的各大廠區里,“決戰”、“急行軍”、“千方百計”等各種帶著軍事風格的標語更是隨處可見。 帶頭拼殺將近兩年,英利的債務情況有所緩解,但經營狀況并沒有根本改善。
2015年5月25日上午,英利召開全員大會,苗連生當眾道歉,毫不諱言地通報了公司面臨的困境:“公司目前的情況,首先我本人負有最大的責任,造成今天高負債的局面,沒有任何人的責任,這是老苗的戰略失誤,所以老苗一定得帶領大家沖出去,一定帶領大家還要站在全球光伏行業的首位,這才是英利人的決心!”會議當天,苗連生決定將自己的全部資產抵押,與公司共度難關。
留守的老苗換來了員工的認可。一位英利離職員工說,“說實話,公司從管理層到普通員工,沒有一個說領導不好的。”雖然他離開了英利,但要是碰到說苗連生壞話的同行,他都會去跟對方辯駁一番。
盡管堵上了全部身家,但英利的情況仍在惡化。2015年10月,英利子公司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一筆超10億元的債務未能按期足額兌付,步入債務違約,截至到該年年末,英利負債近150億;2016年5月,該公司發行的總額14億元的債券也宣告違約。
沒能帶領員工打贏攻堅戰,2016年7月,苗連生辭任英利集團董事長,將接力棒交給了他的幾位“高管徒弟”——王向東、王亦逾、熊景峰、鄭小強。
這四人當中,王向東年齡最大,自2001年之后就一直跟著苗連生;而熊景峰和鄭小強則是苗連生一手帶起來的徒弟,從大學畢業之后就來到了英利;王亦逾曾在普華永道工作,后來被苗連生高薪挖來籌備英利上市。幾位徒弟的留守,成為英利支撐至今的關鍵。
英利正式啟重組 落難英雄迎曙光
退居二線后,苗連生將起居室搬到了廠區深處的一棟小樓里,真正如他所愿的過上了種種菜、釣釣魚的田園生活,但他的心依然沒離開英利,如何盡快將英利帶出泥潭,仍然是他每天都在思考的問題。而這幾年英利很少舉辦媒體活動,在唯一的一次戶用分布式交流會中。英利一位高管激動時刻,高呼“生是英利人、死是英利鬼”,一飲而盡! 苗連生的殫精竭慮,新團隊的共同努力,讓英利的經營情況得到了改善,據王亦逾透露,2016—2018年,組件銷量累計近7吉瓦,累計實現產值212億元,累計上繳稅金5.7億元,出口創匯7.58億美元。盡管如此,因不滿足紐交所有關持續上市的標準,2018年6月28日,英利綠色能源還是被摘牌。
2020年6月5日,河北省保定市中級人民法院受理了蘇州福斯特材料有限公司對英利能源的重整申請。
2020年11月20日,保定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批準《英利能源(中國)有限公司等六家公司合并重整計劃》,英利重組進入執行階段。 “新英利將繼續保有并運營原制造實體的技術研發、生產能力、供應鏈、品牌、銷售渠道等資產,并履行對客戶的訂單與質保條款,保證N型TOPCon、HJT等技術先進性并保持全球領先水平。”英利能源(中國)有限公司介紹,新英利未來將在保定投資新建5吉瓦高效電池產能及2吉瓦高效組件產能,在天津建設3吉瓦高效組件產能,并通過合資等形式擴大產能,重新回歸行業第一梯隊。而在搬遷與新建產能期間,新英利將不受任何影響,管理團隊繼續留任進行公司運營。 英利迎來了新生,問及苗連生有何訴求,他說:“沒有訴求,把我從失信人名單中解除就行了。”沒有訴求,因為堅持初心,只為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