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在張家口橋西區南營坊街道辦事處教場坡社區能源館里,工作人員為前來參觀風能、太陽能發電城市供給系統模型的小居民,詳細地介紹著太陽能發電的原理。據介紹,該社區安裝了3組光伏發電設備后,產生的效益都用來資助南營坊街道辦事處轄區的困難戶,成為街道辦事處探索公益救助的新模式。
在教場坡社區所在的樓房屋頂上,整齊地排列著一塊塊藍色的光伏板。每天,這些光伏板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再通過逆變器將直流電轉化為交流電,最終進入國家電網。這個投資近13萬的光伏電站,每年發電量可使社區增加了收入。“有了光伏發電,每個月社區都有固定的經濟收益,這部分錢都用來給轄區的困難戶購買生活用品。”談到社區的光伏發電項目,教場坡社區書記楊帆高興地說,截至目前,已經有50戶困難戶受到了救助。
楊帆介紹,2017年,市委組織部要求社區打造特色,從發展項目、技術服務等方面,增強社區造血功能。教場坡社區辦公樓的房頂為平頂,光照資源充足,建設光伏電站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街道辦事處的協助下,教場坡社區光伏產業這一項目申請了下來,2017年底安裝完成。2018年下半年,運轉中的光伏發電站開始有收益。經南營坊街道辦事處決定,定期以物品的方式發放給轄區的困難戶。今后,教場坡社區將管理運營好光伏電站,將收益惠及轄區困難戶。
在教場坡社區所在的樓房屋頂上,整齊地排列著一塊塊藍色的光伏板。每天,這些光伏板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再通過逆變器將直流電轉化為交流電,最終進入國家電網。這個投資近13萬的光伏電站,每年發電量可使社區增加了收入。“有了光伏發電,每個月社區都有固定的經濟收益,這部分錢都用來給轄區的困難戶購買生活用品。”談到社區的光伏發電項目,教場坡社區書記楊帆高興地說,截至目前,已經有50戶困難戶受到了救助。
楊帆介紹,2017年,市委組織部要求社區打造特色,從發展項目、技術服務等方面,增強社區造血功能。教場坡社區辦公樓的房頂為平頂,光照資源充足,建設光伏電站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街道辦事處的協助下,教場坡社區光伏產業這一項目申請了下來,2017年底安裝完成。2018年下半年,運轉中的光伏發電站開始有收益。經南營坊街道辦事處決定,定期以物品的方式發放給轄區的困難戶。今后,教場坡社區將管理運營好光伏電站,將收益惠及轄區困難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