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年初,中環股份發布公告,擬計劃非公開發行股票5.57億股,募資總額50億元用于集成電路8~12英寸半導體硅片生產線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不過和公司的雄心勃勃不同,第二天其股票價格跌幅達到7.25%。
中環股份是國內唯一一家電子級和太陽能級硅材料雙產業鏈上市公司,但是近些年來中環股份在半導體電子產業方面的表現并不理想,而光伏產業成為了創造營收的絕對主力。
中訪網查看中環股份2018年度業績快報發現,中環股份去年實現營業收入138.55億元,同比增長43.66%;營業利潤7.57億元,同比增長16.53%;利潤總額9.06億元,同比增長32.5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01億元,同比增長2.79%。
從主營業務來看,光伏業務收入占營業收入比重逐年提高,光伏業務占中環股份總收入的比重已經超過九成;而在半導體業務方面,營收持續增長但增速較為緩慢,占營業收入的比重也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對公司整體收入貢獻較低。中環股份對此表示,公司持續優化產品結構、集中優勢客戶資源,在全球光伏硅片市場實現全面領先,業務保持穩步發展。
2月18日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召集相關企業舉行座談會,會議提出今年光伏發電建設將采取“量入為出”的方式,以補貼額定裝機量,改變以往財政部、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各自為政”導致補貼總量和裝機規模脫節的情況,該方式實行后,過去光伏電站建成數年仍拿不到補貼的狀況將有所改善。在光伏新政的影響下,今年所有光伏企業都將圍繞著30億元的補貼進行角逐。
而就在去年的5月31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能源局聯合發布了《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該政策被業內稱為“史上最嚴厲光伏政策”。中環股份因此受到不小影響,開始放緩在光伏產業的擴張勢頭,公司有關負責人在去年的股東大會上曾表示公司將不再增加光伏產能。
不久前中環股份將P型單晶硅片的售價由3.1元/片上調至3.25元/片,中環股份董秘秦世龍向業界透露,“中環股份此番調價不僅限于P型,而是包括N型在內的所有規格硅片產品。上調價格的動機源于市場供需關系的變化,而導致供需關系變化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當屬落后產能的淘汰”。
記者了解到,根據目前行業產能規劃,到2020年單晶產能僅能達到80GWh左右,按照全球150GWh的裝機需求,缺口仍然很大。在單晶硅片行業持續高度景氣和單晶滲透率不斷提升的趨勢下,單晶硅片進入新一輪擴產周期將是大概率事件,單晶硅片設備公司將隨之受益,帶來利好,中環股份的盈利能力或得到提升,所以不難理解為何中環股份上調價格。
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單晶PERC電池的供需結構似乎有望得到轉變“今年下半年國內單晶PERC的產能可能會達到80GW-90GW。這種供需緊張的情況可能會得以改觀”。
對此秦世龍則認為,“硅片環節此前已經經歷過幾輪激烈的競爭,尤其是在2018年政策倒逼下,業界的落后產能淘汰進程加速,如今生存下來的企業,在技術、資本實力上都相當雄厚,想要進入硅片環節的門檻已經很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