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1月23日),停牌三個月的港股上市公司興業太陽能復牌,但復牌股價發生大跌,盤中一度跌至0.6港元,跌幅一度逾七成。
對此,根據相關媒體援引興業太陽能方面的回應稱,這主要是因為去年10月公司公告境外債務違約所導致。
緊隨其后,興業太陽能發布公告稱,公司、StrongEagle與水發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潛在買方)就可能出售及購買StrongEagle現時擁有的公司股本的若干普通股及潛在買方可能認購若干新股份訂立諒解備忘錄。
對此,興業太陽能方面向《證券日報》表示,“水發能源將通過認購興業太陽能定向增發的股票以及購買現有股東持有的部分股票,持有上市公司不少于50.1%的股份,成為上市公司新的控股股東。本次交易完成后,增發股票所獲資金將用于補充上市公司的運營資金以及用于境內外債務重組。”
在業界看來,此次引入水發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是興業太陽能方面解決債務危機的關鍵一步。
據公開資料顯示,水發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系水發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水發集團”)的全資一級平臺公司,是水發集團“三主三輔”產業戰略中專注能源主業的專業化公司。水發集團系山東省屬一級國有獨資企業,資產規模近千億元,業務遍及全國,并在尼泊爾、孟加拉、緬甸等國外市場實現了突破。
根據水發集團戰略部署,水發能源致力于國內外清潔能源的開發、建設、運營、管理,形成了從上游油氣田、中游管網、LNG接收站及貿易、下游終端市場開發的天然氣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建立起以天然氣為主、包括綜合能源服務、能源貿易、能源輸配的四大核心板塊。而興業太陽能歷經二十余年的穩健發展和持續創新,逐步成為專注于綠色建筑、清潔能源、新型材料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集團,完成千余項幕墻和綠色建筑項目,累計完成逾4GW光伏工程。
不過,對于這一重組的進展,興業太陽能方面并未給予更多透露,只是表示,“在經歷2018年資本寒冬后,不少民營企業資金鏈經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驗。”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興業太陽能技術控股有限公司創建于1995年,歷經二十余年的穩健發展和持續創新,逐步成為專注于綠色建筑、清潔能源、新型材料和生態農業四大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集團。集團自2009年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以來,已先后建成廣東珠海研發出口基地、湖南湘潭生產制造基地及廣東陽江等多地光伏生態農業基地。
對此,根據相關媒體援引興業太陽能方面的回應稱,這主要是因為去年10月公司公告境外債務違約所導致。
緊隨其后,興業太陽能發布公告稱,公司、StrongEagle與水發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潛在買方)就可能出售及購買StrongEagle現時擁有的公司股本的若干普通股及潛在買方可能認購若干新股份訂立諒解備忘錄。
對此,興業太陽能方面向《證券日報》表示,“水發能源將通過認購興業太陽能定向增發的股票以及購買現有股東持有的部分股票,持有上市公司不少于50.1%的股份,成為上市公司新的控股股東。本次交易完成后,增發股票所獲資金將用于補充上市公司的運營資金以及用于境內外債務重組。”
在業界看來,此次引入水發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是興業太陽能方面解決債務危機的關鍵一步。
據公開資料顯示,水發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系水發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水發集團”)的全資一級平臺公司,是水發集團“三主三輔”產業戰略中專注能源主業的專業化公司。水發集團系山東省屬一級國有獨資企業,資產規模近千億元,業務遍及全國,并在尼泊爾、孟加拉、緬甸等國外市場實現了突破。
根據水發集團戰略部署,水發能源致力于國內外清潔能源的開發、建設、運營、管理,形成了從上游油氣田、中游管網、LNG接收站及貿易、下游終端市場開發的天然氣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建立起以天然氣為主、包括綜合能源服務、能源貿易、能源輸配的四大核心板塊。而興業太陽能歷經二十余年的穩健發展和持續創新,逐步成為專注于綠色建筑、清潔能源、新型材料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集團,完成千余項幕墻和綠色建筑項目,累計完成逾4GW光伏工程。
不過,對于這一重組的進展,興業太陽能方面并未給予更多透露,只是表示,“在經歷2018年資本寒冬后,不少民營企業資金鏈經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驗。”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興業太陽能技術控股有限公司創建于1995年,歷經二十余年的穩健發展和持續創新,逐步成為專注于綠色建筑、清潔能源、新型材料和生態農業四大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集團。集團自2009年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以來,已先后建成廣東珠海研發出口基地、湖南湘潭生產制造基地及廣東陽江等多地光伏生態農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