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9日,全球第二大太陽能光伏發電公司協鑫新能源(0451.HK)發布了2018年半年報。數據顯示,1至6月,光伏能源業務收入受惠電力銷量強勁,大幅增加49%至人民幣27.04億元元。光伏電力銷售量約37.65億千瓦時,同比大幅攀升約59%。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公司典型光伏電站單瓦造價、運維費用兩大核心成本指標雙下降。公司在年初定下“降負債”為本年度首要目標,預期一系列降負債措施將于2018下半年執行,年底負債率有望降至80%以下。此外,公司海外光伏電站開發業務取得重要進展,位于美國俄勒岡州裝機容量達約50兆瓦的地面光伏電站正式投入營運。
這一半年業績顯示出,協鑫新能源依托自身能力的強化,在應對國內531光伏新政不利影響中,正進一步穩固行業領先地位。
兩大成本指標雙下降 顯現平價期公司發展潛力
協鑫新能源半年報顯示,1至6月公司自行開發項目占新增裝機比例大幅度提高至約96%,典型光伏電站平均單瓦造價下降約6%至期內約人民幣5.9元。運維成本由去年同期下降約9%至約每千瓦時人民幣3.9分。
這兩大光伏發電成本指標的下降,在國家政策加速推進平價上網背景下,價值得到突顯。今年5月31日下發的發改能源〔2018〕823號文提出將光伏行業的發展重點“鼓勵發展平價上網,嚴控需要國家補貼的光伏裝機規模”。國家能源局將正組織去補貼光伏示范項目,將于2018年10月前后開始申報,2019年3月前后開工,每個申報省份的項目規模大約在300-500MW左右。

協鑫新能源管理層曾對記者表示,在自2014上市以來,公司光伏電站裝機量快速增長的背后,是自主開發、供應鏈、工程施工等能力的提升。以工程施工為例,公司和中國電建、中國水電等工程建設類央企形成了良好的長期合作,保證電站質量與期的同時,有效降低工程造價。
在電站的運營上,協鑫新能源在2017年率行業之先推出了“光伏電站智慧運營”,以“區域運營中心+生產實時平臺”的軟硬件組合,對半徑150-200公里范圍內的光伏電站實現智能化、專業化運維。2018年半年報顯示,協鑫新能源已在全國建成5大“區域運營中心”,覆蓋全國主要的光伏電站密集區。
“光伏電站智慧運營”不僅有效降低了公司自有電站的運營成本,還推出了外部代運維業務。半年報顯示,協鑫新能源為母公司保利協鑫及國內其他光伏發電企業約909兆瓦的電站項目提供代運維服務,較去年同期增加1.3倍。這一代運維服務正成為公司增加穩定收入、且具有廣闊市場的利潤增長點。
“降負債”成年度首要目標 年內有望降至80%以下
記者從30日上午,保利協鑫和協鑫新能源在香港召開的中期業績聯合發布會了解到,協鑫新能源早于2018年初,就定下“降負債”為本年度首要目標。1至6月,公司負債率維持于約84%的水平,預期一系列降負債措施將于2018下半年執行,將有助在年底降低負債率至80%以下。
半年報顯示,1至6月,協鑫新能源納入國家“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補助目錄”的電站總規模已達到1,773兆瓦。期內,一年以上借貸比例由2017年底的74%上升至期內約83%,大幅降低了短貸長投的資金流動性風險。隨著獲納入補助目錄的電站規模及相關應收款項之收取不斷增加,預料流動資金狀況預期將得到顯著提升。
據了解,協鑫新能源納入國家“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補助目錄”的1,773兆瓦電站中,有1142兆瓦電站是今年上半年進入第七批國補目錄。第七批國補目錄400億可再生能源補貼已獲財政部長簽發,或將于近期下發。8月,已有企業收到內蒙古電力公司關于第七批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資金結算開具發票的通知。
從中期業績聯合發布會了解到,公司正利用大型企業在融資等方面的資源優勢,于國內控股公司層面加大與型企業機構合作的機會,并于省公司的項目層面或平臺層面引進戰略合作伙伴,借助對方的資源優勢互補,加快引進資本、優化股權結構,推進各類光伏發電項目合作實施。此外,公司獲批準向國內債券市場的機構投資者發行一批或多批本金總額不超過人民幣30億元,為期三年的票據,正積極考慮發行。
海外電站規模達142兆瓦 開拓國際市場預期良好
半年報顯示,公司位于美國俄勒岡州裝機容量達約50兆瓦的大型地面光伏電站于上半年正式投入營運。加上位于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83兆瓦光伏電站項目,以及于日本持有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于海外共持有約142兆瓦光伏裝機容量。
協鑫新能源早前的公開信息顯示,今年6月,公司就美國科羅拉多州Pioneer 110兆瓦大型綠地項目(美國將從零基礎地塊上獨立自主開發的光伏電站稱為綠地項目),與當地電力公司Intermountain Rural Electric Association(IREA)正式簽署了長期售電協議(PPA),在與美國知名大型開發商的激烈競爭勝出。
協鑫新能源管理層介紹,通過科羅拉多州Pioneer 110MW項目,公司先后走完了土地鎖定、并網可研、并網協議簽署、申請并獲得當地政府土地使用許可、與電力公司實現PPA談判及簽署等環節,積累了美國綠地項目全過程開發的寶貴經驗,形成了可資借鑒的開發模式。
2017年,協鑫新能源推出“海外播種計劃”,在海外關鍵目標市場設立代表處或派駐開發人員。同時,公司積極尋找戰略合作伙伴,與央企(中國電建、中國能建,葛洲壩,上海電氣等)一同抱團出海,加強與國際知名企業如三井、丸紅、軟銀、ACWA、Masdar、韓國電力、麥格理等的合作。

記者了解到,除了“5.31”新政對國內光伏企業向海外市場發展的勢頭有助推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美國、日本、歐洲等海外電站區別于國內的補貼拖欠,能夠及時支付提供穩定的現金流。協鑫新能源以各國光照條件、政局穩定性、契約精神度、匯率情況等維度綜合評估風險,穩健培育海外市場。光伏電站開發有別于產品銷售,對一個輸出國的產融結合、產業鏈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光伏發電的龍頭企業,協鑫新能源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