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美科新能源汽車鋰電池材料項目于去年12月18日舉行了動工儀式,項目整體達產后年產值預計近200億元。 江門日報記者 陳敏銳攝
在綠色發展成為潮流,全球多國給出禁售燃油汽車時間表的背景下,方興未艾的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前景充滿想象力。動力電池是電動汽車的心臟,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關鍵。目前,作為全省動力電池核心原材料主要生產基地的江門,正全力整合全市優勢資源,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建設專業新材料園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打造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生產制造高地。
江門的這一產業優勢和產業發展布局,在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也受到不少代表的關注,省人大代表、江門市智能裝備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馮旭初就建議省研究制定相關政策,支持動力電池產業集聚發展,并幫忙引進龍頭企業,進一步做強產業鏈條。
文/江門日報特派記者 肖開剛 趙可義 徐海洋
【產業動態】
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迎來重大歷史機遇
《“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要實現新能源汽車規模應用,到2020年,實現當年產銷200萬輛以上,累計產銷超過500萬輛。在新能源汽車中,純電動車型是當之無愧的主力。根據2016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構成數據,純電動乘用車和商用車的銷量占到了整個新能源汽車銷量的81%。
動力電池是電動汽車的心臟,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關鍵。2016年我國鋰電池產業規模達1115億元,預計到2020年市場規模達2162億元,年均增幅達18%,未來發展潛力巨大。隨著新能源汽車發展進入快車道,動力電池產業將迎來一系列難得的重大歷史機遇。
2017年初,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四部委還聯合制定出臺《促進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行動方案》,部署了動力電池產業發展的主要任務,并制定了相關的保障措施,加快提升我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能力和水平。
【江門優勢】
系全省動力電池核心原材料主要生產基地
廣東是全球最大的鋰電池生產制造基地之一,僅動力電池生產量就占據國內行業的60%。
馮旭初說,江門是全省動力電池核心原材料主要生產基地,尤其是混合電動汽車專用鎳氫電池正極材料(球形氫氧化鎳)的研發及生產能力處于國內領先水平。2017年,江門鎳氫電池正極材料年產能占到全國市場的近50%,成為名副其實的國內鎳氫電池正極材料最大的生產基地。
記者了解到,目前江門也涌現出優美科長信、科恒股份、芳源環保、龍世紀科技、朗達電池、海目星等一批重點鋰電池生產企業,生產正極材料、隔膜材料、電芯pack組裝、電池制造裝備等產品。江門目前有鋰離子電池產業鏈上游企業20余家,2016年電池制造行業總產值接近50億元。比利時優美科集團是全球最大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制造商,鋰離子電池材料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四分之一,優美科集團與江門市長優實業有限公司已經有3家合資公司落戶江門,計劃打造年產量20萬噸、產值超百億元的鋰電池正極材料產業基地。
江門市科恒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經過近五年的布局,已邁入國內領先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供應商行列,通過并購深圳市浩能科技有限公司,進入鋰離子電池涂布裝備領域,強強聯合打造“材料+設備”雙驅動發展模式。芳源環保與新三板掛牌企業貝特瑞,圍繞鋰離子電池三元正極材料前驅體業務開展全方位合作,近期又與法國威立雅接洽,擬承接比亞迪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的梯次利用和回收利用。此外,江門市已引入東風汽車新能源整車項目,可吸引上游動力電池優質企業落戶,打造新能源電池制造生產基地。
此外,位于江門的上市公司——廣東道氏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近年來也持續強化新能源材料布局,先后并購了國內領先的高端鈷鹽和三元前驅體廠商佳納能源,以及主要從事金屬鈷、電解銅和其他鈷礦相關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的非洲剛果(金)MJM公司,搶占新能源電池重要原材料鈷的資源。
【代表建議】
支持江門引進龍頭企業
雖然目前江門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擁有較好基礎,但是產業發展還較為分散,尚未形成合力。為此,目前江門正在推進珠西新材料集聚區建設。該集聚區位于新會區古井鎮,初步規劃總面積9262.59畝,已開發1769.73畝,尚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馮旭初建議省研究制定相關扶持政策,支持江門引進龍頭企業,做強產業鏈條,推動動力電池產業集聚發展。此外,電池原材料產業屬于化工行業,需要符合有關危化企業生產經營管理規定,特別是落實有關安全防護距離的規定等,建議省加強對電池原材料產業園區建設的指導,引導配套動力電池材料企業集群式、組團式落戶。
馮旭初還說,錳、鈷、鎳等動力電池原材料屬于不可再生資源,探索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與資源化利用,建設城市礦產資源,是未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決定環節。建議大力支持江門建立上下游企業聯動的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開展梯次利用、再利用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應用。
記者了解到,如同很多新興產業的發展路徑一樣,新能源汽車電池行業正在經歷利潤高速增長、資本涌入、產能擴張的過程,隨后可能會出現產能過剩、行業洗牌,但這也孕育著新的機會,只有盡早科學部署謀劃,才能在競爭中不斷做大做強。如果毫無作為,可能會在新一輪發展中喪失原有的發展優勢。
在綠色發展成為潮流,全球多國給出禁售燃油汽車時間表的背景下,方興未艾的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前景充滿想象力。動力電池是電動汽車的心臟,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關鍵。目前,作為全省動力電池核心原材料主要生產基地的江門,正全力整合全市優勢資源,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建設專業新材料園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打造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生產制造高地。
江門的這一產業優勢和產業發展布局,在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也受到不少代表的關注,省人大代表、江門市智能裝備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馮旭初就建議省研究制定相關政策,支持動力電池產業集聚發展,并幫忙引進龍頭企業,進一步做強產業鏈條。
文/江門日報特派記者 肖開剛 趙可義 徐海洋
【產業動態】
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迎來重大歷史機遇
《“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要實現新能源汽車規模應用,到2020年,實現當年產銷200萬輛以上,累計產銷超過500萬輛。在新能源汽車中,純電動車型是當之無愧的主力。根據2016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構成數據,純電動乘用車和商用車的銷量占到了整個新能源汽車銷量的81%。
動力電池是電動汽車的心臟,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關鍵。2016年我國鋰電池產業規模達1115億元,預計到2020年市場規模達2162億元,年均增幅達18%,未來發展潛力巨大。隨著新能源汽車發展進入快車道,動力電池產業將迎來一系列難得的重大歷史機遇。
2017年初,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四部委還聯合制定出臺《促進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行動方案》,部署了動力電池產業發展的主要任務,并制定了相關的保障措施,加快提升我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能力和水平。
【江門優勢】
系全省動力電池核心原材料主要生產基地
廣東是全球最大的鋰電池生產制造基地之一,僅動力電池生產量就占據國內行業的60%。
馮旭初說,江門是全省動力電池核心原材料主要生產基地,尤其是混合電動汽車專用鎳氫電池正極材料(球形氫氧化鎳)的研發及生產能力處于國內領先水平。2017年,江門鎳氫電池正極材料年產能占到全國市場的近50%,成為名副其實的國內鎳氫電池正極材料最大的生產基地。
記者了解到,目前江門也涌現出優美科長信、科恒股份、芳源環保、龍世紀科技、朗達電池、海目星等一批重點鋰電池生產企業,生產正極材料、隔膜材料、電芯pack組裝、電池制造裝備等產品。江門目前有鋰離子電池產業鏈上游企業20余家,2016年電池制造行業總產值接近50億元。比利時優美科集團是全球最大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制造商,鋰離子電池材料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四分之一,優美科集團與江門市長優實業有限公司已經有3家合資公司落戶江門,計劃打造年產量20萬噸、產值超百億元的鋰電池正極材料產業基地。
江門市科恒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經過近五年的布局,已邁入國內領先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供應商行列,通過并購深圳市浩能科技有限公司,進入鋰離子電池涂布裝備領域,強強聯合打造“材料+設備”雙驅動發展模式。芳源環保與新三板掛牌企業貝特瑞,圍繞鋰離子電池三元正極材料前驅體業務開展全方位合作,近期又與法國威立雅接洽,擬承接比亞迪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的梯次利用和回收利用。此外,江門市已引入東風汽車新能源整車項目,可吸引上游動力電池優質企業落戶,打造新能源電池制造生產基地。
此外,位于江門的上市公司——廣東道氏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近年來也持續強化新能源材料布局,先后并購了國內領先的高端鈷鹽和三元前驅體廠商佳納能源,以及主要從事金屬鈷、電解銅和其他鈷礦相關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的非洲剛果(金)MJM公司,搶占新能源電池重要原材料鈷的資源。
【代表建議】
支持江門引進龍頭企業
雖然目前江門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擁有較好基礎,但是產業發展還較為分散,尚未形成合力。為此,目前江門正在推進珠西新材料集聚區建設。該集聚區位于新會區古井鎮,初步規劃總面積9262.59畝,已開發1769.73畝,尚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馮旭初建議省研究制定相關扶持政策,支持江門引進龍頭企業,做強產業鏈條,推動動力電池產業集聚發展。此外,電池原材料產業屬于化工行業,需要符合有關危化企業生產經營管理規定,特別是落實有關安全防護距離的規定等,建議省加強對電池原材料產業園區建設的指導,引導配套動力電池材料企業集群式、組團式落戶。
馮旭初還說,錳、鈷、鎳等動力電池原材料屬于不可再生資源,探索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與資源化利用,建設城市礦產資源,是未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決定環節。建議大力支持江門建立上下游企業聯動的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開展梯次利用、再利用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應用。
記者了解到,如同很多新興產業的發展路徑一樣,新能源汽車電池行業正在經歷利潤高速增長、資本涌入、產能擴張的過程,隨后可能會出現產能過剩、行業洗牌,但這也孕育著新的機會,只有盡早科學部署謀劃,才能在競爭中不斷做大做強。如果毫無作為,可能會在新一輪發展中喪失原有的發展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