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汽車平臺運營車輛大部分是新能源車型,而運營依賴于智能化系統,從“充電”到“換電”的轉換,可以有效解決新能源車續航的難題,快速提升車輛利用率和運營價值,這更是共享汽車商業模型進化到無人駕駛的關鍵一步”,在剛剛結束的GNEV大會上,一度用車副總裁周嬋娟表示。

一度用車副總裁周嬋娟
分時租賃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補充
目前,我國居民出行需求量快速增長,隨之出行需求空間也發生了結構上調整,包括專車、出租車共享汽車和公交車/地鐵等傳統方式的占比變化。特別是在政府政策影響下,專車等網約車模式正在經歷從C2C到B2C的演變,市場供應量受到極大限制。
那么,出行市場預留給分時租賃的缺口到底有多大?高德數據顯示,共享單車為用戶解決的是3公里以內的短途出行,滴滴等網約車及出租車解決的是0-10公里的短途直達出行,傳統日租車、長租車解決100公里以上中長距離用車需求,也就是說,占據近45%比例的10-100公里出行需求,卻未實現規模化的供給匹配,這無疑為更具有競爭力的分時租賃提供了發展契機。
如今,汽車共享現有市場當量達3600億/年,而在未來十年,將呈現倍數級的增長,可達到萬億量級的市場規模,共享汽車出行也將成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補充。
共享汽車開放性需要與用戶直接接觸,這決定了行業的一個特質,就是一切最終的決定權全部在用戶手上,面臨特定出行場景的用戶需求也更加細分,因此,共享汽車運營平臺掌握用戶價值和用戶體驗就變得尤為重要。
便捷、便宜、可靠是核心用戶價值
消費升級的大環境下,用戶出行需求主張也隨之發生著變化,靈活分時租賃的用車方式,正是符合當代用戶追求方便、性價比的消費價值取向。消費者與汽車的關系和互動方式正在發生變化,用戶對出行方式也獲得了更自由的定義權。
一度用車在滿足便捷、便宜、可靠的用戶價值上,強調取車、還車、用車全流程簡單、易操作,方便快速自助取還、隨借隨還;價格定位親民實惠,相較出租車、快車、順風車等出行方式具有價格優勢;而全程服務保障更是確保安全順暢用車。除此之外,用戶還可隨心安排出行時間、路線,體驗人車交互系統的互聯樂趣。
距離和體驗是影響用戶行為的核心要素
對于選擇分時租賃汽車出行的用戶來講,影響到他們用車行為的是“距離”和“體驗”兩個核心要素。一方面,“距離”指人和車輛之間的距離,或者說人與網點的距離。用戶到取還車網點的距離越短,網點車輛數量越多,用戶用車的意愿就越加強烈。這也說明,用戶轉化率與出行活躍度,與網點距離具有強關聯性。
據一度用車運營數據顯示,當與網點距離在300米以內時,用戶通過APP下單用車的轉化率是33%;當距離增加至500米時,轉化率明顯減少至11%,而當距離變成1000米時,轉化率的數據更是跌到了6%,也就是說,增加網點密度可以行之有效地降低距離帶給用戶的困擾。
另一個對用戶行為良性影響的關鍵點,就是精細化運營,用戶體驗既是精細化運營的基本目標,又是其優化邏輯。對于運營分時租賃的平臺講,運營方方面面非常復雜繁瑣,用車流程流暢簡化、基礎車況維護、車輛整備調度、不間斷服務保障、可靠安全用車服務等等,都需要運營平臺持續不斷的提升用戶的體驗。舉個例子,在用車便捷度提升方面,一度用車先后創新推出了掃碼用車、預約用車、智能取車、網點導航、有車提醒等,根據用戶需求不斷迭代產品,持續擴展用戶用車體驗邊界。
大數據體驗提升過程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基于大數據運力匹配的智能用車系統,可以綜合地理位置、出行場景、用戶習慣所集合的數據來完善用戶用車體驗,數據越大,算法越準確。在一度用車的大數據應用過程中,平臺就可以根據歷史數據預判用車熱點,提前為用戶匹配車輛;根據即時數據預判還車熱點,提前匹配用戶;而當運力緊張時,又可以優先向高信用用戶提供服務。
從充電到換電市分時租賃運營的下一步
目前,分時租賃運營平臺普遍存在車輛充電時間過長、對人工過高依賴等現象,這直接導致運營車輛利用率低和運營成本過高的行業性兩大難題,而從充電和換電的轉化將是化解這一難題的最優路徑。
從充電和換電的實現,對運營方而言,既可以幫助平臺減少對人工效率的高依賴度,又可實現不間斷的持續運營,提升車輛運營效率,車輛利用率自然也會大大提高。對于用戶而言,他們得到的最直接效果,是在線可用車輛和網點密度獲得大幅提升,在行程、在時間上的選擇上更加自由,打消里程焦慮、充電繁瑣等想法。這一步轉換,不但解決了新能源車續航難題,更是提升車輛利用率和運營價值,促進共享汽車商業模型快速進化。

一度用車副總裁周嬋娟
分時租賃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補充
目前,我國居民出行需求量快速增長,隨之出行需求空間也發生了結構上調整,包括專車、出租車共享汽車和公交車/地鐵等傳統方式的占比變化。特別是在政府政策影響下,專車等網約車模式正在經歷從C2C到B2C的演變,市場供應量受到極大限制。
那么,出行市場預留給分時租賃的缺口到底有多大?高德數據顯示,共享單車為用戶解決的是3公里以內的短途出行,滴滴等網約車及出租車解決的是0-10公里的短途直達出行,傳統日租車、長租車解決100公里以上中長距離用車需求,也就是說,占據近45%比例的10-100公里出行需求,卻未實現規模化的供給匹配,這無疑為更具有競爭力的分時租賃提供了發展契機。
如今,汽車共享現有市場當量達3600億/年,而在未來十年,將呈現倍數級的增長,可達到萬億量級的市場規模,共享汽車出行也將成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補充。
共享汽車開放性需要與用戶直接接觸,這決定了行業的一個特質,就是一切最終的決定權全部在用戶手上,面臨特定出行場景的用戶需求也更加細分,因此,共享汽車運營平臺掌握用戶價值和用戶體驗就變得尤為重要。
便捷、便宜、可靠是核心用戶價值
消費升級的大環境下,用戶出行需求主張也隨之發生著變化,靈活分時租賃的用車方式,正是符合當代用戶追求方便、性價比的消費價值取向。消費者與汽車的關系和互動方式正在發生變化,用戶對出行方式也獲得了更自由的定義權。
一度用車在滿足便捷、便宜、可靠的用戶價值上,強調取車、還車、用車全流程簡單、易操作,方便快速自助取還、隨借隨還;價格定位親民實惠,相較出租車、快車、順風車等出行方式具有價格優勢;而全程服務保障更是確保安全順暢用車。除此之外,用戶還可隨心安排出行時間、路線,體驗人車交互系統的互聯樂趣。
距離和體驗是影響用戶行為的核心要素
對于選擇分時租賃汽車出行的用戶來講,影響到他們用車行為的是“距離”和“體驗”兩個核心要素。一方面,“距離”指人和車輛之間的距離,或者說人與網點的距離。用戶到取還車網點的距離越短,網點車輛數量越多,用戶用車的意愿就越加強烈。這也說明,用戶轉化率與出行活躍度,與網點距離具有強關聯性。
據一度用車運營數據顯示,當與網點距離在300米以內時,用戶通過APP下單用車的轉化率是33%;當距離增加至500米時,轉化率明顯減少至11%,而當距離變成1000米時,轉化率的數據更是跌到了6%,也就是說,增加網點密度可以行之有效地降低距離帶給用戶的困擾。
另一個對用戶行為良性影響的關鍵點,就是精細化運營,用戶體驗既是精細化運營的基本目標,又是其優化邏輯。對于運營分時租賃的平臺講,運營方方面面非常復雜繁瑣,用車流程流暢簡化、基礎車況維護、車輛整備調度、不間斷服務保障、可靠安全用車服務等等,都需要運營平臺持續不斷的提升用戶的體驗。舉個例子,在用車便捷度提升方面,一度用車先后創新推出了掃碼用車、預約用車、智能取車、網點導航、有車提醒等,根據用戶需求不斷迭代產品,持續擴展用戶用車體驗邊界。
大數據體驗提升過程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基于大數據運力匹配的智能用車系統,可以綜合地理位置、出行場景、用戶習慣所集合的數據來完善用戶用車體驗,數據越大,算法越準確。在一度用車的大數據應用過程中,平臺就可以根據歷史數據預判用車熱點,提前為用戶匹配車輛;根據即時數據預判還車熱點,提前匹配用戶;而當運力緊張時,又可以優先向高信用用戶提供服務。
從充電到換電市分時租賃運營的下一步
目前,分時租賃運營平臺普遍存在車輛充電時間過長、對人工過高依賴等現象,這直接導致運營車輛利用率低和運營成本過高的行業性兩大難題,而從充電和換電的轉化將是化解這一難題的最優路徑。
從充電和換電的實現,對運營方而言,既可以幫助平臺減少對人工效率的高依賴度,又可實現不間斷的持續運營,提升車輛運營效率,車輛利用率自然也會大大提高。對于用戶而言,他們得到的最直接效果,是在線可用車輛和網點密度獲得大幅提升,在行程、在時間上的選擇上更加自由,打消里程焦慮、充電繁瑣等想法。這一步轉換,不但解決了新能源車續航難題,更是提升車輛利用率和運營價值,促進共享汽車商業模型快速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