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向日葵發布關于子公司終止設備購買合同暨投資項目進展的公告。公告稱,浙江向日葵大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浙江隆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與深圳市捷佳偉創新能源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捷佳偉創”)于2023年9月28日簽署了《終止合同協議書》,涉及合同總金額826,950,000元。
2023年4月14日,項目公司與捷佳偉創簽署了《購銷合同書》及其附件,采購高效太陽能電池產品生產設備,合同總金額826,950,000元。
光伏項目無法按期實施
關于合同終止原因,向日葵表示,TOPCon電池產品項目系公司在對光伏產業發展情況、中期趨勢及行業頭部公司投產計劃進行充分調查研究后的審慎決策,但在項目籌建過程中出現了擬租賃廠房交付滯后,導致TOPCon電池產品項目不能按期實施。
此外,近期光伏行業產業鏈主要產品價格出現大幅下行。受上述客觀因素和外部環境變化的不利影響,為控制風險,經審慎研究,項目公司決定暫緩設備購買,并與捷佳偉創友好協商后一致同意終止原合同并簽訂終止協議。
考慮到雙方之間的合作關系和今后的合作機會,合同終止前雙方各自產生的費用以及因合同終止產生的損失由雙方各自承擔,項目公司與捷佳偉創互不追究對方責任。捷佳偉創同意在2023年11月30日前全額退還項目公司已經支付的貨款248,085,000元(不計息)。
“光伏老人”反復橫跳的跨界
3月14日晚間向日葵發布公告,將建設年產10GW TOPCon電池的生產線,目標是發展成為國內領先的太陽能電池生產企業。
此前,向日葵主營業務聚焦醫藥領域,主要為抗感染類、心血管類、消化系統類等藥物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導產品涵蓋抗感染藥物、心血管藥物、消化系統藥物等領域。此次宣布建設光伏生產線也就意味著準備跨界光伏行業。
但事實上,向日葵并非是第一次“光顧”光伏行業,甚至還算是光伏行業的老人。
據悉,向日葵成立于2005年,2010年8月在創業板上市。原名為浙江向日葵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本就是一家光伏產業鏈相關企業,主要業務為生產、銷售大規格高效晶體硅太陽能電池及組件。
向日葵在2018年年報中表示,公司主營業務所處行業的發展空間持續受到限制,經營業績受政策影響波動較大。而醫藥行業被譽為“永不衰落的朝陽產業”,發展迅猛,市場潛力巨大。公司將致力于做精光伏業務,做大醫藥業務。
2019年起,向日葵不斷淘汰落后光伏產能,縮短光伏產業鏈,直至最終剝離了光伏資產。
2020年2月,向日葵發布關于變更公司名稱及經營范圍的公告,公司名稱由“向日葵光能科技”變更為“向日葵大健康發展”。經營范圍則從“生產、銷售大規格高效晶體硅太陽能電池,太陽能光伏發電站開發”,變成了“醫藥、大健康、高科技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
四年前的拋棄,到眼見光伏產業重新火爆后,又想重新入局,向日葵反復橫跳的動機是什么?再加上公司業績近年來持續下滑,2022年開始“盈轉虧”,并且公司虧損面從2022年虧損114萬,到2023年半年虧損1164萬。因此,被人質疑此次跨界是為了“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