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確保《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水十條》)規定的水環境目標如期實現,打好碧水保衛戰,11月15日,生態環境部組織召開2018年前三季度水環境達標滯后地區工作調度會。會議指出,今年以來,各地持續加大水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全國水環境總體呈現明顯改善趨勢,一批城市成功退出了“水環境達標滯后地區”行列,參加調度會的城市也越來越少,已由今年第一季度的73個和上半年的39個,減小到前三季度的20個。
濱州、蘇州、信陽等3個水質改善較好城市應邀參加會議并作經驗交流發言;沈陽、大同、運城、鐵嶺、益陽等5個水環境達標滯后城市作了表態發言。
會議指出,全國水環境改善不平衡的問題依然突出,遼寧、吉林、黑龍江、廣東等省份完成年度目標壓力較大;太湖、巢湖藍藻水華防控風險增加,富營養化問題突出;黑臭水體整治任務十分艱巨,36個重點城市中有8個城市整治任務完成率低于50%。沈陽、大同、運城、鐵嶺、益陽、南通、保定、鞍山、長春、深圳、邢臺、四平、遼源、營口、揭陽、遼陽、錦州、武漢等18個城市連續3次參加調度會,水環境達標工作進展緩慢,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會議要求,各地要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樹立“四個意識”,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把中央在生態環保領域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堅決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要壓實主體責任,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實現多部門統籌協調,齊抓共管,同心協力推進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要抓好任務落實,認真分析水質不達標原因,學習先進地區經驗,抓住問題的“牛鼻子”,重點突破,實現水質明顯改善。
會議強調,要堅決制止水污染治理過程中急功近利和重表面工程、輕實際效果的做法。對水污染治理、水環境監測數據等方面造假問題,一經發現,嚴厲查處、嚴肅追責。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繼續深入推進《水十條》落實,推動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同時加大信息公開力度,發揮好社會和公眾的監督作用,加快完成2018年水污染防治目標任務。
濱州、蘇州、信陽等3個水質改善較好城市應邀參加會議并作經驗交流發言;沈陽、大同、運城、鐵嶺、益陽等5個水環境達標滯后城市作了表態發言。
會議指出,全國水環境改善不平衡的問題依然突出,遼寧、吉林、黑龍江、廣東等省份完成年度目標壓力較大;太湖、巢湖藍藻水華防控風險增加,富營養化問題突出;黑臭水體整治任務十分艱巨,36個重點城市中有8個城市整治任務完成率低于50%。沈陽、大同、運城、鐵嶺、益陽、南通、保定、鞍山、長春、深圳、邢臺、四平、遼源、營口、揭陽、遼陽、錦州、武漢等18個城市連續3次參加調度會,水環境達標工作進展緩慢,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會議要求,各地要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樹立“四個意識”,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把中央在生態環保領域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堅決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要壓實主體責任,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實現多部門統籌協調,齊抓共管,同心協力推進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要抓好任務落實,認真分析水質不達標原因,學習先進地區經驗,抓住問題的“牛鼻子”,重點突破,實現水質明顯改善。
會議強調,要堅決制止水污染治理過程中急功近利和重表面工程、輕實際效果的做法。對水污染治理、水環境監測數據等方面造假問題,一經發現,嚴厲查處、嚴肅追責。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繼續深入推進《水十條》落實,推動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同時加大信息公開力度,發揮好社會和公眾的監督作用,加快完成2018年水污染防治目標任務。